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瑾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简图:“如果我们把持续检测改为每秒触发4次,每次持续时间从100毫秒缩短到10毫秒,理论上功耗能降低到原来的二十分之一。”
裴欢迅速在软件中修改参数,红色的报错提示变成了黄色。
“理论可行,但采样频率太低会导致检测延迟。”
“那就增加传感器数量。”
陈瑾指向设计图中的自行车把手位置,“在左右两侧各布置三个传感器,交错触发。这样既保证覆盖范围,又能维持低功耗。”
这个方案让裴欢陷入沉思。
她擅长算法和理论,却忽略了最朴实的工程优化思路。
“你从哪里学的这些?”她忍不住问。
陈瑾低头继续摆弄传感器:“以前在修车铺打工时,改装过不少电动车。有些客人想要更长的续航,我们就得想办法降低功耗。”
这一刻,裴欢清晰地认识到,知识从来不止存在于课本。
陈瑾在底层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恰恰弥补了她理论框架中的盲区。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他们各自发挥所长。
裴欢优化检测算法,陈瑾负责硬件选型和布局。
当最后一个电路模块接通时,示波器上终于出现了稳定的波形。
“成功了。”裴欢看着测试数据,语气罕见地带着一丝波动,“续航时间预计能达到三个月。”
陈瑾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露出这些天来的第一个笑容。
实验室的灯光落在他身上,勾勒出专注的轮廓。
“不过还有个问题。”
裴欢调出全市地图,“不同区域的交通状况差异很大,固定的检测阈值要么太敏感产生误报,要么太迟钝错过危险。”
陈瑾思考片刻,拿出手机:“我认识几个送外卖的兄弟,他们最熟悉各条路的交通情况。要不要请他们帮忙测试,收集不同路段的数据?”
这个提议让裴欢眼前一亮。
她正在构思的数据驱动思路,居然被陈瑾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实现了。
当晚,裴欢在实验室里完善算法,陈瑾则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测试不同环境下的传感器表现。
当月亮升到中天时,陈瑾带着满身露水回来,手机里已经记录了上百组数据。
“看这里。”他指着一段数据,“学校周边的误报率特别高,因为上下学时段人流密集。但在这个弯道,”他又调出另一个路段的数据,“几乎每次都能准确检测到盲区车辆。”
裴欢快速分析着数据流,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我需要重新训练分类模型。你把特征数据标注一下。”
他们并肩坐在电脑前,一个负责算法优化,一个负责数据标注。实验室的时钟指向凌晨两点,但两人都毫无睡意。
当新版算法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7%时,窗外已经泛起晨光。
陈瑾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轻声说:“如果八年前就有这个系统,也许王叔叔就不会在那个路口出事。”
裴欢敲击键盘的手指微微一顿。她想起案件卷宗里那个因为盲区事故去世的证人。
“系统可以预防事故,”她保存好最新版本的代码,“但要让真相水落石出,还需要更多证据。”
晨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照在布满元件的工作台上,一个个小小的传感器静静躺在那里。
**
市安监局副局长办公室。
王永峰掐灭手中的烟,盯着电脑屏幕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公告。他年近五十,鬓角已泛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带着久居官场的审慎与阴沉。
办公桌上摊开着两份档案:一份是裴欢的,重点标注了她母亲谢容的律师身份和她父亲裴怀远的学术影响力;
说什么另一份是陈瑾的,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父亲陈建国的案件、他母亲的去世,以及他这些年打架斗殴的记录。
“科技创新大赛…”王永峰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李主任,这次大赛的评审专家名单定了吗?”
电话那头,监督委员会的李主任声音恭敬:“初步名单已经出来了,王局。需要我…”
“把赵秉诚拿掉。”王永峰打断他,“换成我们的人。另外,决赛的监督委员,你亲自去。”
“明白。不过王局,为什么要特别关注这个高中生竞赛?”
王永峰冷笑一声:“有人想借这个机会往上爬,我总得看看,他们够不够这个资格。”
他挂断电话,又按下内线:“小刘,两份文件。第一份,以安全规范为由,要求大赛组委会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安全审查;第二份,”
他的手指停在陈瑾父亲案件编号上,“把陈建国案件的相关证人都‘请’回来,重新做笔录。”
助理犹豫道:“王局,这些证人都分散在各地,突然全部召回,会不会太明显了?”
“就是要明显。”王永峰眼神阴鸷,“让有些人知道,十年前的事,最好永远烂在肚子里。”
这个位置他坐了八年,绝不允许任何人动摇。
裴欢有谢容护着,暂时动不得,但陈瑾…这个满身软肋的小子,倒是很好的突破口。
没过多久,李国明在他的汽修厂里接到了一个电话。
“找几个生面孔,去给陈瑾那小子提个醒。”电话那头的声音说,“就在大赛前一天。记住,要让他害怕,但别留下把柄。”
李国明咧嘴一笑:“明白。正好,他爹当年那个案子,有个关键证人现在在我这儿修车。要不要一起‘提醒’一下?”
“做得干净点。”
挂断电话,李国明对身边的徒弟使了个眼色:“去把老赵‘请’到后院。告诉他,要是还想在这行混,就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物理实验室里,气氛比往常凝重。
“背后的人开始多线施压了。”
裴欢将笔记本电脑转向陈瑾,“他不仅针对大赛,还在干扰你父亲的案件。更重要的是,”她调出一份监控截图,“李国明的人最近在跟踪我们。”
陈瑾盯着屏幕上的照片,手指微微发抖:“所以他们要在大赛前动手?”
“大概率是。”
裴欢快速调出应急预案。
“我已经让赵律师把所有证据做了云端备份。另外,我母亲联系了省报的记者,大赛当天会来做专访。”
陈瑾愣住:“为什么要叫记者?”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裴欢眼中闪过锐利的光,“既然他们想在暗处操作,我们就把一切都放在阳光下。”
她站起身,开始检查参赛作品的每个细节:“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确保作品万无一失。王永峰一定会以安全为由找茬。”
王永峰很快得知了省报记者要求采访的消息。
“谢容的女儿…果然不简单。”他对助理说,“告诉李主任,安全审查照常进行,但要‘依法依规’。”
助理不解:“王局,那我们还…”
“在规则内玩。”王永峰冷笑,“他们不是懂法吗?那就让他们见识下,什么叫做程序的‘力量’。”
他拿起大赛章程,在“资格审查”和“安全标准”两项上画了圈:“找两个专业人士,对裴欢的作品进行‘特别关照’。记住,要挑最刁钻的角度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