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暮色四合,宫灯逐一点亮,将殿宇的轮廓勾勒成一头伏卧的巨兽。

青铜灯盏在风中微微摇曳,光影如呼吸般起伏,映得廊柱上的蟠龙浮雕忽明忽暗,仿佛随时会从石壁中腾起。

空气里浮动着松脂燃烧的微焦气息,夹杂着远处御苑飘来的冷梅幽香。

曹髦指尖轻触案角,那冰凉的漆木纹理,一如他此刻的心境——沉静之下,暗潮奔涌。

蜀汉的国书就静静地躺在案上,姜维那熟悉的笔迹,与其说是问候,不如说是一份饱含深意的战书。

墨色浓重,落笔有力,纸页边缘还残留着一丝南方特有的竹浆清香。

信中,他并未提北伐,只隐晦地提及汉中民生,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对洛阳风云的洞若观火,更有一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既是试探,也是一种无声的联盟邀约。

曹髦的目光在那行字上停留良久,耳畔似乎响起了剑阁外猎猎山风与铁甲碰撞之声。

曹髦的沉默,并非犹豫。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联蜀抗司马,无异于引狼入室。

姜维的野心,从不比司马昭小。

这封信最大的价值,是让他彻底明确了眼下最紧迫的战场——不在雍凉前线,不在寿春淮南,而在人心,在士林,在即将到来的冬至经筵。

“宣孙元。”他终于开口,声音在空旷的殿中显得格外清晰,回荡间竟激起一阵细微的尘埃簌簌落下。

内察司宣谕使孙元很快便躬身而至。

他曾是洛阳城里一个潦倒的说书人,因善于揣摩人心、编排故事,被曹髦破格提拔,掌管舆论。

坊间传言,此人曾在先帝驾崩之夜,于春明楼说《孤臣传》,句句影射权臣专政,竟引百名太学生当场痛哭联名上书。

陛下亲见其言之威力,遂收为心腹。

“陛下。”

“荀顗要借经筵,立他的‘宗法’,定他的‘正统’。”曹髦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如同更鼓敲在人心之上,“他想用圣贤书,把朕,把所有寒门出身的臣子,都钉在‘名不正言不顺’的耻辱柱上。他要讲道理,朕便不能只用刀剑回应。”

孙元心领神会:“陛下的意思是……”

“他要借‘正统’二字压朕,那朕便让他先听见‘民心’的声音。”曹髦的无论大小,无论悲喜,一一记录在案。

朕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三天之内,汇成十卷,朕要它出现在太学的每一个角落。”

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要匿名,要让它看起来,就像是某些有良知的太学生自发所为。书名,就叫《寒俊录》。”

孙元眼中精光一闪,深深一揖:“奴婢遵旨。荀公想让天下人听他一个人的道理,那咱们就让天下人,先讲讲自己的故事。”

孙元退下时,袖中藏着一张名单——三十位匿名执笔者,散布在洛阳东西市井之间。

他们中有曾被拒于书院之外的老儒,有卖身为奴却抄遍五经的婢女,也有因父职卑贱而不得荐举的少年英才。

墨未干,纸已飞。

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战争,已在巷陌坊间悄然点燃。

仅仅两日之后,当晨光初照太学屋檐,数十卷手抄的《寒俊录》便如冬日里悄然飘落的雪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了各处学舍的案头、廊下。

粗糙的竹简边缘割手,墨迹深浅不一,有的甚至晕染开去,像是泪水打湿了纸面。

晨读声还未散去,茶炉上水汽蒸腾,年轻学子们却已围聚一处,争相传阅。

起初,无人看重。

但很快,茶肆酒楼间,议论声便压过了对经文的探讨。

“你们看了吗?那个陇西李家的父子,父亲为给儿子买一卷《尚书》,在大雪天为人佣书,竟活活冻毙于途中,到死怀里还抱着那卷竹简。”说话者声音颤抖,指尖抚过竹简上那一行歪斜字迹,仿佛能触到那具僵硬尸身尚存的余温。

“何止!还有南阳张家的那个神童,十三岁便能背诵《左传》,只因其父是车匠,去拜谒名儒,被人家用‘非我族类’四字挡在门外,羞愤投河!”另一人猛地拍案,震得茶碗嗡鸣作响,热汤溅出,烫红了手背也浑然不觉。

“若真如荀司徒所言,恢复九品官人法,以门第取士,我等十年寒窗,挑灯夜读,到头来,岂非终究只是那些高门大户的门下清客、一世走狗?”这话出口时,窗外恰有一阵冷风穿堂而过,吹动满室纸页哗哗作响,宛如无数冤魂低语。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些故事,就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无数寒门学子自己渺茫的前途和无尽的悲哀。

一种无声的愤怒,开始在太学的空气中悄然酝酿——那是压抑已久的呼吸,正等待一次爆发。

茶肆中的怒吼尚未平息,司徒府的门槛已被急报踏破。

“大人!太学各舍皆现匿名竹简,名曰《寒俊录》,谤议九品,煽动寒门……”

书房内檀香袅袅,青烟盘旋如蛇。

荀顗面色凝重地看着眼前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高柔、王祥赫然在列。

他们是士族最后的精神壁垒,是旧秩序最坚定的扞卫者。

铜炉中炭火噼啪轻爆,映得他们脸上沟壑分明,如同刻满了礼法的碑文。

“诸公,明日经筵,非为一场经学辩论,实乃我等士族之存亡继绝之战!”荀顗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钉入木桩,“陛下擢拔寒门,废黜策试,已是动摇国本。若再容其在经筵上倡导‘唯才是举’之谬论,则礼崩乐坏,国将不国!”

