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岩爆的血色阴云尚未散尽,周远的目光已投回北京。日历翻到1969年夏末,距离共和国二十周年华诞仅剩两个月。北京地铁1号线,这条凝聚了无数血汗、智慧与牺牲的地下长龙,其蜿蜒的钢铁筋骨已贯通东西,冰冷的轨道在幽深的隧道中闪烁着寒光。复兴门站巨大的穹顶下,空旷的站厅层回荡着脚步声的回音。这里,不再是泥水横流的战场,而是一个即将迎来历史性时刻的殿堂。然而,周远深知,真正的决战,才刚刚开始。
他站在复兴门站中央控制室巨大的模拟运行屏前。屏幕上,代表全线轨道、道岔、信号机的图形闪烁着待机的微光。空气中弥漫着绝缘漆、机油和精密电子设备特有的、略带焦糊的“新”味。控制台前,牵引供电的老郑、信号系统的小孙、通信系统的老赵、环控通风的老钱… 所有参与这场机电攻坚的核心骨干齐聚一堂,脸上既有期待,更写满了临战前的凝重。
“周总工,全线冷滑试验完成,轨道几何尺寸达标。”工务工程师报告。
“牵引变电所,‘斩波’机组空载测试正常,保护逻辑验证完毕。”老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信号系统,‘电子联锁’主程序加载完成,继电器核心逻辑自检通过,轨道电路逐段标定完毕。”小孙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的光。
“通信系统,有线、无线通话测试清晰,调度电话接通。”老赵沉稳地点头。
“环控风机试转正常,隧道风压模拟达标。”老钱深吸一口气。
每一项汇报,都像一颗螺丝,被拧紧在即将启动的庞大机器上。周远的目光扫过每一张熟悉而疲惫的脸庞,扫过控制台上密布的指示灯和仪表。北京的管涌、兰州的流沙、上海的倾斜、广州的腐蚀、沈阳的岩爆… 那些惊心动魄的战役,那些在黑暗中摸索、在绝望中创新的日日夜夜,仿佛都凝聚在此刻这片静谧的电子微光之中。
“同志们,”周远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控制室的寂静,“土建是筋骨,机电是血脉,调度指挥是神经。今天,是血脉与神经的第一次真正联动!‘热滑’试验,目标:复兴门至南礼士路往返!要求:全程带电,模拟列车运行!各系统联动,实时响应!这是通车前的终极预演,不容有失!”
命令下达。空气骤然绷紧。
“牵引供电系统,准备送电!目标区间:复兴门至南礼士路!”
“送电指令确认!”
巨大的断路器合闸声从变电所方向隐约传来。模拟屏上,代表接触网电压的指示条瞬间由灰变绿,稳定在1500V直流!
“电压稳定!网压正常!”
“信号系统,申请排列复兴门站台至南礼士路下行正线进路!”
“进路请求接收… 电子联锁逻辑计算… 指令发送… 继电器动作确认… 道岔S101转换到位… 信号机x101开放绿灯!”小刘的声音快速而清晰地在通讯频道播报。屏幕上,代表道岔的符号转动,前方信号灯由红变绿,一条绿色的“光路”在轨道图上亮起!
“进路排列成功!”
“调度命令:模拟列车发车!启动!”
控制台上,代表模拟列车运行的启动按钮被按下。几乎同时:
* 牵引变电所内,“斩波”调压整流机组的指示灯由绿转红,示波器屏幕上,平滑、稳定的直流电压和电流波形瞬间跃出!1500V的澎湃能量,沿着粗壮的接触网导线,瞬间注入轨道!
* 信号系统屏幕上,代表列车的绿色光点,在复兴门站台位置亮起,开始沿着绿色的进路缓缓移动!
* 环控系统启动,隧道风机发出低沉的嗡鸣,气流开始流动!
“列车启动,加速平稳!电流波形稳定!无异常波动!”老郑紧盯着牵引参数。
“速度提升至30公里\/小时…40公里… 斩波调压响应精准!”
“轨道电路占用信号传递正常!车次号跟踪正确!”
“通信调度呼叫测试,话音清晰!”
“隧道风压稳定,流向正常!”
一切如同精密钟表般运行。绿色的光点平稳地划过轨道图,穿越虚拟的站台区间。控制室里压抑的呼吸声渐渐被一种难以置信的、小心翼翼的喜悦取代。老郑紧握的拳头微微松开,小孙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弯起。
突然!
当模拟列车的光点运行至军事博物馆站与木樨地站区间中段时,信号系统屏幕上,代表该区段的轨道电路图形猛地闪烁了一下!同时,牵引参数监控屏上,代表电机电流的波形出现一个极其短暂、但清晰可见的**毛刺**!
