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谢家客厅里灯火通明,南嘉站在茶几前,手里拿着一份策划书,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连小念安和小卫国都被抱在怀里,眨巴着眼睛看着妈妈。
“有个好消息要宣布。”南嘉微笑着看向小九,“出版社已经敲定了《萌版本草纲目》的出版计划,我们决定做两个系列——”
她竖起两根手指:
“第一,q版萌系,面向普通大众,让不懂医的人也能轻松入门。”
“第二,精细专业版,附带详细注解,适合医学院学生和从业者参考。”
小九的金色妖瞳瞬间亮了起来,尾巴在身后不自觉地晃了晃(虽然现在是人形)。谢爸爸一拍大腿:“好!我就说咱们家小九是块料!”
谢爷爷捋着胡子点头:“这精细版得给我留十套,老战友们早就惦记了。”
小九抱着画本,金色妖瞳亮晶晶的,尾巴在身后轻轻摇晃(虽然现在是人形,但开心时还是会不自觉地晃尾巴)。
南嘉继续道:“不过,出版只是第一步。我想做的,是让这个事活起来,不仅能传播中医药文化,还能帮到更多人。”她看向谢妈妈,眼神认真,“妈,我记得您说过,妇联那边有很多妇女在家没工作,缺乏收入来源,对吧?”
谢妈妈点点头:“是啊,现在日子好了,但很多家庭主妇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南嘉微微一笑:“所以,我打算成立三个小组,让这些阿姨们也能参与进来!”
第一组:线装书制作组——传统工艺的复兴
南嘉翻开策划书的第二页,上面画着线装书的制作流程:“我们可以请心灵手巧的阿姨们用传统工艺装帧小九的画作,做成限量珍藏版。”
她看向谢爷爷:“爷爷,我记得您的老战友张阿姨是古籍修复局的退休专家,她不是总抱怨退休后没事做吗?她可是顶尖的裱糊师傅!”
谢爷爷捋了捋胡子,笑道:“没错!那老婆子手艺确实好,当年故宫的《*乐大典》修复,她可是主力!”
南嘉点头:“我们可以请她带队,教一些有兴趣的阿姨学习线装书制作。这不仅能让传统工艺传承下去,还能让她们有一份收入。”
小九兴奋地举手:“我可以给每本限量版画专属的扉页签名!”
第二组:文创产品组——让草药拟人走进生活
南嘉又翻到下一页,上面画着绣品、陶瓷杯垫、药香书签的草图:“我们可以把小九的草药拟人图变成日常用品,比如绣品、杯垫、书签,甚至药香包。”
她笑着看向谢妈妈:“妈,您上次不是说赵婶绣的牡丹能在黑市换十斤粮票吗?如果让她绣小九画的‘甘草爷爷’,肯定更受欢迎!”
谢妈妈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妇联那边好多姑娘绣工都不错,就是缺个好花样。”
小九立刻蹦起来:“我可以专门设计几个适合刺绣的简化版图案!”
第三组:药材科普体验包——让知识触手可及
南嘉最后翻到策划书的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药材标本和漫画说明书:“我们还可以做药材科普体验包,搭配真实药材标本和小九的漫画说明书。”
她看向谢爸爸:“爸,部队后勤部不是有一批淘汰的密封罐吗?正好可以用来装药材标本,既环保又实用。”
谢爸爸哈哈一笑:“没问题!我明天就去打招呼,那批罐子放着也是放着。”
南嘉又补充道:“另外,妈,您可以在妇联组织一些阿姨,做一些药包。比如安神的、驱寒的,搭配我们的新书发布时赠送,或者和药店联名售卖。”
谢妈妈连连点头:“这法子好!既能帮她们创收,又能推广中医药知识。”
谢爷爷拍板:“这事就这么定了!南嘉负责出版和策划,小九专心创作,儿媳妇去妇联组织人手,我去找张阿姨谈线装书的事!”
谢爸爸也笑道:“后勤部的罐子包在我身上!”
小九抱着画本,感动得眼眶微红:“谢谢大家……我一定努力画!”
南嘉揉了揉他的头发:“这是全家人的事业,我们一起加油!”
