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的沈袅家里条件优越,家族有不少哥哥姐姐都出国留学,她也不例外。不过她是大学念完了才出去短暂的深造了几年,因此所谓的世界第一语言说得很流利。
本着礼尚往来的传统美德,听见对方夸奖她,沈袅很自然的回了一句。随后便点了点头,打算走人。
结果还没走两步,那个漂亮的白人女孩拦住了她。
“你好,漂亮女士,可以帮帮这位售货员吗?她说的英语有点太难懂了,我和我母亲都听不明白。”
女孩看起来也是没招了,不然不会来找她翻译。
沈袅想到刚刚听见的一些词,欣然同意。
走过去跟那个售货员简单交流一番,才知道他们这最会说英语的一个售货员今天休息没来,她只会说一点词汇。
这对国外母女是前天在这里购置了一条裙子,结果今天才发现这条裙子有破损,便想着过来换一条裙子。
但售货员理解错了,以为是她们穿破了还想换。
这倒不是售货员的问题,而是以前也有一些外宾自诩地位高,在友谊商店购置物品使用过后又厚颜无耻来退货,闹过好几次。因此现在他们看见外宾来退货,都认为是故意的。
不换吧,对方是外宾,闹大了是国际事件。换吧 ,又助长了这种风气,以后这些外宾都来退换怎么办?
这种情况只能劝对方,还不能发火吵闹。
当沈袅弄清楚来龙去脉之后,便和那位白人女士解释。
对方性格还不错,明白了售货员的顾虑后没有再说退换,而是变成希望友谊商店这边帮她缝补好裙子。
售货员听完沈袅传达的话更是长舒一口气。
“谢谢你同志,我还以为是他们故意弄破了来换的,我现在就去问经理,看能不能换条裙子。”
得知对方不是那种故意找事的顾客,售货员这边也愿意退一步。既然是从他们这购买时就出现的问题,那肯定得承担责任。
等售货员去询问的功夫,沈袅已经和那个白人女孩简单的交流了几句。
对方叫艾莎,父亲是大使馆工作人员,她利用假期和母亲到华夏游玩,再过一个月就要回去上学。
沈袅在里面买衣服的时候她就注意到了,觉得她很漂亮。
又听到夸奖的沈袅很自然的回夸,只告诉了对方自己的名字,其他的信息一点都没透露。
在对方说以后可以常联系时,沈袅也只是笑笑点头答应。
当售货员带回能换裙子的消息,这件事也算圆满解决。
还惦记着要买相机的她适当的提出需要继续去买东西,便和她们说了再见。
结果又是没走几步,还碰到了熟人。
“姜副主编,好巧啊!”
碰见姜大豪算是意外之喜,毕竟自己几篇稿子都是他做主刊登的,甚至有一篇被他送到了全国日报。
“沈同志,在你和那位洋同志交流的时候我就看见你了,没想到你外语这么好!”
姜大豪欣赏的看着沈袅,她的外语说得非常流畅,都比得上翻译官了。
沈袅笑了笑,“我母亲年轻时留学过,都是她教的。”
原主母亲教过她外语,说得也很不错。
姜大豪早就猜到沈袅家世不一般,如果是普通家庭,教不出这种水平的孩子。听她说她母亲甚至留过学,沈袅家世的份量在他这边又加了几分。
部队宣传干事、守备区最有前途团长夫人、自身笔杆子过硬、脑瓜子灵活。
现在自己还能和对方这样交流几句,未来想见她估计会很不容易。
想到这里,姜大豪也有心结交,知道她想买相机,主动提出可以帮忙挑选,还帮她提了几袋衣服。
对于她买这么多贵价衣服,姜大豪也没有别的神情,就当没看见似的。
沈袅深知姜大豪作为鹿城日报的副主编,会提出帮自己挑选相机还帮自己提衣服肯定没有多余想法,更多的可能性是想多一条人脉。
但姜大豪把她当人脉,自己又何尝不需要他这条人脉。
毕竟她作为崖城守备区的宣传干事,以后还需要写稿子投到他这里呢。
尽管未来主流纸媒是不敢乱说话的,但她写的稿子也不会乱写,会顺着主流意识去写。
但有个主编朋友在报社,自己获取信息总要丰富一些快一些。
因此短短几步路,俩人你来我往,已经是熟得不能再熟,就跟在一块工作的同事似的。
在友谊商店买相机很顺利,虽然没有太多可选择。
当着姜大豪的面,沈袅买了一台小巧的海鸥牌相机,又买了一台稍大的太阳国产相机。对于买两台的解释是为守备区采购一台备用,另一台是自己用,还买了不少胶卷。
实际上她是打算放一台在空间里用来交换,她估计这玩意儿能换到非常好的东西。
要不是姜大豪在这,她能把手里的侨汇券花光,什么相机收音机等等都买下来。
买完相机友谊商店也要下班了,沈袅想着还要去接吴爷爷吴奶奶,便打算跟姜大豪告辞。
姜大豪把她送去等公交车,迟疑了片刻,想了想问她:“沈同志你明晚有空吗?”
“是这样,我这边有一个任务,明晚鹿城总领使馆有一场宴会,我这里有邀请函,可以进入做采访。但我只能带一个人,刚刚听你和那位洋同志交流很顺畅,想问问你有没有兴趣协助我进行采访。”
“或许咱们能合作采访到一些大人物,也可以获得些不得了的信息。”
不得不说,姜大豪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他不可能不认识会说英语的人,但他把这个机会给到自己。
不管对方出于什么目的,沈袅确实有些心动。
她现在也算新闻人,能参加这样的宴会,确实能获得更多元的信息。
最主要的是,她想参加这场宴会,不为别的,纯粹就是想凑热闹。
这可是六十年代鹿城总领事馆的宴会啊,她都不敢想自己能碰见多少大人物。
凑热闹是华夏人毕生追求,沈袅也不例外。
于是她欣然答应,“荣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