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把乡卫生院的新院墙染成了暖金色——一米八高的砖墙笔直挺立,砖缝均匀得像用尺子量过,墙角嵌着的钢筋透着扎实劲儿,门口两米宽的通道干干净净,竹篱笆早已撤去,只留下墙上“红星基建队承建”的红色字迹,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队员们正拿着扫帚清理现场,李二哥蹲在墙根,用手摸了摸墙面,又用水平仪贴上去——红液线稳稳居中,他忍不住笑出声:“成了!咱这墙,砌得比城里施工队的还周正!王院长,您放心,别说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歪!”
王院长拿着卷尺,绕着院墙量了一圈,每一处尺寸都分毫不差,眼里满是欢喜:“太满意了!比俺之前想的好十倍!之前旧院墙漏风又倾斜,下雨天总担心塌,现在这新墙,又结实又整齐,来就诊的乡亲们都说,卫生院看着都精神了!”
乡亲们也围在院墙旁,有的伸手摸墙面,有的拍照留念(公社干部带来的旧相机),还有邻村的队长凑过来,拉着陆衍的手:“陆队长,林同志,俺们村想下个月修村头的小桥,还想扩两个大棚,你们基建队忙完这阵,可得去帮俺们!工钱俺们凑,红薯干、花生管够!”
“还有俺们村!”另一个队长连忙接话,“俺们村的小学教室漏雨,想请你们帮着补补屋顶,再砌个院墙,孩子们上课也安全!”
陆衍刚要答应,就见远处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公社书记带着两个干部来了,车后座上绑着一个红绸包着的物件,还有几袋粮食。“大伙都在啊!”
书记笑着下车,“俺来验收院墙,顺便给大伙庆功!”
他走到院墙旁,仔细查看了墙面、地基,又问了张大爷水泥养护、钢筋加固的细节,听完后连连点头:“好!好!地基夯得实,墙体砌得直,养护也到位,完全符合公社的工程标准,比周建国公司修的水渠质量还好!”
说着,书记解开红绸包,里面是一块木质奖牌,刻着“公社优秀施工队”六个字,红漆鲜亮:“这是公社给红星基建队的奖励,表彰你们这大半年来,盖校舍、修水渠、建院墙,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办事!以后公社有基建项目,优先考虑你们!”
陆衍双手接过奖牌,激动得手都有点抖,队员们也忍不住欢呼起来——从一开始凑齐人手的“临时班子”,到如今拿到公社认可的“优秀施工队”,从被质疑“农民搞不了基建”,到现在各村争相邀请,这一路的辛苦,都在这一刻有了回报。
林薇站在一旁,看着手里的奖牌,又看了看身边的队员和乡亲,心里满是感慨——第二阶段的路,从冬天的大棚破局,到春天的校舍攻坚,再到夏天的水渠修缮,最后是秋天的院墙完工,每一步都有波折,却也每一步都踏得扎实:大棚让乡亲们吃上了反季菜,赚了第一桶金;校舍让孩子们有了安全的教室;水渠解了春耕缺水的难题;院墙则让红星基建队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公社。
“对了,还有件事要跟你们说,”
书记话锋一转,语气认真起来,“公社跟县里汇报了你们的实绩,县里打算下个月启动‘乡村基建计划’,要修三条乡村公路,还要在三个村建新建村小学,让公社推荐靠谱的施工队。俺已经把你们红星基建队报上去了,这可是比修院墙大得多的活,要是能接下来,不仅能带动更多乡亲就业,还能让你们的手艺传到县里去!”
这话一出,现场瞬间安静下来,紧接着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
李二哥攥着拳头喊:“俺们能行!有张大爷的技术,有林丫头的图纸,还有大伙的力气,别说修公路、建小学,就是盖厂房,俺们也能拿下!”
可就在这时,邻村的一个村民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脸色有点急:“林丫头、陆衍!俺刚才去县城赶集,看到周建国了!他跟一个穿中山装的男人一起,进了县建设局的大门,好像在说你们基建队的坏话,还说要把修公路的活抢过去,让你们连边都沾不上!”