“报告!轨道电路G307区段瞬间闪红(占用丢失)!持续0.5秒后恢复!”监测员的声音带着惊诧。
“牵引电流波形异常毛刺!同步出现!”老郑立刻补充。
短暂的喜悦瞬间冻结!幽灵般的干扰!
“立刻回放数据!锁定时间点!分析干扰源!”周远的声音冷冽如冰。
技术员飞速操作。数据流在屏幕上回溯。时间点精确对应。
“信号干扰频谱分析… 峰值出现在… **450Khz频段**?这不是移频轨道电路的工作频点!”小孙眉头紧锁。
“牵引电流毛刺… 波形特征… 像是瞬间的**谐波注入**?”老郑盯着放大后的波形图。
“谐波… 450Khz…”周远的大脑飞速运转,如同精密的滤波器,瞬间将两个异常关联起来,“‘斩波’调压!pwm控制产生的高次谐波!泄露到了轨道电路频段!”他猛地看向老郑,“你们的输出滤波器参数!是不是按苏制设备仿制的?没考虑我们的pwm频率特性?”
老郑脸色一变:“是…是参照了原始设计…难道…”
“立刻计算!我们的pwm载波频率是多少?它的主要谐波分量落在哪个频段?”周远追问。
“载波频率500hz… 主要谐波… 奇数次… 450Khz正好是900次谐波附近!”小刘快速心算,脸色发白。
“轨道电路接收端的带通滤波器,是按照苏联移频信号设计的,对450Khz抑制不足!”小孙恍然大悟。
一个微小的、未曾预料到的系统耦合问题!国产“斩波心”跳动时产生的“电子噪音”,干扰了“电子眼”的视线!
“停车!模拟列车暂停!”周远果断下令。刚刚平稳运行的绿点停在了轨道图上。“小孙,立刻调整轨道电路接收端滤波器参数,增加对450Khz频点的深度抑制!老郑,你们在‘斩波’机组输出端,加装针对性的高频谐波吸收滤波器(如磁环、Rc吸收电路)!双管齐下!立刻执行!我要在热滑结束前看到效果!”
命令如山。控制室瞬间变成了紧急抢修的前线。信号组的技术员扑向轨道电路接收机柜,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滤波器线圈和电容。牵引组则从备件库紧急调来磁环和电容,在粗壮的直流母排上缠绕、加装。汗水浸透了工装,时间在分秒流逝。
一小时后。
“滤波器调整完毕!”
“谐波吸收器安装测试完成!”
“重新启动模拟列车!原区间运行!”
绿色光点再次启动。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当光点再次运行到G307区段时,无数道目光死死盯住信号屏和牵引波形图。
轨道电路指示灯稳定绿色!
牵引电流波形平滑如镜!
“干扰消失!”小孙和老郑几乎同时喊了出来,声音带着巨大的释然。
控制室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低沉的欢呼!
热滑试验继续进行。列车往返于复兴门与南礼士路之间,速度逐步提升至设计最高时速。牵引、信号、通信、环控… 各系统如同磨合精密的齿轮,在周远这位“总调度”的注视下,顺畅咬合,协同运转。绿色的光点在轨道图上平稳地画出一道道流畅的轨迹。
当最后一次模拟列车稳稳停靠在复兴门站台,所有系统参数归零时,控制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经久不息!老工程师们互相拍打着肩膀,眼中含着泪花;年轻的技术员们激动地跳了起来;老郑紧紧握住周远的手,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周远站在掌声的中心,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久违的、舒展的笑容。那笑容里,有穿越无数惊涛骇浪后靠岸的疲惫,有见证钢铁巨兽初醒的欣慰,更有一种穿透眼前成功的深邃。他望向深邃的隧道口,那里,真正的钢铁巨龙正在静静等待。他仿佛听到了轮轨摩擦的铿锵,听到了列车穿行于黑暗时呼啸的风声,更听到了一个民族在地下执着前行的时代脉搏。
“国庆献礼,我们有把握了!”老林激动的声音在周远耳边响起。
周远收回目光,脸上的笑容沉淀为一种沉静的坚毅,他轻轻摇了摇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热滑成功,只是血脉初通。真正的考验,是十月一日,当第一列满载人民的列车驶入这条隧道之时。那才是它生命的开始。”
他转身,目光扫过控制室墙上那鲜红的标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后定格在窗外。那里,长安街的华灯初上,照亮了这座古老而新生的城市。地下的血脉已然搏动,而地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正隆隆驶来。灯光下,周远伏案检查最后调试日志的身影,与窗外璀璨的灯火融为一体,如同这座城市的脊梁,沉默地撑起地下的长龙与地上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