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内,星辉苔藓的光芒柔和地洒落,为这方静谧的空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衣。
林昊结束了一次长时间的修炼,缓缓收功,体内灵力充盈,五色气旋稳定运转。他并未立刻起身,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几乎成为固定风景的身影——安静蹲坐在洞口附近的小白。
随着修为渐长,尤其是发现石符空间的悟道之能后,林昊脑海中积累的修行感悟与疑问也越来越多。这些思绪无法与父母言说,无法与村童交流,憋在心中,有时竟觉得有些沉闷。而小白,这个通灵而神秘的伙伴,便成了他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
他走到小白身边,挨着它坐下,背靠着冰凉光滑的洞壁。
“小白,”他开口,声音在空旷的洞穴里显得格外清晰,“我今天在……嗯,在静坐时,又想到五行相生的问题。”他含糊了石符空间的存在,但感悟是真实的。
“《五行引气诀》里说‘火生土’,我以前只觉得是将火的温热力量转化为土的厚重。但今日细想,似乎不止于此。”他捡起一根小树枝,在身前的银白色沙土上无意识地划动着。
“火,代表的或许不仅仅是热,更是一种‘动’与‘变’的力量,一种催发和转化的能量。而土,代表的也不仅仅是厚重,更是‘承载’与‘接纳’,是变化之后的结果得以稳定存在的根基。所以‘火生土’,是否更像是用‘变动’之力,去催生出‘稳定’之基?若如此,我在引动火行灵气时,或许不该只注重其温热,更应体会其中那份‘催化的活性’?”
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向小白阐述着自己的思考。说话间,他指尖无意识地凝聚了一丝极其微弱的火行灵力,在沙土上方轻轻跃动,尝试模拟那种“催化”与“转化”的意蕴。
小白原本慵懒地趴伏着,听到此处,它那毛茸茸的耳朵微微动了动,抬起头,那双清澈的狐眼看了看林昊,又看了看他指尖那缕跃动的赤色灵光,竟轻轻点了点头!
虽然幅度很小,但那确确实实是一个表示赞同的动作!
林昊心中一震,一股遇到知音般的喜悦涌上心头。小白果然能听懂!至少能理解他话语和演示中的部分真意!
他受到鼓舞,继续道:“还有‘金生水’。金行锋锐,主肃杀,如何能生出至柔至善之水?我先前一直觉得这是最难以理解的一环。但观洞壁那水潭,岩石(属金)嶙峋,却能凝聚水汽,化为深潭。是否金之‘肃杀’,亦可理解为极致的‘收敛’与‘凝聚’?因其极致收敛,故能吸引、凝聚空中游离的水汽,如同秋夜寒凉,金属表面会凝结露水一般?所以‘金生水’,并非直接变化,而是通过‘收敛’之意,创造了‘水’凝聚的条件?”
他一边说,一边尝试将一缕金行灵力极致内敛,使其不再散发锋锐之气,反而产生一种向内收缩的引力场。周围的空气中,那些蓝色的水灵光点,似乎真的受到了一丝微弱的牵引,向他指尖汇聚了一点点。
这一次,小白没有点头,而是站起身,优雅地走到一面壁画前。它抬起前爪,用那雪白的、柔软的爪垫,轻轻点了点壁画上某处代表金行力量的、锐利的白色线条,然后又划向旁边那代表水行力量的、蜿蜒的蓝色曲线,最后,它的尾巴尖儿在空中划过一个玄妙的弧度,指向洞穴中央那方幽深的、由岩石(金)围合却蕴含着无尽水灵之气的水潭。
它的动作连贯而富有深意,仿佛在说:“看,这壁画早已揭示,这水潭便是明证。”
林昊福至心灵,瞬间明白了小白的指引!壁画上金水线条的衔接方式,水潭这天然形成的金水相生之所,都在无声地印证着他刚才的猜想!
“我明白了!小白,谢谢你!”林昊欣喜若狂,只觉得脑海中关于金生水的最后一丝迷雾被彻底驱散,对五行相生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这样的场景,在后来的日子里频频上演。
当林昊纠结于木行灵力如何更有效地滋养经脉时,小白会引导他看向壁画上那些盘根错节、充满生命韧性的绿色根系线条。
当林昊对土行灵力的“沉稳”与“运转”之间的平衡把握不定时,小白会用尾巴扫过沙地上那些象征着地脉起伏的痕迹。
当林昊尝试将不同属性的灵力组合,施展出一些粗浅的、自创的灵力技巧时,小白则会静静地观察,若他路子走对了,便会微微颔首;若出现了偏差,则会扭过头,或者用鼻子轻轻喷气,仿佛在表示不满。
这种“论道”是单向的,林昊说,小白听,并以它独特的方式回应、引导。没有言语,却胜似千言万语。
林昊不知道小白究竟是何来历,为何会对修行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为何会待在这山洞,又为何会选择帮助自己。他曾试探着问过,但小白只是用那双清澈见底、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眸子静静地看着他,没有任何表示。
他也不再深究。他只知道,小白是他的伙伴,是他在孤独修行路上的一位沉默的导师,是连接他与这山洞古老奥秘之间的桥梁。
有小白在身旁,听着他那些或许稚嫩却充满真诚的感悟,用它的方式给予肯定或点拨,林昊感觉自己的修行之路不再孤单。那些纷繁的思绪在倾诉中得到梳理,那些模糊的灵感在互动中变得清晰。
他将这份默契与感激深藏心底,只是每次来时,会记得多带一丝精纯的木灵或水灵之气,与这位特殊的“道友”分享。
幽深的山洞,星辉朦胧,一人一狐,一述一导,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神秘的画卷,见证着一个少年修士在悟道途上的点滴成长。
**(第32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