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皇宫的紫宸殿内,气氛肃穆得近乎凝滞。柴荣端坐御座,案上堆放着一叠厚厚的卷宗,每一页都记录着官员贪腐、通敌的罪证——这些,都是从“清风箱”中收集而来,再经赵匡胤暗中核查确认的铁证。
“诸位爱卿,”柴荣的声音打破沉寂,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高平之战以来,朕推行新政,整军经武,本想与诸位同心协力,共创盛世。可没想到,竟有如此多的蛀虫,暗中勾结外敌,中饱私囊!”
他随手拿起一本卷宗,掷在地上,封皮上“王峻余党”四个大字格外刺眼:“王峻私通南唐之事,朕本以为已彻底清算,却没想到他的党羽仍在朝中兴风作浪,甚至与北汉、契丹暗通款曲,妄图颠覆朕的统治!”
殿内大臣们吓得大气不敢出,纷纷低下头,生怕被牵连。冯道站在队列前方,脸色苍白,他没想到柴荣竟然掌握了如此多的证据,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并未深度参与其中。
“传朕旨意!”柴荣高声下令,“将卷宗所列官员,一律捉拿归案,交由御史台严加审讯!凡贪腐白银百两以上、通敌者,无论官职大小,一律斩首示众!其家产充公,家属流放边疆!”
“臣遵旨!”御史大夫躬身领命,立刻率领禁军前去抓人。
一时间,汴梁城内风声鹤唳。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暗中勾结外敌的内奸,一个个被禁军捉拿归案,百姓们拍手称快,纷纷称赞柴荣的英明神武。
审讯过程异常顺利,在铁证面前,涉案官员纷纷认罪伏法。柴荣亲自坐镇御史台,监督审讯全过程,确保公正无私。他看着那些昔日的朝廷重臣,如今却沦为阶下囚,心中感慨万千。这些人,本该为国家效力,却因一己私欲,背叛国家,实在可恨。
此次肃贪反腐,共查处涉案官员百余人,其中不乏节度使、侍郎等高官。柴荣将他们的罪证公之于众,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经过此次整顿,朝堂风气焕然一新,官员们个个谨言慎行,再也不敢贪赃枉法、结党营私。
然而,就在柴荣肃清内奸、整顿朝堂之时,北方传来了紧急军情。辽穆宗得知后周肃清内奸,朝堂稳定,大怒,决定提前发动进攻,率领十万大军,直逼瓦桥关。同时,契丹还暗中联络了西域的一些部落,企图从西北方向入侵后周,形成夹击之势。
消息传到汴梁,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凝重。大臣们纷纷表示担忧,毕竟辽穆宗的大军来势汹汹,再加上西域部落的夹击,后周面临的局势十分严峻。
“陛下,辽穆宗联合西域部落,两面夹击我朝,我们该如何应对?”范质忧心忡忡地问道。
柴荣神色凝重,他知道,这场硬仗在所难免。“诸位爱卿,不必惊慌。”柴荣沉声道,“辽穆宗虽来势汹汹,但契丹军队长途奔袭,必然疲惫;西域部落各自为战,人心不齐,未必能真心合作。我们只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分头应对,定能取胜。”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传朕旨意,命赵匡胤率领骑兵营,前往瓦桥关,抵御契丹大军;命韩通率领步兵营,驻守西北边境,防备西域部落的入侵;同时,加强边境防御,修筑防御工事,统筹粮草,确保后勤供应。”
“臣遵旨!”大臣们齐声应道。
柴荣看着大臣们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忧虑。辽穆宗的大军即将到来,西域部落也在一旁虎视眈眈,后周再次陷入了两面受敌的困境。他能否带领后周军队,再次取得胜利?这一切,都充满了未知。而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做好准备,迎接这场决定后周命运的大战。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走进大殿,禀报说:“陛下,赵匡胤将军派人送来密报。”
柴荣心中一动,连忙道:“呈上来。”
密报上写道:契丹大军中出现瘟疫,士兵们士气低落,辽穆宗正急调粮草和药材,准备暂缓进攻。西域部落内部发生内乱,暂时无法出兵。
柴荣看完密报,心中大喜。这无疑是一个转机,他立刻下令:“赵匡胤,趁契丹大军瘟疫蔓延、士气低落之际,主动出击,打击契丹大军!韩通,密切关注西域部落动向,趁其内乱,收服部分部落,瓦解其联盟!”
“属下遵命!”赵匡胤和韩通收到命令后,立刻采取行动。
柴荣站在大殿内,望着北方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他希望赵匡胤和韩通能够顺利实施计划,击败契丹大军,收服西域部落。然而,他并不知道,辽穆宗早已识破了他的计策,正准备将计就计,给后周军队一个致命的打击。这场南北大战,究竟会走向何方?后周的命运,又将如何?这一切,都悬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