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弦的指导下,姜羡开始了针对性的合奏练习。弦可以模拟出钢琴、小提琴和长笛的声部,不断地调整姜羡的节奏、力度和情感表达,要求她不仅拉准自己的音符,更要感知和呼应其他“声部”的起伏。
“这里,钢琴是主旋律,你需要退后一步,用拨奏衬托,音色要沉下去,成为坚实的根基。”
“华彩段到了,这是你的时刻,情感要饱满而克制,音色要明亮通透,但不要过度炫技,破坏整体平衡。”
“注意!长笛即将进入,呼吸要同步,给她一个清晰的气口,你的尾音要收得干净利落!”
一次又一次,姜羡在空间里与虚拟的“乐团”磨合。
1:7的时间流速发挥了巨大作用,让她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相当于别人数周甚至数月的合奏模拟经验,肌肉记忆和听觉敏感度被快速培养起来。
她找回了些许舞台感,但更多是在磨炼合奏所需的默契与克制。
第一次去学生会安排的音乐教室合排,姜羡心态平稳。乐队的其他成员都是高三的学长学姐,钢琴手更是早已确定保送音乐学院的尖子生,技术纯熟,气场沉稳。
她落落大方地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拿出琴弓调音,动作流畅自然,并没有新人的畏缩感。这让原本还有些担心她临场紧张的林学姐悄悄松了口气。
合排开始,最初的磨合不可避免。姜羡的节奏偶尔会因为过于专注谱面而略显独立,与其他声部的衔接稍欠一丝圆融。
但很快调整过来,凭借在空间里训练出的敏锐听觉,迅速捕捉到钢琴给出的节奏暗示和小提琴的旋律走向。
“大提琴同学,”钢琴手,那位气质沉静的学长,在段落间隙温和地开口,“音准和技巧非常好。放松一点,多感受一下我们之间的气流互动。尤其是在过渡句,可以更信任我给你的引导。”
另一位拉小提琴的学姐也笑着补充:“没错,姜羡学妹,你基础真好!稍微注意一下第35小节进入时的力度层次,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呼应。”
姜羡认真点头:“好的学长学姐,我明白了。35小节我会再控制一下,跟着钢琴的低音部走。”她的回应直接而专业,迅速理解了对方的意图。
学长学姐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讶于她的镇定和快速学习能力。这不像是个被迫拉来救场的高二学妹,反倒像个经验丰富的合作者。
接下来的几次合排,姜羡进步神速。她不仅快速熟悉了谱子,更能敏锐地捕捉到指挥(由钢琴手暂代)的细微手势暗示和其他乐手几乎本能般的呼吸变化。
她在空间里的大量高精度模拟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真实的合奏则让她真正体会到了与高水平同伴合作时,那种心领神会、音律交融的极致享受。
她甚至开始享受这个过程。在繁重的课业和竞赛压力之余,能有这样一段时间,完全沉浸在纯粹的音乐里,与一群技术精湛且热爱音乐的人为了呈现一个完美作品而共同努力,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放松、愉悦和精神上的高级滋养。
【检测到宿主成功融入高水平集体合奏,团队协作与适应性提升,音乐理解、表现力及控场能力显着增强。‘情绪共鸣’天赋微弱激活。】
偶尔,合排结束得晚,姜羡背着沉重的大提琴盒回到宿舍时,会引来陈薇略带关切的目光。
“演出准备得如何?”某次,陈薇难得主动问起,目光扫过那看起来分量不轻的琴盒。
“挺顺利的,”姜羡一边小心地将琴盒靠在书桌旁,一边回答,脸上带着运动后的微红和一丝满足,“学长学姐水平很高,合奏的感觉很棒,能学到不少东西。说起来,还是王老师推荐我去的。”
陈薇推了推眼镜,了然道:“王老师很欣赏你。多一种体验,总是好的。”她顿了顿,补充道,“如果需要绝对安静的独处时间练习或学习,我可以去图书馆。”
姜羡心里一暖,笑着摇摇头:“谢谢薇姐,不过不用那么麻烦。而且,”她眨了眨眼,“你也是我的首席听众和室友不是吗?到时候记得给我鼓掌。”
陈薇闻言,嘴角微微上扬了一个极小的弧度,点了点头:“好。期待你的演出。”
新年晚会一天天临近,节目的排练也进入了最后的打磨阶段。姜羡已经能够脱谱演奏,并且能与其他乐手默契配合。她甚至会在某些段落加入自己细微的情感处理,让“弦”导师都表示认可。
她并没有因为排练而耽误学习。相反,为了挤出时间,她不得不更加精细地规划每一分钟。1:7的学习空间成了她最坚实的后盾,保障了她的课业和竞赛准备没有落下。
这种在学术、兴趣、集体活动之间寻找平衡的体验,让她感觉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饱满和立体。
晚会前夜,最后一次联排结束。大家互相鼓励打气后散去。姜羡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夜空中有零星的星星。她摸了摸琴盒,里面沉睡着明天即将登台的大提琴。
紧张吗?有一点。 但更多的是期待。 期待将这段时间的努力,化作舞台上与众人共鸣的乐章。
这不再是系统发布的任务,而是她自己选择并投入热情的一件事。她也很好奇,当琴弓擦过琴弦,声音流淌出来时,会是什么样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