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7日,上午。
马陵县城的空气被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所浸透。
街道上,往日喧嚣的车流人声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取而代之的是早早涌上街头、面色凝重的人群。
家长们或骑着自行车,或开着略显陈旧的摩托车、桑塔纳,将一个个身穿校服、表情或肃穆或茫然的学生送往各个考点。
马陵一中作为主要考点之一,校门口更是人山人海。
警戒线外,挤满了翘首以盼的家长,他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走入校门的子女的背影,直到那身影消失在教学楼的拐角,仍久久不愿离去。
空气中回荡着老师们最后的叮嘱声、家长不放心的呼唤声,以及考生们急促的脚步声和压抑的呼吸声。
张骑鹤站在人群中,神情异乎寻常的平静。
他拒绝了孙大爷要送考的提议,独自步行前来。
与周围或紧张到嘴唇发白、或不断深呼吸默背知识点的同学相比,他显得格外从容,仿佛即将面对的不是决定命运的高考,而只是一次普通的模拟测验。
再次检查了一下透明的笔袋,确认准考证、身份证、2b铅笔、黑色签字笔一应俱全,然后随着人流,平静地通过安检,走向自己的考场。
他的考场在教学楼三楼西侧,巧合的是,董知瑜的考场,就在同一层楼的东侧。
两人在楼梯口擦肩而过,视线有瞬间的交汇。董知瑜的眼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紧张,双手紧紧攥着笔袋。
张骑鹤对她微微点了点头,目光平静而坚定,仿佛在说:“别怕,正常发挥。” 只是一个眼神,董知瑜狂跳的心竟莫名安稳了几分,她深吸一口气,走向自己的座位。
上午九点整,清脆的铃声划破长空,宣告高考第一场——语文考试,正式开始。
试卷分发下来,教室里只剩下笔尖摩擦试卷的沙沙声和考生们压抑的呼吸声。张骑鹤快速浏览了一遍试卷,基础知识部分中规中矩,阅读理解难度适中,古诗文鉴赏也早已不是障碍。
当翻到最后一页,目光落在作文题目上时,即便是以他的定力,嘴角也不由自主地勾起了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
果然……是它。
题目要求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材料是《韩非子·说难》中那个经典的寓言。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这个题目,与他一个多月前,在出租屋里为董知瑜分析、并让她反复练习修改的作文题,分毫不差!甚至连话题引语都一模一样!
当时,凭借前世的记忆和对此类思辨性话题的敏锐把握,断定这是高考作文的热点方向,并以此为重点对董知瑜进行了高强度、针对性的训练。
张骑鹤心中波澜不惊,这本就在他预料之中。
略一思忖,便提笔开始答题,思路清晰,下笔有神。于他而言,这篇作文不过是将早已烂熟于胸的构思和锤炼过的语言,再次誊写一遍而已。
与此同时,三楼东侧的考场内。
当董知瑜翻到作文题,看清那熟悉的材料和话题时,她整个人如同被一道电流击中,瞬间僵在座位上!
心脏“咚咚咚”地狂跳起来,几乎要撞出胸腔!
用力眨了眨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真的是这道题!
真的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真的是《韩非子》里那个“富人、儿子、邻居”的寓言!
和张骑鹤一个多月前让她重点练习、反复修改了不下五遍的题目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难以言喻的狂喜和一种近乎迷信的崇拜感涌上心头!
他怎么会知道?
他怎么可能提前一个多月就精准地押中了高考作文题?
简直神了!
但此刻,容不得多想。
强烈的兴奋感让她决定先写作文!
毕竟,这篇作文的立意、结构、论据甚至一些精彩的语句,她都已在张骑鹤的指导下演练了无数遍,可谓驾轻就熟。
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拿起笔摒除杂念,按照早已形成的肌肉记忆和思维框架,文思泉涌般地书写起来。
因为准备充分,她下笔极其流畅,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字里行间充满了自信与从容。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飞速流逝。
上午十一点三十分,考试结束的铃声准时响起。
张骑鹤早已答完试卷,并仔细检查了一遍。铃声一响,他便从容地起身,交卷,随着第一批人流走出了考场。
脸上依旧平静,看不出喜怒,仿佛刚刚结束的只是一次随堂测验。
刚走出考场所在的教室门,来到三楼的走廊,就看到一个窈窕的身影正站在不远处的楼梯口,似乎在等人。
正是董知瑜。
她也提前交卷了,此刻正微微踮着脚尖,在散去的人流中焦急地寻找着什么。
当目光捕捉到张骑鹤的身影时,那双清澈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脸上抑制不住地泛起激动和兴奋的红晕。
她快步迎了上来,因为激动,嘴唇微微张着,却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表达内心的震撼和感激。
那篇命中注定的作文,让她有千言万语堵在胸口。
张骑鹤看着她那副欲言又止、激动难耐的模样,心中了然。
走到她面前,没等她开口,只是微微一笑,用轻松平常的语气道:“考完了?我饿了,走吧。”
简单一句话,瞬间化解了董知瑜不知如何启齿的尴尬。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嗯!”一声,连忙从肩上取下那个略显沉重的背包。
两人并肩走下楼梯,避开依旧喧闹的主干道,绕到教学楼后面一处相对僻静的小花园角落。
这里绿树成荫,有几张石凳,此刻没什么人。
刚一站定,董知瑜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背包,像是献宝一样,从里面掏出各种各样的小零食——独立包装的小蛋糕、牛肉干、巧克力、洗干净的苹果,还有两罐健力宝汽水,一股脑地塞到张骑鹤的怀里。
“都给你!”