他的幕僚适时呈上一卷厚重的竹简,正是他呕心沥血数月写就的《宗法论》定稿。

竹片冰凉,棱角分明,触手生寒。

洋洋三万言,引经据表,从上古三代一直论证到汉末,核心只有一个:血统承天命,礼乐属世胄。

唯有世家大族,才是传承华夏道统的天然载体。

荀顗轻抚着竹简,指尖划过那些工整篆刻的文字,仿佛握住了整个天下的道理,长叹一声:“今之寒门掌笔,犹市井之徒执钟鼓礼器,岂不荒唐?此非轻贱其人,实乃辱没圣贤之道!”

众老臣纷纷点头,神情肃穆,仿佛即将奔赴一场神圣的战争。

然而,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荀顗独自在书房,鬼使神差地翻开了下人从坊间搜来的那卷粗糙的《寒俊录》。

烛火摇曳,映着他半边脸明半边脸暗。

他本想一笑了之,斥之为乡野鄙夫的无病呻吟。

可当他读到那个陇西李氏父子冒雪护书,冻毙途中仍紧抱竹简不放的故事时,那双总是蕴含着讥诮与高傲的眼睛,竟罕见地怔住了。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为了求得一卷《春秋》孤本,也曾徒步三百里,在风雪中蜷缩于破庙,靠啃干粮度日。

那时他也曾对着星空发誓:若有朝一日掌权,必不让后人重蹈此苦。

那一刻,横亘在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天堑,似乎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松动。

他枯坐良久,直至窗外天色泛白,竟一夜未眠。

烛泪堆叠如丘,冷香燃尽,只剩灰烬轻颤。

郑冲奉诏入宫,校勘最后的仪轨细节。

这位当世的经学泰斗,向来以公正守旧闻名,是荀顗极力拉拢的对象。

出乎他意料的是,少年天子竟亲迎于太极殿的白玉阶下,态度谦恭得不像一位帝王。

阶前霜露未消,踩上去微微湿滑,郑冲低头看去,只见玉砖缝隙间已有细草萌发。

整个下午,曹髦绝口不提政争,不谈党同伐异,只是虚心向郑冲请教经义,从《周礼》的祭祀细节,问到《仪礼》的宾客之位。

语气温和,目光专注,偶有不解处便执笔疾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他肩头,金线刺绣的龙纹在光中微微闪光。

郑冲对答如流,心中却愈发警惕。

他一生尊礼守制,可此刻脑中却回响着年轻时读《孟子》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难道圣贤之道,真该沦为门第装饰?

直到夕阳的余晖洒满宫殿,将整座大殿染成一片赤金,曹髦才状似无意地问道:“太常,朕闻昔年孝武皇帝策问,董子以天人三策名动天下。敢问,当时可曾有人因其出身布衣,而质疑其对策之资格?”

郑冲一愣,这个问题太过刁钻。

他沉吟片刻,方才严谨地答道:“董仲舒虽为布衣,然其学究天人,贯通五经,其言足以匡正时弊,故天下归心,无人敢非议其出身。”

“好一个‘天下归心’!”曹髦笑了,那笑容纯粹而明亮,仿佛真的只是一个求知若渴的少年,“朕今日,亦欲效仿孝武,举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太常以为,若明日经筵之上,有百名如董子般的寒士登台讲经,其声汇聚,是否足以动天地,正乾坤?”

百名寒士,同台讲经?

郑冲的心猛地一颤。

他想象着那个场面:千百双眼睛注视下,寒门子弟立于殿堂中央,诵读经义,声震屋瓦——那将是对现有经学秩序何等颠覆性的冲击!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殿外的光线都已暗淡下去,连廊下宫灯也被内侍悄悄点亮。

最终,他缓缓地、却异常清晰地点了点头:“陛下……若诚能如此,则圣贤之道薪火不绝,礼乐不坠于地。”

这不是为你而动,而是为经义本身。

临别时,曹髦亲自送郑冲至殿门,并赠其一匣刚刚用活字印术印出的《孝经注疏》。

郑冲打开一看,只见扉页之上,是皇帝亲笔题下的一行小字,笔力遒劲,入木三分:

“道在行,不在门。”

郑冲手捧书匣,指尖微微颤抖,一路无言地走出了宫城。

夜风吹动袍角,那八个字在他心头反复回响,如同钟声撞破长夜。

而就在同一片宫墙之内,灯火未熄。

偏殿深处,一个小宦官正俯身于一幅长长的绢帛之上——那是明日经筵的座次图。

烛光映着他额角细汗,笔尖在丝绢上谨慎移动。

“将王沈、陈泰、傅嘏他们的席位,往后挪一排。”一道声音从阴影中传来,平静却不容置疑。

阿福一一照办,心中却充满疑惑。

如此安排,岂非在开场前就将矛盾激化到极点?

