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论道的余音还在山谷间回荡,论道的录像已被陈立峰传回天民学派总部,不到半日,经过剪辑的 “核心四辩” 片段便在各大平台刷屏。
韩启轩当晚便在《文坛》发表长文《青城论道辨心学》,文中盛赞 “天民学以‘本心良知’为根,‘事上磨炼’为用,体系圆融,非空谈心性之学,实乃济世之学”;陆景川更直接在直播间连线,拿着陈珏的辩论记录逐句解读,末了笑称 “我这老骨头,今日也想拜入天民学门下,跟着玉修学‘致良知’”。
川蜀总督郑凤羽动作更快,次日便下令将成都府三所即将关停的小学改建为天民小学,还特意在公文里引用陈珏 “以心显理” 的论述:“办学当以‘良知’为要,既学算器,更明本心之理,方不负天民学真义。”
苏浙紧随其后,将本省天民小学的招生规模扩大三成,在招生告示上写着 “天民学‘知行合一’,凡愿学、肯行之子弟,皆可入学”。
网络上,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媒体纷纷转向。
《大华日报》刊文《从青城论道看天民学:向内求心,向外致用》,称其 “填补了空疏与实务盲行的空白”;连之前常发质疑文章的《论衡》,也刊登了匿名评论《论天民学的真理性基础》,承认 “‘良知普遍性’之说,确有其理,非古籍可束缚”。网络上,“# 天民学申请入学” 的话题悄然爬上热搜,各地网友纷纷留言 “求本地开天民小学”,甚至有世家子弟在评论区问 “如何加入天民学派。
论道后的第三日,江南吕氏的家主吕文山亲自带着厚礼登门天民学川蜀分部。这位此前一直观望的世家宗主,握着李儒云的手感慨:“青城论道我看了数遍,陈学统‘以本心为宗,经典为用’的话,点醒了我。吕氏在苏州有三所旧书院,愿捐出来改建天民小学,还请李山长派先生来指导。” 燕赵王氏紧随其后,王家家主王仲礼致信陈珏,信中称 “愿派族中子弟入天民学总部学习,待学成归乡,在燕赵推广天民学”。
那些原本摇摆的中小世家更不含糊,短短十日,川蜀、江左、江右便有二十余家世家捐出旧宅、田地,申请合作办学。苏友云在给陈珏的信里笑称:“以前是我们求着世家捐宅,如今是世家捧着地契来求办学,玉修,你这论道,比十万言书还管用!”
反观崔陶两家,论道后便陷入沉默。崔彦博闭门谢客,据说每日在家翻读《先民要论》与陈珏的辩论笔记,试图从中找破绽,却始终未再公开发声;陶渊则暂停了陶氏家学对天民学的批评,只是在族中会议上嘱咐 “暂避其锋芒,待研究透‘事上磨炼’之法,再作计较”。其他敌对学派更甚,原本计划在重阳后举办的 “辨伪” 论坛悄然取消,几位常批天民学的老儒也接连以 “年迈体衰” 为由,推掉了所有公开活动,显然,青城论道展现的天民学体系,让他们暂时失去了辩驳的底气。
朝堂之上,风向也悄然转变。大学士张云澈在朝会上引用陈珏 “良知普遍性” 的论述,提议 “在全国推广天民小学模式,以‘致良知’育民,以‘事上磨炼’育才”,竟得到半数官员附和;连素来谨慎的礼部尚书也表示 “可先在川蜀、江左试点,观察成效后再议推广”。陈珏收到韩启轩的密信,说 “陛下昨日在御书房问及青城论道,称‘陈珏之学,若真能让世家子弟踏实、百姓子弟有学,便不是异端’。算是公开为天民学派站台”。
陈珏正对着案上的公文出神,门外传来赵平昌的声音,带着几分谨慎:“陈先生,青城山道盟的人来了,想跟您见一面。”
陈珏抬眼,有些意外:“道盟?他们找我做什么?”
赵平昌走进来,手里捧着个锦盒,里面是枚刻着 “青城山道观” 的玉牌:“为首的是常道观,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天师洞,观主玄清道长,说听闻您‘儒道双修’,想跟您讨教些道学与天民学的异同。还说…… 青城山是您的‘证道之地’,他们作为本地道教宗门,早该登门拜访,只是之前怕打扰您筹备论道,才迟迟未动。”
“儒道双修?” 陈珏失笑,摇了摇头:“我连《道经》都没通读几遍,哪来的双修?怕是论道时提了几句‘本心’,被他们联想到‘道心’上去了。”
话虽如此,他却没拒绝,之前在庐山,他应了三寺方丈论了几句 “儒佛互鉴”,如今道教联盟找上门,青城山又是他初建天民学的地方,道教在大华根基深厚,信徒遍布朝野,若一味推辞,反倒显得自己不够爽利,更别说有心人若是传出 “厚佛薄道” 的话,难免惹来非议。
毕竟现如今,佛家在网络舆论上的声望,可是远远不如道家。
“玄清道长还在外面候着,说不敢打扰您办公,就在别院门口的茶寮等着。”
赵平昌补充道:“这位道长是道盟的主事之一,在川蜀声望很高,连郑总督都要给几分薄面。他们这次来,倒不像有恶意,更像是想跟您搭个线。”
陈珏放下笔,站起身理了理长衫:“既然来了,就见见吧。正好也听听他们怎么看‘道心’与‘本心’,说不定还能给天民学添些新想法。”
他接过赵平昌手里的玉牌,指尖摩挲着上面的云纹,笑着说:“之前在庐山,方丈说‘佛性即人性’,今日倒要听听玄清道长怎么说‘道心’。儒、佛、道,若能找到相通之处,也算是一桩美事。”
听到陈珏同意,赵平昌大喜过望,毕竟如今的陈珏已经不是一年之前毫无背景的学生,如今的天民学派势力盘根错节,背后站着的世家不止一门一户,天民学派已经事实上成为了大华文坛,甚至是政坛之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强劲力量。
哪怕是自己如今能够高升,也是占了陈珏的很大关系,不管愿不愿意,自己的名片已经彻底与陈珏绑定在了一起。若是有一天陈珏失势,自己想必也不会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