张骑鹤看着怀里瞬间堆满的零食,有些哭笑不得,心里却是一暖。他腾出一只手,极其自然地牵住了董知瑜那只因为紧张和兴奋而有些微凉的手。
董知瑜的手猛地一颤,俏脸“唰”地一下红透了,像熟透的番茄。
下意识地想抽回,却被张骑鹤握得更紧。
那温暖干燥的触感,仿佛带着电流,瞬间传遍了她的全身,让她浑身酥麻,心跳如鼓。
她羞涩地低下头,却没有再挣扎,任由张骑鹤牵着,两人一起在石凳上坐下。
“作文……题目……”
董知瑜的声音细若蚊蚋,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真的……真的被你猜中了!一模一样!”
“嗯,运气不错。”
张骑鹤轻描淡写地应了一句,拧开一罐健力宝,递给她,“先喝点水,感觉考得怎么样?”
“太好了!我先写的作文,感觉特别顺!”
董知瑜接过汽水,喝了一小口,冰凉甜爽的液体滑过喉咙,让她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
开始小声地、兴奋地跟张骑鹤分享考试的感受,说到某道选择题的纠结,说到文言文翻译的把握。
张骑鹤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或简短点评一两句,剥开一块巧克力,很自然地掰了一半递给她。
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两人身上洒下斑驳的光点。
周围是考后放松的喧闹,这个安静的角落却仿佛与世隔绝。
少年少女并肩坐在石凳上,分享着零食和汽水,低声细语。
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和淡淡的情愫,在空气中悄然流淌。
这一刻,高考的压力似乎暂时远去,只剩下彼此陪伴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此刻的马陵一中校门外,却是另一番光景。
考生们已经陆陆续续走出考场,与守候已久的父母汇合,或兴奋地讨论着试题,或疲惫地靠在家长身边,人群渐渐稀疏。
董振中穿着一件崭新的短袖衬衫,站在校门口最显眼的位置,早已等得心烦气躁。
他不停地看表,踮着脚在稀疏的人流中寻找女儿的身影。
别的考生都快走光了,校门口变得空空荡荡,却始终不见董知瑜出来。
“怎么回事?知知跑哪去了?是不是题太难,考砸了难受?”
董振中心里七上八下,各种不好的猜测涌上心头。
终于,在快要失去耐心,准备进学校去找的时候,才看到宝贝闺女慢腾腾地、一步三回头、似是依依不舍般地从校门口走了出来。
脸上非但没有考砸了的沮丧,反而带着一种……
一种像是激动过后残留的红晕和一种恍惚的甜蜜感?
董振中顾不得细察,连忙迎上去,接过女儿肩上的书包。
入手一掂,轻飘飘的!
心里猛地“咯噔”一下!
早上他明明特意给女儿书包里塞满了各种进口零食和高级饮料,就怕她考试中间饿了渴了,现在怎么这么轻?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进董振中的脑海,让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坏了!
自己闺女肯定没舍得吃!
那这些零食……百分百便宜了张骑鹤那个臭小子!
一股无名火“噌”地窜上董振中心头,他几乎能想象出那个穷小子嚼着自己买的进口巧克力、喝着自己准备的饮料的模样!
脸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强压了几次,才把冲到嘴边的质问和怒火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深吸一口气,不断在心里告诫自己:“亲闺女,不能发火,家里就这一个,不能发火……考完再说,考完再说……”
强行在脸上挤出一个有些僵硬的笑容,用尽量平和的语气,硬邦邦地问:“出来了?考得怎么样?”
“啊?哦……还……还行吧。”
董知瑜似乎才回过神来,含糊地应了一句,眼神却还下意识地往校门里瞟,根本没注意到父亲脸上那一闪而过的铁青和强装的笑容。
董振中看着女儿这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心里更是憋闷得厉害,却不得不继续强忍着,伸手拉开车门。
“还……还行就好。上车吧,先回家吃饭,休息一下,下午还有数学呢,集中精神!”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难以完全掩饰的生硬。
董知瑜“嗯”了一声,弯腰坐进车里,心思显然还停留在刚才那短暂的独处时光里。
董振中重重地关上车门,绕到驾驶座,发动汽车。
车子驶离校门,他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坐在后排、望着窗外发呆的女儿,心里五味杂陈,那股憋屈的火气无处发泄,只能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等考完试,再跟你算账!”他在心里恨恨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