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匠心稳道心,初心守本真
省文创博览会结束后,李勤再次找到夏夏,带来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提议:“现在省里想整合各地非遗资源,搞一个‘跨区域非遗纹样共创’项目,让澜城的竹编、雪乡的剪纸、南方的漆艺联动起来,设计一套融合多地域特色的纹样。我觉得你对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的把控都很到位,想让你牵头负责这个项目。”
这个提议让夏夏既心动又犹豫。跨区域共创意味着能接触到更多元的非遗技艺,可项目规模大、协调难度高,必然会占用大量时间,甚至可能打乱她 “专注清溪村纹样研发” 的节奏。她低头看着手里的 “溪水纹” 竹丝书签,轻声说:“李科长,这个项目很有意义,但我怕自己精力不够,反而做不好……”
“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个挑战,但也是难得的机会。” 李勤耐心解释,“项目团队会配备专门的协调人员,你主要负责纹样的整体设计和风格把控,不用操心行政事务。而且这个项目能让‘清溪十景’的设计理念影响更多地区,说不定还能为清溪村带来新的合作机遇。”
夏夏没有立刻答应,回到体验店后,她把自己关在工位上,对着 “清溪十景” 的设计稿发呆。冯楠舒看出她的纠结,递过一杯热咖啡:“是不是为李勤科长说的跨区域项目烦恼?”
夏夏点点头,语气有些迷茫:“我当初加入团队,就是想安安静静做非遗纹样设计,不想被太多杂事干扰。可这个项目机会真的很好,我又怕错过…… 现在心里乱糟糟的,感觉自己的‘道心’都要被打乱了。”
“傻丫头,‘道心’不是一成不变的固执,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冯楠舒坐在她身边,指着设计稿上的 “槐树纹”,“你看这个纹样,当初为了做好它,你跟着陈爷爷学竹编、去田埂观察,这就是你的‘道心’—— 对非遗设计的敬畏和用心。跨区域项目只是换了个更大的舞台,只要你守住这份用心,就不算偏离初心。”
这时,陈爷爷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里满是期待:“夏夏丫头,俺听李科长说你要负责跨区域非遗项目了?这可是大好事!俺们村的手艺人都支持你,要是需要竹编工艺的资料,俺们随时给你整理;要是忙不过来,俺们还能去帮忙打下手!”
电话里还传来村民们的声音,有人喊着 “夏夏老师加油”,有人说 “等项目成了,俺们编最好的竹篮给你当礼物”。听着这些朴实的鼓励,夏夏眼眶一热,心里的纠结渐渐消散 —— 她的 “道心” 从来不是 “只做小事”,而是用匠心做好每一件与非遗相关的事,无论是清溪村的小项目,还是跨区域的大合作。
第二天,夏夏找到李勤,答应牵头项目,但提出了一个条件:“我希望把清溪村的竹编匠人也纳入项目团队,让他们参与纹样的工艺落地,这样既能保证设计符合实际生产,也能让他们学到更多元的非遗技艺。”
李勤欣然同意:“这个想法很好!非遗传承本来就需要老匠人带新力量,让乡村匠人参与进来,才能让项目更接地气。”
项目启动后,夏夏带着清溪村的陈爷爷、雪乡的张师傅、南方的漆艺匠人组成设计小组,定期召开线上会议,分享各地的非遗工艺特点。她根据不同工艺的特性,设计出 “山河同心” 系列纹样 —— 用雪乡剪纸的线条勾勒山脉轮廓,用清溪竹编的纹理表现河流蜿蜒,用南方漆艺的色彩点缀花鸟元素,将多地域非遗特色完美融合。
在项目最忙碌的时候,夏夏每天要同时对接多个地区的团队,还要抽出时间指导清溪村的村民生产。有次她累得在工位上睡着了,醒来时发现桌上放着一杯热粥和一张纸条,是林晓雨写的:“别太累啦,你的‘道心’我们都懂,也会帮你一起守护。”
体验店的伙伴们也主动分担工作 —— 苏晴帮她整理项目资料,林溪协调各地的沟通事宜,小宇则帮她制作纹样的 3d 模型。就连之前总调侃她 “绝不谈恋爱” 的苏晴,也悄悄帮她预约了中医理疗,怕她累坏身体。
半年后,“山河同心” 系列纹样在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展出,引发广泛关注。展台上,雪乡剪纸、清溪竹编、南方漆艺的作品围绕着 “山河同心” 主纹样摆放,形成一幅完整的非遗画卷。李勤站在展台前,对参观的领导介绍:“这个项目能成功,多亏了夏夏老师守住初心,也多亏了团队和乡村匠人的支持。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非遗传承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坚守。”
夏夏看着展台上的作品,又看了看身边的伙伴和匠人,心里无比踏实。她终于明白,所谓 “道心”,不是孤立自己、拒绝成长,而是在变化中守住核心 —— 对非遗的热爱,对匠心的敬畏,对伙伴的信任。而这份 “道心”,会在每一次挑战中愈发坚定,指引着她在非遗传承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