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北,深秋的气息愈发浓郁。校园里的银杏树达到了金色的顶峰,风一吹过,便洒下阵阵绚烂的雨。
姜羡的生活重新回到了那种舒缓而充实的节奏中,但沪市之行和陈薇的相聚,仿佛为她平静的心湖投入了几颗彩色的石子,漾开的涟漪带着别样的暖意和光彩。
她将那本《宋人丘壑》放在公寓画架的旁边,偶尔在调色的间隙翻看几页,宋代山水画中那种“可游可居”的意境,无形中影响着她的笔触。
她开始在画布上尝试描绘一些更抽象、更注重内心感受的景象——不是精确的静物或风景,而是某种情绪,某种光影交织的氛围。
油画颜料的厚重质感,层层叠叠的色彩覆盖,让她沉迷其中。画室里松节油的气味,混合着颜料的芬芳,成了她周末下午最熟悉的安心味道。
在《高级财务管理》的课程上,她依然保持着顶尖的理解力,但不再执着于每个细节的完美掌握,而是更享受理论框架构建的逻辑之美。
有一次,教授布置了一个极其复杂的集团企业现金流预测模型作业,同组的同学叫苦不迭。姜羡看着那些繁复的公式和假设条件,脑海中下意识地闪过几个优化路径和风险点,这是前世经验和今生实践刻入骨髓的本能。
但她只是平静地收回思绪,和组员们一起,按照课本指引,一步步推导、验证。当模型最终跑通,看着屏幕上生成的预测曲线时,她感受到的是一种纯粹的、解决学术难题的成就感,与商业决策的压力截然不同。
宿舍里,黎晴终于从六级失利的阴影中走出,开始在她的“贴身辅导”下,咬牙切齿地啃着雅思词汇,目标是下学期交换生项目。
林菱则迷上了古典诗词,偶尔会与姜羡分享某首绝句中蕴含的深远意境,两人在文学与艺术的世界里找到了新的共鸣点。秦悦似乎参与了一个重要的家族项目,在宿舍的时间更少,但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稀奇古怪但味道极佳的甜品,说是“犒劳大脑”。
生活像一条丰沛的河流,平稳地向前流淌,每一处弯道都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风景。
这天下午,她刚结束油画课,手上还沾着些许未洗净的群青颜料,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墨渊发来的加密信息,依旧遵循着她“非必要不汇报”的原则,极其简短:
“‘幻月’V3原型机获内部代号‘启明’,实验室数据达标。已按计划小范围送测三家海外顶尖研究机构。”
“员工满意度匿名调研结果:92.7%。”
“无其他异常。”
姜羡看着屏幕,目光在“启明”和“92.7%”上停留片刻,嘴角微微上扬。她知道“启明”意味着技术上的又一个坚实脚印,而“92.7%”这个数字,则说明牧恒和墨渊不仅是在推动业务,更是在用心经营着一个健康、有凝聚力的组织。这比她预想得还要好。
她简单地回复了一个“阅”字,便收起手机,继续清理着画具。内心没有丝毫波澜,只有一种“果然如此”的笃定。就像一位老农,在春天播下良种,施足肥料,便只需安心等待秋天的收获,而她的“田地”,由两位最顶尖的“智能管家”照料着,收成自然可期。
傍晚,她约了林菱一起去学校新开的素食馆吃饭。餐馆环境清雅,食物精致,她们边吃边聊着最近看的书和电影。窗外华灯初上,秋夜的凉意被玻璃隔绝,室内温暖如春。
“有时候觉得,现在的生活好像有点太……平静了。”林菱舀了一勺杏仁豆腐,轻声说,“但这种平静,又让人很安心。”
姜羡深有同感地点点头。她经历过前世的挣扎浮沉,也经历过今生初期的殚精竭虑,如今这份“平静”,并非一潭死水的乏味,而是狂风暴雨后港湾的宁谧,是强大实力支撑下的从容选择。
“或许,平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姜羡看着窗外灯火通明的教学楼,缓缓说道,“它让我们有机会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然后不慌不忙地走过去。”
林菱若有所思地看着她,然后笑了:“羡羡,你说话越来越有哲理了。”
姜羡也笑了,没有解释。这只是她切身的感悟。
回到公寓,她泡了个热水澡,洗去一天的疲惫和淡淡的颜料气味。然后,她坐在书桌前,没有预习功课,也没有处理任何事务,只是摊开一本空白的速写本,用铅笔随意地勾勒着脑海中浮现的线条和形状——可能是窗外楼宇的剪影,可能是油画课上未完成的构思,也可能,只是此刻内心那份充盈而平和的情绪。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如同秋夜最温柔的絮语。她知道,远方的帝国在两位得力执掌下正稳步扩张,脚下的校园生活充实而美好,内心的世界也因艺术和友谊而日益丰盈。
她不再需要刻意去追求什么,或证明什么。她只需按照自己的节奏,认真地生活,深入地体验,坦然接纳生命馈赠的一切美好。这种由内而外的笃定与安然,比任何商业上的成功,都让她感到真正的满足和自由。
夜渐深,她放下速写本,关上台灯。窗外,京北的夜景依旧璀璨,而她的一方小天地里,安静,祥和,充满了属于她自己的、真实而鲜活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