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论”如同一块投入古井的巨石,在江湖这片深潭中激起了千层浪。它不仅改变了个人修炼的习惯,更引发了一场席卷整个武林、关于武学本质、传承与未来道路的宏大思辨。各门各派、各方高手,皆被卷入这场前所未有的思想风暴之中。
思辨之地一:嵩山少林,禅武之辩
大雄宝殿后,方证大师与达摩院、戒律院首座相对而坐。
“天幕所言‘方法论’,与我佛门‘渐悟’似有相通,皆强调次第与实证。”达摩院首座沉吟道,“然,武学至高境界,需‘顿悟’,需‘明心见性’,此法可能触及?”
戒律院首座持重道:“此法重于‘术’,或有助于弟子夯实基础,减少歧路。但若一味追求‘数据’、‘验证’,恐生执着,偏离‘无住生心’之禅意,堕入‘法执’。”
方证大师拈须不语,良久方道:“阿弥陀佛。方法论如渡河之舟,抵达彼岸后,自当舍弃。然未渡河时,有一坚固之舟,总好过泅水冒险。我少林武学博大精深,正可借此法梳理优化基础传承,使弟子根基更牢。至于顿悟之境…舟行至水深处,或可见前所未见之风光,亦未可知。”他定下基调:以方法论为用,不以方法论为体,助力修行,而非替代修行。
思辨之地二:武当山巅,太极新解
张三丰召集七位弟子,于紫霄宫前演练太极。
“远桥,你以‘观察’之眼,再看这招‘云手’。”张三丰道。
宋远桥凝神细看,以往只觉得圆融如意,此刻却下意识地分析其力臂、支点、劲力流转的轨迹。“师父,若将对方之力视为‘输入’,我之化解视为‘处理’与‘输出’,似乎…似乎更能理解其‘引进落空’之妙。”
俞莲舟接口道:“天幕强调‘控制变量’。推手练习中,若固定一方力道、速度,另一方专研化解,是否更能体悟细微变化?”
张松溪则想到:“若将内力运行亦视为一种‘系统’,用此法排查行气不畅之处,或能更快找到症结。”
武当七侠发现,这“方法论”非但没有束缚太极的“意”,反而从“理”的层面,让他们对这门已臻化境的武功,有了更清晰、更具条理性的认知。张三丰含笑点头,深感此法与太极“阴阳互济,有理可循”的本质暗合。
思辨之地三:黑木崖上,霸道与效率
任我行听着属下汇报各派因“方法论”而产生的变化,冷笑道:“观察?假设?验证?婆婆妈妈!力量便是力量!我吸星大法海纳百川,靠的是霸道,是魄力!何需如此繁琐!”
向问天却道:“教主,此法虽显迂腐,然其中‘效率’二字,却可借鉴。譬如修炼吸星大法,不同经脉承受力、不同属性内力化解速度,若能量化比较,或能找出更优的吞噬炼化顺序,减少反噬风险。”
任我行目光一闪,哼了一声未再反驳。他虽不屑,却也承认,若能提升一丝效率,减少一分风险,对他的霸业亦是助益。日月神教内部,开始出现一股声音,试图将“科学方法论”与教中霸道武功进行某种程度的“嫁接”,追求更有效率的“强”。
思辨之地四:江湖茶馆,理念交锋
各地的茶馆酒肆,成了普通武者和江湖闲人论战的主战场。
“要我说,这法子好!以前练功全凭感觉,现在知道怎么找问题、怎么试了,心里有底!”
“好什么?练武讲究灵光一现,讲究顿悟!都按部就班,还能出高手吗?你看哪个宗师是靠‘数据分析’出来的?”
“此言差矣!顿悟也需积累!此法正是最好的积累工具!它能让你在顿悟来临前,少走弯路,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别忘了天幕最后所言,工具是工具,感悟是感悟!两者不矛盾!蠢人才做选择,聪明人全都要!”
争论异常激烈,持不同观点者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但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思想——重实证、重逻辑、重优化——正潜移默化地渗透进许多江湖人的思维方式。
思辨之地五:慕容世家的“体系化”野心
参合庄内,慕容复对“方法论”的解读更为宏大。
“包三哥,风四哥,你们看!”他指着王语嫣整理出的要点,“此法不仅可用于个人修炼,更可用于…体系化培养家族死士、军队武者!我们可以设定标准化的训练流程,明确每一阶段的‘观察指标’、‘常见问题假设库’、‘验证解决方案’!如此,便能大批量、高效率地培养出合格、甚至优秀的武者!”
他将“科学方法论”视为了构建其未来军事力量的标准化、流程化基石,其野心昭然若揭。
这场由天幕引发的武学思辨潮,并无定论,也无需定论。它像一场思想的洗礼,冲刷着固有的武学观念。有人拥抱,有人排斥,有人尝试融合。
但可以肯定的是,经此一役,江湖对于“如何练武”、“如何传承”、“如何创新”这些根本问题的思考,已经再也回不到从前那种完全依赖经验、感悟和秘传的模糊状态了。一条融合了理性分析与传统感悟的、更加宽阔也更加复杂的武学新途,正在众人的思辨与实践中,缓缓铺开。
---
第六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