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市的轮廓在云端之下逐渐清晰,飞机落地,轮胎与跑道摩擦发出沉闷而真实的声响。
初秋微凉干燥的空气,透过廊桥扑面而来,与巴黎的时尚气息截然不同。
周晴早已安排妥当,VIp通道外,黑色的商务车安静地等候。
“欢欢,直接回公寓休息,明天下午再进组。”周晴一边快速处理着手机上的信息,一边语速平稳地安排。
“赵导那边已经沟通好,后续你的戏份会集中拍摄,强度会比较大。”
“嗯。”裴欢应了一声,目光掠过车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行道树的叶子边缘已染上些许金黄,在午后斜照的阳光下显得通透。
熟悉的城市,却因这数月来的经历,仿佛隔了一层薄纱。
因为封闭拍戏,与外界几乎断联,包括……陈瑾。
他们之间,甚至连一个正式的联络方式都不曾留下。
【宿主,检测到‘任务对象’陈瑾位于您公寓附近半径500米范围内。坐标稳定,疑似在固定地点停留。】
系统的提示音让裴欢眸光微凝。
他……在附近?
她并未回复系统,只是对前排的周晴道:“周姐,在前面书店停一下,我买点东西。”
她也有点...想他了。
周晴从后视镜看了她一眼,没有多问,对司机点了点头。
车在街角那家熟悉的书店旁停下。裴欢戴上口罩和帽子,独自下车。
推开书店厚重的玻璃门,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空气中还是飘着熟悉的纸墨香和咖啡气息。
她的目光第一时间就捕捉到了那个角落——靠窗的位置,被几盆绿植半掩着,一个穿着浅灰色毛衣的身影蜷在沙发里,正对着笔记本电脑专注地敲击键盘。
初秋的阳光透过玻璃,在他微低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
他看起来比之前状态好了不少,专注的神情让他整个人都散发着沉静的气场。
裴欢没有立刻走过去。她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欧洲艺术史》,倚在不远处的书架旁静静观察。
裴欢不知道的是,他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打开的并非《观星者》的稿子,而是一个加密的文档。
那是他断续记录下的《观察日记》的最后一页。上面只有一行字,墨迹尚新:
【她今天回来。想去见她。不敢。还是想。】
这行字被他反复删改了很多次。
从巴黎时装周直播那天起,这种焦灼的期待就在他心中反复拉锯。
他不敢主动联系,因为他们之间没有那条名为“联系方式”的纽带。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来到这个与她有过交集、离她居所最近的地方,进行一场近乎固执的守望。
他计算着她的航班时间,提前三个小时就来到了这个“安全距离”内的书店。
笔记本电脑只是个掩护,他其实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他时而抬头望向窗外街角,时而又飞快地垂下头,浅琥珀色的眼眸里盛满了挣扎。
想见她。
这个念头强烈得几乎要冲破他所有的心理防线。
就在这时,陈瑾似乎感应到了什么,敲击键盘的手指猛地顿住。
他迟疑地抬起头,视线茫然扫过周围,然后猝不及防地撞入了裴欢隔着一排书架望过来的目光里。
“!”
浅琥珀色的瞳孔在瞬间放大,脸颊迅速漫上红晕。
他看着她,一眨不眨,像是怕一眨眼,这幻觉就会消失。
时间仿佛静止了一瞬。
所有的心理建设在见到真人的这一刻土崩瓦解。
慌乱、羞赧、巨大的惊喜,还有那几乎要满溢出来的思念,齐齐涌上那双浅琥珀色的眼眸,让他无所适从。
裴欢看着他这副像是被定格的模样,看着他眼中笨拙却几乎要溢出来的思念与慌乱,心中某块坚硬的地方,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她没有说话,只是隔着那段距离,静静地与他对视了片刻。
然后,她极其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对他点了点头。
一个无声的招呼:我回来了。
裴欢没有走过去,拿着手上的书走向收银台。
就在她即将推门离开的瞬间,她脚步一顿,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
她从风衣口袋里拿出手机,转身,朝着陈瑾的方向,清晰地晃了晃手中的手机。
然后,她用口型无声地说了两个字:
“手机?”
