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包括书院门楼、先贤书院、礼圣殿、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延宾馆士子楼、高等林业学堂等等建筑群,兴盛千年,文脉流长,历史上享有 “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 的美誉,是华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华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哪怕是现在影响力同样很大,在江右乃至整个华国文坛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观光车上,陆明远给众人讲解了一下今天的目的地,白鹿书院。
原本陈珏是打算今天结束庐山之旅的,毕竟连续两天的登山让身心有些疲惫,陆明远这时候便提议道可以顺路游览一下白鹿洞书院。
前世的时候,陈珏就听说过白鹿书院的赫赫声名,在历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步,而当时的白鹿洞书院已经剥离了教学的职能,而变成了景点,但是在这个世界之中,听陆明远的意思,白鹿洞书院依旧传承了下来,学子众多,因为这,陈珏便起了心思,一来都是文坛学派,来到对方的地界于情于理都应当摆放一番,二来或许可能寻找到一些盟友。
“明远,不对啊!江右世家总说此地文气衰微,怎的这书院反倒成了
天下第一 ?”听过陆明远的介绍,刘承乾有些好奇的说道。
“殿下,白鹿洞书院源远流长,影响力甚至能够触及海外,这种级别的势力,已经脱离了地方的范畴了。”陆明远有些尴尬的解释说道,毕竟到了白鹿洞书院的级别,哪怕是东宫都得谨慎应对,储君之争根本不入他们眼,毕竟在白鹿洞书院的历史上,朝代兴替都经历过数次。
观光车碾过最后一道山坳时,陆明远的桑皮纸舆图被山风掀起一角。陈珏望着窗外渐次展开的飞檐斗拱,那些歇山顶与马头墙交错的建筑群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忽然理解了为何此地名列 天下书院之首。
观光车在棂星门前停下的瞬间,刘承乾第一个跳下车,他望着 白鹿洞书院 的牌坊,开口说道:“这匾额是御制吧。”
一行人下车,陈立峰走到了陈珏身后,开口询问道:“学统,今天的直播?”
“这点小事,你们做主就行了,只要不是偷偷的。”
“我知道了。”听到陈珏的话,陈立峰尴尬的笑了笑,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云台,熟练的开启了直播。
【弹幕爆炸】
【一大早我就蹲在这里了,第一第一!】
【这是哪里?】
【看牌匾!白鹿洞书院!】
【文化朝圣!】
话音未落,两名青衫学子已穿过棂星门走来。为首的少女束着湖蓝发带,身后的少年则是捧着托盘,上面放着一个小盒子。
“在下白鹿洞书院学生周雨薇。”少女的声线清越如泉,“山长听闻陈学统到访,特遣我等引路。”
【排面!】
【还得是陈先生啊,哪怕是千年传承的学派,也要以礼相待!】
【前面的醒醒,现在的陈先生已经今时不同往日。】
【底蕴或许比不上,但单论影响力,如今的天民学派,还真是能与白鹿洞书院较量一二。】
【原来不知不觉之间,陈先生已经达到如此境界了吗?】
【更恐怖的是,这些陈先生只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
周雨薇轻轻打开一个托盘之中的小盒子,取出里面的一枚印章。只见印纽雕着卧鹿衔芝,印面阳刻 白鹿洞书院 五字,造型精美:“此乃书院赠礼。”
吴子豪将印章托至陈珏面前,周雨薇湖蓝发带在晨风中微动:“此石产自婺源龙尾山,相传首任山长饲鹿于此,故取紫袍喻鹿皮,玉带拟鹿纹,书院每十年采石一方,此印已是第七代匠人的封刀之作。”
【!!!龙尾山紫袍玉带石!这是砚台极品石材】
【这便是千年学派的底蕴吗?】
【底蕴就是在这种细微之处显现的。】
【就一个!看这样子,就连豫章王都没有?】
陈珏接过印章,端详了片刻,放回了礼盒之中。王佐与陆明远对视一眼,无奈的苦笑一声,在这种学派面前,别说自己两人,就是豫章王也不在眼里,在这一刻,众人才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与陈珏之间的差距。
“礼圣殿的鸱吻乃前朝原物。”周雨薇转身引路,发带在微风吹拂下飞扬。
众人停在礼圣殿前的石鼓旁,周薇雨为众人介绍道:“此鼓铸于淳熙年间,学院大讲时便以鼓点为钟。”
先贤书院、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和延宾馆,在两人的带领下,陈珏路过了许多白鹿洞书院的标志性建筑,倒是引起了一些人的主意,与周薇雨两人打着招呼,也有得到消息,或者是认识陈珏的,笑着与陈珏见礼。
【这就是牌面!】
【确实,先生已经不是原本籍籍无名之辈了,哪怕是在这种千年传承的书院之中,也的以礼相待。】
【不少人都认出先生了,不过大家都有礼有节,这就是高等学院的修养吗?】
【想起了娱乐圈那些粉丝的见面会了,真是天壤之别啊!】
穿过三重月洞门时,陈珏的袖口扫过廊柱上 鹿豕与游 的楹联。周雨薇忽然停步,湖蓝发带在晨光中划出半道圆弧:“前方便是延宾馆,山长已在松云堂等候。”
松云堂的雕花槅门忽然洞开,八位灰袍老者列于两侧,居中的白须山长拄着竹杖上前,杖头的铜铃发出清越声响:“陈学统远来,老朽孙时敏,代白鹿洞书院诸生,恭迎大驾。”老人身后的屏风上,朱熹手书的 忠孝廉节 四字被晨光镀上金边。
【!!!山长亲自出迎!】
【八位长老气场好强!这就是千年书院的底蕴】
【看那屏风!真迹啊】
【这是我能看的吗?】
【八位长老亲至,在白鹿洞书院历史上怕是也不多见吧。】
哪怕是平日里刘承乾再不拘小节,孰轻孰重还是能够分得清的:“山长不必多礼!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