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的晨光刚漫过李家庄的小河岸,红星基建队的身影已挤满河边——李二哥带着施工组扛着铁锹,正按林薇画的白灰线挖桥台基槽;陆衍拿着卷尺,时不时核对槽宽和深度;村主任带着十几个村民,推着装满碎石的平板车赶来,车轱辘碾过路面,“咕噜咕噜”的声响格外热闹。
“基槽按1米宽、1.2米深挖,遇到硬土别硬撬,用铁锹慢慢凿,”林薇蹲在白灰线旁,给队员和村民们讲注意事项,“槽底要平,别一边深一边浅,挖完先把碎石铺上去,厚10厘米,再用夯锤夯实,不然桥台会沉降。”村主任赶紧点头,指挥村民把碎石倒进基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轮流抡着夯锤,“咚咚”的声响震得地面微微发麻,每夯实一遍,陆衍就用水平仪测一次,确保槽底平整。
小陈则拎着木桶,按张大爷的法子泡竹筋——木桶里的桐油石灰浆按3:1比例配好,泛着油光,他把20根竹筋一根根放进桶里,确保每根都浸满浆体,还特意在桶边贴了张纸条,写着“浸泡开始时间:7月x日8:30,共48小时,中途翻搅1次”。“小陈,记着下午两点翻一次竹筋,别漏了!”张大爷的声音从河边传来,他今天特意早起赶来,交代完竹筋浸泡的事,就要去县城参加讲座,此刻正蹲在基槽旁,看村民铺碎石。
“张大爷您放心,俺定好闹钟了,绝对忘不了!”小陈赶紧应着,又把竹筋往下按了按,确保没一根露出浆面。张大爷满意点头,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林薇递过来装好讲座资料和样品的文件夹:“张大爷,资料和样品都齐了,陆衍送您去县城,路上小心,讲座结束俺们去接您。”陆衍也赶紧说:“张大爷,您别紧张,按昨天预演的来,肯定没问题。”
张大爷接过文件夹,笑着摆手:“放心,有你们帮着准备,俺不紧张,等俺讲座回来,再来看桥台砌得咋样,可别偷懒!”说完,就跟着陆衍往村口走,村民们都笑着挥手:“张大爷,祝您讲座顺利!”
张大爷和陆衍走后,林薇带着队员们加快了施工进度。基槽挖好、碎石铺完并夯实后,李二哥带着施工组开始砌桥台基础——红砖按1:3的砂浆比例砌筑,每砌三块砖,就用靠尺测一次平整度,误差都控制在1毫米以内。“注意砖缝,留1厘米宽,砂浆要填实,别留空心,”李二哥一边砌,一边教新队员小吴,“你看这砖,要错开缝,别让上下两层的缝对齐,这样墙身更稳,就像咱练的那样。”
村主任的老伴带着几个妇女,在河边搭起了临时灶,刘婶从队部赶来,手里拎着米和面,笑着说:“大伙放心干活,中午咱吃面条,炖了西红柿鸡蛋卤,管够!”村民们听了,干劲更足了,一个大叔笑着说:“有刘婶这手艺,俺们干活都不觉得累,等桥修好了,俺请大伙吃俺家炖的鸡!”
另一边,陆衍送张大爷到县科委会议室时,里面已坐满了人——二十多个施工队的技术员,还有几个县科委的同志,黑板和讲台都已摆好,王同志见他们来了,赶紧迎上来:“张大爷,您可来了!快坐,还有十分钟就开始了,有啥需要,您尽管说。”张大爷点头,把资料和竹筋样品放在讲台上,陆衍帮着把样品摆在黑板旁,一根泡过浆、一根没泡,还把写好步骤的大白纸贴在黑板上,方便展示。
九点整,讲座正式开始。张大爷走到讲台前,没有丝毫怯场,拿起没泡浆的竹筋,笑着说:“俺没啥文化,不会说啥大道理,就给大伙讲讲俺改良竹筋防腐的实在经验。大伙看这根竹筋,没泡过浆,防腐期也就三年,俺们之前修校舍用的就是这种,三年后就得检查,怕裂怕朽;再看这根,泡了桐油石灰浆,俺试验了大半年,防腐期至少能到五年,还结实,成本比钢筋省一半。”
说着,他拿起小锤,分别敲了敲两根竹筋,“咚咚”和“闷闷”的声响对比明显,台下的人都忍不住凑过来看。张大爷又指着黑板上的步骤,一步步讲解,从选竹筋要挑老竹、无虫眼,到制浆要按3:1比例搅拌,再到浸泡48小时中途翻搅,最后晾干要阴干、防暴晒,每一步都结合自己的施工经验,还时不时回答台下的提问——有人问“浆太稠了搅不动咋办”,他答“加点桐油,别加水,加水会影响防腐效果”;有人问“竹筋嵌在墙里,怎么确保不松动”,他答“先在墙里留槽,填点砂浆固定,再砌砖,每砌两层就敲一敲,确保牢固”。
台下的人听得格外认真,有的还拿出笔记本记下来,县科委的李主任忍不住点头:“张大爷,您这经验太实用了!很多施工队都愁竹筋防腐的事,您这法子成本低、效果好,我们准备把这工艺整理成资料,在全县推广,以后还要请您多来指导!”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少施工队的技术员凑过来,想跟张大爷要联系方式,以后有问题好请教。
讲座结束时,已近中午,王同志把50元奖金递给张大爷:“张大爷,这是您的奖金,谢谢您给大伙分享这么好的经验。”张大爷接过奖金,笑着说:“奖金俺不能自己要,俺想捐给红星基建队,买个新的钢筋截断器,之前那个老坏,耽误干活。”王同志愣了愣,随即点头称赞:“您真是一心为团队,太让人佩服了!”
陆衍陪着张大爷往回赶,路上,张大爷还在念叨:“俺今天讲得咋样?没漏啥重要的吧?”陆衍笑着说:“讲得太好了!台下的人都夸您经验实用,还想跟您学,您放心,李家庄的桥,林薇带着大伙肯定按您的要求干,等回去,咱就能看桥台基础了。”
回到李家庄河边时,已是下午两点。林薇带着队员们已砌完桥台基础,正准备休息,见张大爷和陆衍回来,都赶紧迎上来:“张大爷,讲座顺利不?”张大爷举起奖金,笑着说:“顺利!还拿了50元奖金,捐给队里买工具!你们的桥台基础砌得咋样?俺看看。”
林薇带着张大爷走到基槽旁,张大爷用靠尺测了测,又用小锤敲了敲砖墙,“咚咚”声清脆,满意地点头:“不错!平整度够,砂浆也填实了,没偷懒!下午嵌竹筋,按俺说的,间距40厘米,埋深10厘米,别错了。”李二哥赶紧点头:“放心,俺都记着呢,下午就按您说的干!”
夕阳西下时,桥台已砌完一层,嵌好的竹筋牢固无松动,小陈也按时给泡竹筋的浆翻了搅,村民们扛着工具,笑着跟队员们告别:“明天俺们还来帮忙,争取早点把桥修好!”
林薇看着眼前的桥台,又看了看身边笑容满面的张大爷和队员们,心里满是踏实——桥开工顺利,讲座收获满满,红星队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又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