陈瑾的瞳孔微微放大,整个人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他看懂了她无声的询问,巨大的惊喜和前所未有的勇气在胸腔里碰撞。
他几乎是手忙脚乱地摸出自己的手机,因为紧张,手指有些不听使唤,差点把手机掉在地上。
他用力地、重重地朝她点头,浅琥珀色的眼睛里闪烁着明亮的光。
裴欢看着他这副笨拙却急切的模样,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
她没再停留,推门离开。
巨大的喜悦如同海啸般将陈瑾淹没。
可紧接着,更深的渴望如同鬼魅般浮现——
为什么只是点头?
为什么不过来?
为什么……不像上次那样靠近他?
还是说……那个吻对她而言,真的就只是一时兴起?
自我怀疑像冰冷的潮水,一寸寸漫上来,几乎要冻结方才的狂喜。
他低头,看着自己卑微地蜷在角落的样子,一种尖锐的自嘲刺穿了心脏。
他凭什么以为,得到了一个吻,就能奢望更多?他这样连正常交流都困难的人,凭什么期待她的靠近?
车上,裴欢看着窗外流逝的街景。
几分钟后,手机震动。
一条新的好友验证。
头像是一片干净的星空。
验证信息只有一个简单的句号:“。”
裴欢看着那个句号,仿佛能看到屏幕那端的人是如何纠结地思考,最终只敢用这样一个最谨慎的标点来试探。
她通过验证,备注“陈瑾”。
几乎是下一秒,对话框上方就显示“对方正在输入…”,持续了很久。
最终,只发来两个字:
“到了?”
裴欢回复:“嗯。”
然后又补充了一条:
“状态不错。”
加上联系方式后,裴欢几乎没有停留,便再次投入了《浮世织金》后续紧张的拍摄中。
剧组辗转外地取景,信号时好时坏,日程从清晨排到深夜。
陈瑾看着那个新添加的、星空头像的对话框,最初的狂喜很快被一种更为绵长的思念与小心翼翼的克制取代。
他不敢轻易打扰。
只能通过周晴偶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极其有限的剧组日常路透,艰难地拼凑着裴欢的行程。他知道她在哪里,知道那里的天气,知道她可能很累。
他尝试过发信息。
第一次,是在她离开后的第三天深夜。他反复输入又删除,最终只发出去一句:
“A市降温了。”
附带一张从他自己窗口拍出去的、霓虹闪烁的夜景。
过了很久,直到他快要握着手机睡着时,才收到回复。
一个简单的字:“嗯。”
没有多余的话,却让陈瑾盯着那个字,心脏微微发胀。她看到了。她知道他在。
第二次,是他修改《观星者》遇到瓶颈,焦灼地在书房里踱步到凌晨。
鬼使神差地,他拍下了书桌上散乱的稿纸和窗外将亮未亮的天色,发了过去。
没有配文。
这一次,她的回复快了些。
“天快亮了。”
然后是第二条:
“别急。”
陈瑾看着那四个字,仿佛能透过屏幕,感受到她那份独有的安定人心的冷静。
他深吸一口气,坐回书桌前,纷乱的思绪竟真的慢慢沉淀下来。
他们的联系断断续续,如同风中蛛丝,微弱却顽固。
裴欢的回复总是简短,有时甚至隔天才回。
但陈瑾能感觉到,她并非敷衍。
她记得他提过的A市降温,会在某次回复时顺便问一句“这边干燥,你那边怎么样”;
她记得他熬夜,会在收工早的夜晚发来一句“早点休息”,配图可能是片场一角清冷的月光。
这种隔着距离的、克制的互动,像文火慢炖,反而让某种情感在寂静中悄然发酵,变得更加醇厚。
一个月后,《浮世织金》终于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