更让他惊异的还在后面。曹髦又命人取来数十个精巧的小竹筒。

“将这些,在明日开宴前,一一放置在那些老儒重臣的席位前。”曹髦的语气平淡无奇,“每个竹筒里,都有一张黄纸。”

阿福好奇地取出一张展开,瞬间脸色大变。

只见上面用小楷清晰地写着一句话:“一介竖子,安知章句之学?”落款,正是某位大儒的名字和日期。

他记得,这正是前几日这位大儒在私下宴饮时,讥讽新任屯田校尉张华时所说的话。

这些,全都是静吏们三年布网之果——南郭寺中有旧部为僧,酒肆中有眼线扮作酒保,连焚信之时,也有内应抢出半烬残页,经墨迹辨认方得其名。

曹髦要将他们自以为是的傲慢,赤裸裸地摆在他们自己面前。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黎明前通过某些特定的渠道,悄然传遍了洛阳的权贵圈。

天还没亮,宫中便接连接到数位老儒的告病奏疏,言辞恳切,只求恩准不必与会。

子时三刻,万籁俱寂。

曹髦独自一人登上观星台,夜风吹动他的龙袍,猎猎作响,如同战旗招展。

北斗悬于头顶,寒星如钉。

他手中握着的,是那卷早已被他翻得残破的《论语》,书页边缘磨出了毛边,指尖摩挲之处,皆是思索的痕迹。

一道黑影如鬼魅般出现在他身后,正是如今静吏录的实际掌控者,代号“阿九”的冯谦。

他单膝跪地,呈上一份最后的密报。

“陛下,南郭慈悯院昨夜有僧人焚毁信件,已被我部截获。经查,正是荀顗府中幕僚,暗中与吴国学者陆喜联络的凭证。信中,荀顗邀陆喜共襄盛举,待经筵之后,便联名上书,请天下共议‘正统’,以造大势。”

曹髦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他要借天下共识来压我?可惜,他连自己的后院都没守住。”一个高举“华夷之辨”旗帜的士族领袖,却在关键时刻私通敌国学者,无论目的是什么,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

他缓缓转身,望向皇城之南,太学所在的方向。

那里灯火星星点点,彻夜未熄,仿佛无数双焦灼的眼睛,正等待着黎明的审判。

“传朕旨意,让孙元把这个消息……也‘不经意’地泄露出去。”

曹髦的声音被风吹散在无边的夜色里。

曹髦久久伫立,望着南方那片不灭的灯火。

那不是读书的光,是无数颗心在燃烧。

明日之后,这天下,不是谁读的书多,谁就有道理。

而是谁说的话,更真。

风掠过观星台,卷起一角龙袍,如同一面即将升起的旗帜。

长夜将尽,风暴已至。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灭世武修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游戏民国无渊大地万古神尊云澜乱世志我在明朝当国公汉天子我横扫异族时,三国诸侯还在摸鱼进击的刘备大明:朱元璋,咱家老五杀疯了万古杀帝北隋军神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人在水浒,正在造反当东方文化主宰世界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公子千秋苏厨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天下第一权臣暴君的粉嫩娘亲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大明闲人大秦海晏:嬴傒复辟记开局给古人播放九叔电影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封州王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公主,快请陛下赐婚吧诸侯争夺天下,你却偷偷发展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大秦镇王侯汉威四海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抗战之还我河山我在大宋贩卖焦虑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清泉明月大明铁骨大明武帝崇祯宋时行饥荒年,我靠投喂女帝,成为全球首富!
天才小说搜藏榜:闯旗大唐面首开局侠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煌煌帝国之大秦你呀就缺一味药三国之制霸寰宇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捡个王爷来种田武林帝国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你和本侯提和离,我转头娶公主枭起传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三国:刘备抛弃?我截胡糜夫人明末枭臣逍遥小里正三国之龙战八方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大唐极品闲人边荒枭龙大唐之最强驸马火爆爱妃开天鸿蒙诀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抗日小山传奇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大唐神级太子他逃她追,王妃逐渐黑化富婆启动计划迁徙的三国城堡万世秦疆大明1642长安烬长月烬明超次元战争游戏天灾年,我囤养了古代女将军塑晋锦衣卫创始人沙雕网友援北伐帝国猛将策马大明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三国之吕布天下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白马银枪今犹在,又见常山赵子龙我穿越到大明成为打工人大夏人皇:开局攻略冰山皇后穿越成朱标,硬气朱标刘禅三造大汉大明:皇长孙,比洪武大帝更狠历史杂烩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只手覆明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从流民到燕云王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