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舫靠岸时,岸边已有十余艘游船往来穿梭,灯笼如流萤般在水面浮动。黄平引着众人拾级而上,笑道:“前面那座四角亭就是风亭,是瘦西湖的制高点,能把全湖景致收在眼底。您看那檐角的铜铃,风一吹就响,古人说‘风亭月榭’,指的就是这儿。”
登上风亭时,月光恰好爬过亭顶,将青石板地照得泛白。程千烨让人摆开案几,玉壶里温着扬州产的雪酒,配着刚出炉的蟹黄汤包,蒸汽裹着香气在亭间弥漫。
“这风亭原是盐商赏月的地方。” 他给陈珏斟酒:“当年乾隆南巡,曾在此题过‘月观’二字,只是原碑早失,如今只剩这亭台依旧。”
陈珏凭栏远眺,只见瘦西湖如一条银链铺在夜色里,五亭桥的剪影卧在水面,二十四桥的灯光似星子坠入波心。远处画舫上的笙歌断断续续飘来,混着风铃声格外清越。他忽然笑道:“这风月景致,倒该有副对联相配。”
李逸雅这一次早已备好纸笔,陈珏提笔蘸墨,腕转间两行字跃然纸上:
【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
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
程千烨念罢便击节赞叹:“‘风月无边’四字,道尽这亭上视野,南望白塔含辉,北眺长堤卧波,西观五亭映月,东见春波楼影,可不就是无边风月?‘烟水全收’更妙,把这湖光山色都装进胸怀,倒显得我们这些常来的人,反倒不如这亭台看得通透。”
宫笃定说道:“陈先生是说站在这儿,连心境都变开阔了吧?刚才在画舫上看景是‘当局者迷’,到风亭上一看,才知瘦西湖的格局原是这般大!”
周松亭端着酒杯,望着远处游船笑道:“我倒爱‘亭台依旧’这句。六十年前我跟着父亲送货,就在这亭下避过雨,那时的铜铃也这般响。如今亭还在,月还在,能陪着诸位饮酒,也算圆了当年的念想。”
程高山沉醉在意境之中,摇头点评道:“这联妙在‘羡他烟水全收’,亭台本是死物,被这一句写得像有了心眼,把好景致都悄悄收着,等着有心人来赏呢。”
直播间的弹幕随着镜头里的对联滚动不休:
【“风月无边”!这四个字能刻在我 dNA 里吗?】
【对比之前的对联,这幅更有气魄!把全湖景色都吞进去了!】
【突然懂了 “胸怀何似”,站在这儿,谁不想吟句诗啊!】
【黄导游说得对!画舫是看细节,风亭是看全局,陈先生太会选角度了!】
【程太守解读绝了!“烟水全收” 把亭台写成活物了!】
酒过三巡,月光渐浓,洒在亭前的石板上如铺了层薄霜。陈珏望着地面浮动的光影,忽然又提笔写下一联: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这联刚落纸,黄平便低呼出声:“您看这地面!月光照得像满亭清水,远处小金山的影子被云遮着,真像浮在天上的山!” 她指着西北方,“那片云正往小金山飘,可不就是‘云起一天山’?”
程千烨俯身细看石板上的月光,笑道:“这联是把虚实写活了。月本是光,偏说‘满地水’;云本是气,偏说‘一天山’,倒比实景更像真的。当年李白写‘床前明月光’,怕也没这般贴切。”
陆明远指着亭外柳影笑道:“方才还觉得‘满地水’是虚写,细看才知是实中带虚,柳条垂在地上,被月光照得像水草,可不就是水里的倒影?这字里行间全是巧思。”
周松亭忽然指着亭外的柳影:“您看那柳条垂在地上,被月光照得像水草,可不就是水里的倒影?这‘满地水’原是真有水啊!”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柳条与月影交缠,如水中藻荇浮动。
直播间的弹幕彻底炸开:
【!!!我看到了!柳条真像水草!这联是活的!】
【虚实结合绝了!陈先生是怎么想出来的?】
【“月来满地水”,此刻我家地板也有月光,怎么就没这意境?】
【突然觉得自己瞎了!看了二十年月亮,不如陈先生一句诗!】
【建议风亭装个摄像头,每晚直播 “满地水” 景色!】
酒至半酣,程千烨让人端上一碟烫干丝与几样酱菜,笑道:“这是扬州人深夜常吃的宵夜,就着雪酒最是爽口。” 陈珏夹起干丝时,忽见远处游船灯火如星,长堤柳影如带,忽然沉吟道:“游了这一路,该为瘦西湖留句总评了。”
众人皆屏息等候,只见他笔走龙蛇,一首七绝一气呵成: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程千烨念罢,忽然抚掌大笑:“‘销金一锅子’!这典故用得妙!南宋时扬州就有‘销金锅’之称,说这里的繁华能销尽金银,陈先生加个‘子’字,既藏着历史,又透着亲昵 —— 这瘦西湖原是扬州人捧在手心的宝贝!”
黄平连忙补充:“您看‘雁齿虹桥’,说的就是二十四桥的台阶像雁齿般整齐,配上垂杨残芜,可不就是幅活画?‘故应唤作瘦西湖’更是点题,把‘瘦’字的妙处全说透了!”
宫笃定抚掌道:“‘销金一锅子’这五个字,把扬州的繁华、西湖的精巧全装进去了!既不是铺张的炫耀,也不是刻意的谦虚,就像老扬州人说家常话,透着股子亲厚劲儿。”
周松亭望着诗句,忽然想起什么:“我祖父说过,以前人总嫌咱这湖不如杭州西湖阔,可咱的妙处就在‘瘦’—— 像国画里的工笔,细处见精神。这诗是把咱扬州人的心思都写出来了!”
直播间的弹幕早已刷成了诗评大会:
【“销金一锅子” 太绝了!既说繁华又说珍贵,比 “人间天堂” 有味道!】
【“雁齿虹桥” 画面感拉满!现在就想飞去看台阶!】
【终于有总结性的诗了!之前的对联是零件,这首诗是整机啊!】
【原来 “瘦西湖” 的 “瘦” 是褒义!细而精,比胖西湖高级多了!】
【建议把这首诗刻在入口石碑上!每个游客都得读三遍!】
【陈先生这一路从词到对联再到诗,简直是给瘦西湖写了部百科全书!】
夜风渐凉,铜铃在亭角轻响。陈珏望着满湖月光,忽然对程千烨道:“这瘦西湖的妙处,不在‘瘦’而在‘活’,水是活的,月是活的,连草木都带着生气。” 程千烨举杯应道:“就像您的笔墨,看似写景,实则写的是这方水土的精气神。”
黄平将今日听到的对联全都超录下来,忽然红了眼眶:“往后我带游客来,不仅要讲五亭桥的拱洞、钓鱼台的框景,还要把这些诗联背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瘦西湖的水有多深,这里的文化就有多厚。”
周松亭收拾案几时,特意将那首七绝拓本折好:“明日我把这诗贴在后厨墙上,让徒弟们都看看,咱扬州的湖,值得这般好诗来配。”
离开风亭时,岸边游船仍络绎不绝。陈立峰的镜头最后扫过风亭檐角的铜铃,直播间的最后一条弹幕停在屏幕中央:【从此瘦西湖在我心里,不止是风景,更是一首会呼吸的诗。】
月光下,二十四桥的倒影在水里轻轻摇晃,仿佛在为这夜的诗韵,轻轻打着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