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与剪纸摆在一起,像一记闷雷砸在耳膜。那位已故的“乡土写实”泰斗,课本里封神的存在,如果真是照搬民间剪纸还不署名,别说学术脸面,棺材板都得抖三抖。更惨的是秋棠画廊——刚把老爷子供上神坛,就面临连根拔起的尴尬。神坛塌了,画廊的“学术清白”也就碎成渣。
微光连夜把核心团队薅起来,线上会议开到凌晨两点,嗓子冒烟也得把话说清楚:“证据链必须铁!缺一环,我们就成碰瓷。找剪纸后人、找图像学专家、找公证,全给我上。记住,不是狗仔爆料,是学术打假,谁偷懒谁滚蛋。”
众人鸡飞狗跳,电话、扫描仪、公证处来回狂奔。剪纸艺人后人在小县城里,被基金会专车接来,一口方言加哭腔:“我奶奶当年剪窗花,全村都贴,谁想到能被大画家搬进画里卖钱?”边说边抖出几本发黄的剪纸样本,日期、纹样,全对得上。专家连夜做图像叠加,红线重叠率百分之九十,铁锤落地。
与此同时,“承续与歧路”对照展预热正嗨。媒体通稿漫天飞,标题一个比一个宏大——“本土根脉的严肃审视”“国际浮萍的镜鉴”,字里行间把星光旗下的年轻艺术家贬成“无根飘萍”。秋棠画廊门口甚至挂出巨幅海报,老先生们仙风道骨,对照组却像被p成“迷失少年”,阴阳怪气拉满。
陆辰逸这边,调查组那边倒没掀桌子。多亏苏念卿提前打招呼,核查组进门先递文件,态度客气,查账、问话、复印,一条龙走完,没给脸色。男人得以抽身,把注意力转回正面战场,提醒微光:“学术打假是双刃剑,剑锋得磨到镜面,才能一刀封喉,别给对方反咬的机会。”
微光比了个oK,转头继续盯证据。她知道,这一炮要么不响,要响就得震到天花板掉渣。
就在秋棠画廊开幕前夜,一份匿名报告悄然爬进各大论坛邮箱。标题朴实无华——《被遗忘的母题:“乡土写实”经典背后的民间叙事考》。内容更朴实:没有情绪输出,只有冷静对比图、时间线、文献截图,外加剪纸艺人后人的公证证言。落款简单粗暴——“艺术史独立研究小组”,没留联系方式,却句句带刺。
报告一出,圈内瞬间炸锅。原本还在讨论“本土与国际”的宏大议题,瞬间被拉回“抄袭还是原创”的硬核战场。几位爱惜羽毛的老评论家风风火火发声:“要求彻查!”“学术伦理不容玷污!”秋棠画廊的公关部连夜加班,删帖、投诉、联系版主,忙成陀螺,却挡不住真相反扑。
展览如期开幕,现场气氛却微妙得像走错片场。媒体记者不再追捧策展人,全挤在“问题经典”前拍特写,闪光灯噼里啪啦。观众交头接耳,手机举起放下,社交平台实时刷屏——“原来大师也抄民间?”“画廊脸疼不疼?”原定炮轰星光基金会的犀利评论,被各大主编紧急撤稿,网页空白处只剩“系统维护”四个冷漠大字。
赵芮精心包装的学术高地,被一份报告从内部撬开裂缝,轰然塌陷。微光没扔石头,只是轻轻抽掉地基,整栋牌坊自己倒下,摔得粉碎。
然而,硝烟未散,新的幺蛾子已至。开幕酒会当晚,微光手机“叮”一声,陌生号码发来彩信——照片里,陆辰逸坐在高档餐厅僻静卡座,对面是位容貌姣好、气质干练的年轻女性,两人举杯对视,笑容和谐。附言只有一句:“陆总的‘商业伙伴’,真是无处不在。林小姐,好自为之。”
屏幕光映在微光脸上,刚因胜利松弛的心脏,瞬间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攥紧。照片上那女子是谁?商业晚餐还是私下约会?一切尚未可知,唯有照片上那抹灿烂笑容,像一把小钩子,悄无声息地钻进心底,泛起酸涩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