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白玲的历史课上,来了一位特殊的老师——咨询会上的张老师。她特意来给文科班的学生上一节“历史与生活”的公开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们感受到文科的魅力,坚定选科的决心。 上课铃响后,张老师没有直接讲课本内容,而是拿出一张老照片:“同学们,这是我外婆1950年的照片,当时她还是一名小学老师,手里拿着的课本是用油印的,上面的字都是她自己刻的。你们知道,从油印课本到现在的彩色课本,中间经历了哪些变化吗?这些变化又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同学们都好奇地凑过来看照片,白玲更是眼睛一亮——她之前用故事记忆法记历史,张老师的方法正好和自己的思路不谋而合。 “我知道!”白玲主动举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教育,开始推广印刷课本,60年代有了铅印课本,90年代后有了彩色课本,这反映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 张老师笑着点头:“说得很好!历史不是冷冰冰的年代和事件,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你们现在用的钢笔、穿的衣服、吃的食物,背后都有历史的影子。我们学历史,就是要从这些细节里,读懂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她又拿出一张粮票:“这是我妈妈小时候用的粮票,当时买粮食需要粮票,这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现在我们买东西用手机支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从粮票到手机支付,不仅是支付方式的变化,更是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 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之前犹豫选科的几位同学也纷纷举手提问:“张老师,学历史除了了解过去,还能帮我们做什么呀?” “学历史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张老师认真回答,“比如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需要我们全面、客观地思考,这种能力在生活中也很有用。比如你以后买东西,会分析商品的性价比;找工作,会分析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些都是历史思维的延伸。” 白玲想起咨询会上张老师说的“文科培养能力”,她赶紧补充:“我觉得学历史还能培养我们的共情能力。比如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能让我们更珍惜现在的生活;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能让我们更包容、更有见识。” 张老师赞许地看着白玲:“说得太对了!文科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能力和品格的培养。比如语文培养你的表达能力,政治培养你的思辨能力,地理培养你的空间思维,这些能力不管你以后做什么工作,都能用得上。” 下课铃响后,同学们还围着张老师提问,之前犹豫选科的女生小声说:“张老师,我现在确定要选文科了!学文科不仅能了解很多有趣的知识,还能培养这么多能力,我想当编辑,以后用自己的文字传递温暖。” 张老师笑着点头:“好!只要你坚持下去,肯定能实现梦想。以后学习上有困难,随时来找我。” 白玲看着同学们坚定的眼神,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想起自己之前的犹豫,想起家人的支持,想起张老师的鼓励,突然觉得,文科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条通往成长和梦想的道路。这条路上有丰富的知识,有温暖的老师和同学,还有无限的可能,等待着自己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