(几个月后,《萌版本草纲目》正式出版,线装珍藏版被抢购一空,草药拟人绣品成了外宾最爱的伴手礼,而药材体验包更是走进了全国的中小学课堂。那些曾经没有收入的阿姨们,如今都成了“谢氏文创”的骨干员工。)
——传统文化,从此有了新的生命力。
客厅里的氛围因南嘉突然严肃的语气而安静下来。灯光映照在她坚定的面容上,她看向谢爷爷,声音沉稳而清晰:
“爷爷,这些文创和出版项目,我们要挂在军区名下。”
谢爸爸一愣,放下手中的茶杯:“军区名下?为什么?”
南嘉目光沉静:“现在形势虽然好转,但有些事还不明朗。我们的文创涉及中医药知识,又是与传统工艺结合,未来可能会有政策风险。如果挂在军区名下,一来能保证项目稳定推进,二来也能给参与的军属和退伍军人多一份保障。”
谢爷爷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南嘉考虑得对。军区这些年也在探索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这个项目既能弘扬传统文化,又能解决部分军属就业,上面一定会支持。”
谢小叔若有所思:“那版权费呢?小九的画作收益怎么算?”
南嘉看向小九,眼神柔和了一瞬,随即又恢复坚定:“版权费,我打算全部投入到‘老朋友基金会’。”
“老朋友基金会?”谢爸爸和谢妈妈异口同声,满脸疑惑。
谢爷爷叹了口气,解释道:“南嘉这些年把军区发给她的研发奖金,还有她私下接的一些项目收入,都投入到了一个叫‘老朋友基金会’的公益组织里。我是名义上的负责人,实际上是她一手操办的。”
谢小叔震惊:“这基金会是做什么的?”
南嘉平静道:“专门针对退伍伤患军人,尤其是那些因伤退役后没有稳定收入的老兵,提供医疗补贴、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
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有些老兵,当年在战场上救了战友,自己却落下残疾,现在连医药费都付不起……我和爷爷商量过,与其让我的奖金躺在银行里,不如拿出来做点实事。”
客厅里一片寂静。谢妈妈眼眶微红,谢爸爸则深深吸了一口气,拳头不自觉地攥紧。
谢小叔沉默半晌,突然笑了:“好啊,原来咱们家南嘉不声不响干了这么大一件事!”他拍了拍南嘉的肩,“算我一个,以后我的津贴也捐一部分进去。”
谢爸爸重重地点头:“我也加入。军区后勤部有些淘汰的物资,可以优先供给基金会扶持的就业项目。”
谢妈妈抹了抹眼角,笑道:“那我负责组织军属们参与手工制作,既能赚钱,又能帮到老兵,一举两得!”
小九一直没说话,只是紧紧抱着自己的画本,金色的妖瞳微微闪烁。突然,他站起来,声音坚定:“姐姐,我的版权费全都给基金会!我不要钱,我只要大家都能好好的!”
南嘉心头一暖,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好,但你的心血也不能白费。基金会会以合理价格‘采购’你的作品,这样既合法合规,也能保证你的劳动被尊重。”
谢爷爷看着眼前的一家人,欣慰地笑了:“那就这么定了!项目挂在军区名下,基金会作为合作方,收益反哺退伍军人。南嘉负责统筹,小九专心创作,我们全家一起支持!”
夜深了,家人们各自回房休息。谢爸爸却独自坐在客厅里,望着窗外的月光,久久不语。
谢妈妈走过来,轻声问:“在想什么?”
谢爸爸低声道:“我在想……南嘉这孩子,明明才二十出头,怎么就能想到这么多?她搞基金会,挂靠军区,分明是在防着未来的变数。”
谢妈妈叹了口气:“她从小在军区大院长大,见过的、听过的都比别人多。那些退伍老兵的事,她一直记在心里。”
谢爸爸沉默片刻,突然笑了:“也好,有她在,咱们家这群‘大老粗’总算有人带着往前走了。”
(几个月后,“军区传统文化创新中心”正式挂牌,小九的《萌版本草纲目》成为首个重点项目。而“老朋友基金会”的第一批受益者,正是那些参与线装书制作的退伍伤患军人和他们的家属。)
——有些守护,无需声张,却能让希望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