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发生后,兰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案件侦破工作。当天上午,以兰考县公安局局长为总指挥的 “9?4” 特大纵火杀人案指挥部在案发现场正式成立。指挥部下设侦查组、技术组、走访组、后勤保障组等多个小组,明确了各小组的职责和任务,一场大规模的侦破行动迅速展开。
省委主要领导在得知案件情况后,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兰考县公安局尽快侦破此案,消除社会影响,安抚群众情绪。县公安局局长在指挥部成立大会上,立下了军令状:“如果这个案子不破,我将引咎辞职!” 这句话掷地有声,不仅展现了公安干警们侦破案件的决心,也让兰考的群众看到了希望。
为了尽快找到破案线索,县公安局从各科室、派出所抽调了 120 多名精干警力,组成了庞大的侦破队伍。这些干警们放弃了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件侦破工作中。与此同时,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连续多日滚动播出协查通报,向全县人民征集案件线索:“凡是提供直接线索,帮助公安机关抓获凶手的,公安机关将为其保密,并奖励现金 1 万元;凡是知情或了解重要情况,能主动到公安机关说明问题的,将依法从宽处理,否则将从严惩处。”
一时间,兰考县城掀起了一股 “全民破案” 的热潮。群众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向公安机关提供自己知道的可疑情况,有的帮助干警们排查可疑人员,还有的自发组织起来,在街头巷尾巡逻,希望能够发现凶手的踪迹。一张巨大的法网,在兰考县城的每一个角落悄然展开。
根据现场勘验得到的线索,侦破小组首先将调查重点放在了火灾现场发现的汽油铁桶和铁链上。干警们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县城及周边地区的加油站,排查近期购买过 25 公升汽油的人员;另一路则走访了县里所有的铁匠铺和五金店,了解铁链的销售情况,并排查是否有人员近期购买过类似的铁链。
在加油站排查过程中,干警们挨家挨户地走访,查看加油站的销售记录,询问工作人员是否记得有可疑人员购买过大量汽油。县城及周边十公里内的上百家加油站,都留下了干警们的足迹。他们顶着初秋的烈日,冒着连绵的阴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细节。然而,由于汽油是易燃易爆物品,购买人员众多,且很多加油站没有详细的销售记录,排查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在铁链排查方面,干警们同样遇到了困难。铁链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途广泛,购买人员众多,想要从中找到与案件相关的线索,无疑是大海捞针。为了扩大排查范围,干警们还走访了县城里用铁链子拴狗的人家,查看他们使用的铁链是否与现场发现的铁链相符。经过一番努力,干警们排查了数百户人家,虽然发现了几条与现场铁链相似的链子,但经过技术比对,都排除了关联的可能性。
除了对汽油铁桶和铁链的排查,干警们还对连青海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他们走访了连青海的亲属、朋友、同事和邻居,了解连青海的性格特点、工作情况以及是否与人结怨。经过走访,干警们了解到,连青海是一个为人耿直、性格开朗的人,平时在生活中与邻里相处融洽,没有与人发生过激烈的矛盾。在朋友眼中,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乐于助人,很少与人红脸。
然而,当干警们走访连青海所在的单位,兰考县农机监理站时,却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情况。一些同事在谈到连青海时,语气中带着几分敬佩,也带着几分担忧。他们告诉干警们,连青海在工作中非常认真负责,原则性很强,从不徇私情,甚至因为坚持原则,得罪了单位里的一些领导。“连青海这个人,太耿直了,眼里揉不得沙子。上级领导写条子让他放被扣的车辆,他都敢顶着不办,所以私下里有人给他起了个‘黑脸’的外号。” 一位同事这样对干警们说。
这些信息引起了干警们的高度重视。他们意识到,连青海很可能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与单位领导产生了矛盾,进而遭到了报复。于是,侦破小组调整了侦查方向,将调查重点转移到了兰考县农机局和农机监理站的领导身上。
干警们再次来到农机局,对农机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逐一询问。在询问过程中,农机局的一些领导在谈及与连青海的矛盾时,总是遮遮掩掩,避重就轻,要么说 “只是工作上的小摩擦,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么就把矛盾焦点引向社会,说 “连青海可能在外面得罪了其他人”。
更让干警们感到可疑的是,在连青海一家遇害后,农机局的一些领导神情异常,行动诡异。他们不仅匆匆为连青海及死去的家属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局长冯学良还亲自致悼词,称连青海为 “连青海同志”,并说 “连青海同志永垂不朽”。这种过于 “热情” 的表现,与他们之前对连青海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格外反常。
种种迹象表明,兰考县农机局的领导,尤其是局长冯学良,很可能与这起纵火杀人案有着密切的关联。侦破指挥部决定,对冯学良以及农机局的其他几位领导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监控,争取尽快找到确凿的证据,将凶手绳之以法。
与此同时,干警们还在连青海的办公室和家中,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搜查。在连青海的办公桌抽屉里,干警们发现了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记录着大量的数据和文字,内容涉及农机监理站的收费情况、资金流向以及一些领导的违纪行为。此外,干警们还在连青海办公桌后面的墙上,发现了几张贴在上面的数据材料,这些材料详细地记录了农机局私设小金库、拖欠职工工资等问题。
这些发现让干警们兴奋不已,他们意识到,这些数据材料很可能就是连青海遭到报复的原因。连青海很可能是因为掌握了农机局领导的违纪证据,想要举报他们,结果却遭到了残忍的杀害。
为了核实这些材料的真实性,干警们立即对材料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调查。他们查阅了农机局的财务账目,走访了农机监理站的职工,了解职工工资的发放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干警们终于确认,农机局领导确实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从 1995 年到 1999 年 8 月,农机局私设的小金库金额高达 55 万元之多;与此同时,农机局还拖欠了职工工资达 160 多万元,很多职工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证据越来越清晰,矛头直指兰考县农机局的领导班子。侦破指挥部决定,采取下一步行动,对农机局的主要领导进行传讯,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获取案件的关键证据。一场紧张而激烈的攻心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