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维集团在海康生物一役受挫后,S省的局势表面恢复平静,但林枫深知,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他主持的省政府常务会通过《S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将中医药现代化作为重点方向,并提出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然而,在政策推进过程中,林枫逐渐触碰到S省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周一上午,林枫调研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展示的最新科研成果令人振奋:在肿瘤辅助治疗和慢性病管理领域取得突破。但谈及成果转化,院长面露难色:实验室成果要走向市场,需要中试平台和产业化资金,这方面我们存在短板。
更突出的矛盾出现在下午的企业座谈会上。本地龙头药企天江药业董事长直言不讳:林省长,S省医药产业‘西强中弱’现象严重。化药、生物药有政策倾斜,而中医药企业融资难、准入难。我们自主研发的糖尿病中药新药,在省药品招标中竟因‘价格高于常规药’出局。
林枫追问根源,几位企业家欲言又止。当晚,林枫请来自主掌S省科教文卫工作的副省长刘建平小聚。茶过三巡,刘建平坦言:S省医药产业格局是历史形成的。当年为吸引外资,政策向西药倾斜。现在虽要调整,但涉及利益格局,阻力不小。他含蓄提醒,特别是周副书记分管的领域,需要妥善沟通。
林枫陷入沉思。这时,加密手机震动,发来急电:诺维调整策略,转向人才争夺。目标清单包括省中医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团队,开价年薪千万。
林枫立即部署应对:一方面要求人社厅、公安厅加强核心人才安全保护;另一方面让秘书约谈相关科学家,表明省里重视人才的态度。但科学家们反映出一个更深层问题:S省缺乏支撑中医药创新的平台体系,导致人才水土不服。
雪上加霜的是,林枫接到苏晚晴电话:儿子林启明在学校科技创新大赛中提交的中医药研究方案,被评委以不符合科学规范为由否决。孩子情绪低落地说:爸爸,他们说我研究中医药是搞迷信。
这件事刺痛了林枫。他连夜召开家庭会议,与妻子一起鼓励儿子:科学是探索真理的方法,不是否定传统的工具。你的研究方向很有价值,要坚持。
第二天,林枫做出三项部署:第一,要求教育厅在中小学科普教育中增加中医药科学内容;第二,启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打造从中试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撑体系;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他准备推动成立中医药发展委员会,自己亲自牵头,打破部门壁垒。
然而,在方案征求意见时,周明华副书记提出异议:中医药发展很重要,但单独设立高规格委员会是否必要?现有机制可以解决问题。表面是工作分歧,实则涉及深层次权力格局调整。
林枫没有硬碰硬,而是带着详细方案向赵劲松书记汇报。他列举数据:S省中医药产业规模不足医药总产值15%,与资源禀赋严重不符;周边省份通过政策扶持,中医药产业增速已超30%。赵书记最终拍板:成立委员会,劲松同志牵头,林枫同志具体负责。
就在林枫以为破局在望时,一个突发事件将矛盾推向高潮:省中医药研究院爆出论文造假丑闻,涉及一位刚拒绝诺维挖角的学科带头人。舆情迅速发酵,质疑声直指林枫推动的中医药政策。
林枫立即成立调查组,并公开表态:实事求是,不护短不遮丑。但也要防止有人借题发挥,否定整个中医药发展方向。调查发现,所谓是学术争议,且爆料渠道与境外势力有关联。
林枫借此机会,在省委常委会上展示了诺维挖角清单与爆料时间点的关联性:这不是简单的学术争议,而是一场有预谋的舆论战。我们要守住学术底线,更要守住产业安全底线。
常委会最终通过中医药发展委员会设置方案。当晚,林枫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手机响起,是儿子发来的消息:爸爸,我重新修改了方案,加入了现代科技验证方法。我会继续研究中医药!
林枫眼眶微热。深水区的暗礁已现,但航向已然明确。下一步,他将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利益调整和国际博弈。而此刻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