现场的热闹瞬间淡了几分,队员们的脸色都沉了下来——周建国从修水渠到建院墙,一次次打压、造谣,如今见他们要接县里的大项目,竟直接去县城找关系,手段越来越阴。
林薇却没慌,她看着众人:“大伙别担心,咱凭实绩说话,县里要的是能把活干好、能为乡亲们省钱的施工队,不是靠关系抢活的队伍。咱把眼下的收尾活做好,再把公路施工的基础准备做起来,就算周建国找了关系,咱也有底气跟他比!”
书记也点点头:“林薇说得对!你们的实绩摆在这,县里的干部也看重实干。俺会跟县里再沟通,把你们修校舍、水渠的验收报告都送过去,绝不会让实干的人受委屈!”
夕阳西下时,庆祝的人群渐渐散去,队员们帮着卫生院把最后一点工具搬回小屋,陆衍则拉着林薇,往渠边的婚房地走——那里的地基已经挖好,系统建里的钢筋、水泥板整齐地堆在一旁,夕阳洒在上面,泛着温暖的光。
“咱的婚房,明天就开始打地基,”陆衍蹲下来,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房屋的轮廓,“堂屋留四米宽,卧室带个小窗户,冬天能晒着太阳;院子里的桃树,俺已经跟村里的木工师傅订好了,等春天就栽上。等公路项目定了,咱就把婚期定在明年开春,院墙完工那天,咱请乡亲们来喝喜酒!”
林薇靠在他身边,看着地上的轮廓,又看了看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这是陆衍用三个月工资买的,从定情到现在,见证了他们一起修渠、盖房、闯过一次又一次难关。她轻轻点头:“好,都听你的。以后不管是接项目,还是盖房过日子,咱都一起,再也不分开。”
就在这时,林薇的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比以往更沉稳,带着阶段总结的厚重感:【检测到宿主完成第二阶段核心任务(大棚增收→抗震校舍→防渗水渠→乡卫生院院墙),红星基建队获公社、县里初步认可,跨村互助体系成型,男女主感情稳定,第二阶段正式收尾!】
紧接着,一串新的提示弹了出来,直指第三阶段的新局:【触发第三阶段承接奖励:1 乡村公路施工基础图谱(含路基开挖、路面铺设要点,适配农村地形);2 县建设局干部对接人脉(可提前沟通项目细节,规避流程风险);3 婚房建材全套补贴(含门窗木料、瓦片,可直接启动施工);4 预警提示:周建国已联系县建设局副局长,拟通过“资质质疑”打压基建队,需提前准备施工资质证明与过往实绩汇总!】
林薇把系统提示念给陆衍听,陆衍握紧她的手,眼里没有丝毫畏惧,只有期待:“太好了!有图谱、有人脉,还有建材补贴,咱第三阶段的路,一开始就稳了!周建国想靠关系打压咱,咱就把资质证明和实绩汇总做扎实,让县里的干部看看,咱农民施工队,不仅能干好活,还能守规矩、负责任!”
两人并肩站在婚房地旁,看着远处的新院墙,看着脚下的地基,看着天边的晚霞——第二阶段的路,他们从“解生存”走到了“稳版图”,从一个村的“后花园”,走到了整个公社的“基建标杆”;第三阶段的门,正缓缓打开,里面有乡村公路的尘土、新建小学的笑声,有婚房的炊烟、基建队的壮大,也有周建国设下的阻碍。
李二哥带着队员们走过来,手里拿着刚整理好的施工记录册:“林丫头、衍子,咱把第二阶段的活都记下来了,大棚、校舍、水渠、院墙,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明天就去公社补资质证明,再把公路施工的图谱抄几份,大伙一起学!”
张大爷也笑着说:“俺这老骨头,还能再干几年!公路施工的路基,俺有经验,到时候教大伙怎么夯得实、怎么排水,保证比城里队伍修的还耐用!”
晚风拂过田埂,带着玉米的清香,新院墙的影子拉得很长,婚房地的地基透着希望,红星基建队的队员们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林薇知道,第二阶段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更广阔天地的起点——接下来,他们要修通乡村的路,要建起孩子们的教室,要住进属于自己的婚房,要让“红星”的名字,传遍每一个村落,要在这片土地上,建起更热闹、更红火的“后花园”。
而远处县城的方向,周建国正站在建设局门口,手里攥着所谓的“资质文件”,眼里满是阴狠——他绝不会让红星基建队抢走县里的项目,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