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非遗文化节” 落幕一周后,雪乡非遗工作室的小会议室内,团队成员围坐在长桌旁,桌上摊满了各类数据报表和合作意向书。沈玉薇拿起一份红色封面的总结报告,清了清嗓子,开始梳理近期的推广进度:“这次文化节算是咱们在澜城推广的关键一战,从数据来看,成果超出预期。我先从三个方面跟大家汇报,之后咱们再讨论下一步计划。”
她首先指向投影幕布上的线下数据图表:“第一,线下活动成效。文化节期间,咱们的展位累计接待游客 8000 余人次,其中 45% 的游客参与了非遗体验课,现场达成文创产品销售 3200 余件,销售额突破 15 万元。更重要的是,有 23 家企业现场表达了合作意向,目前已经有 8 家完成签约,包括 3 家互联网公司、2 家教育机构和 3 家礼品定制企业,后续会陆续开展员工体验课和定制文创合作。”
苏晴补充道:“还有高校合作这边,之前咱们只和澜城美术学院有长期合作,这次文化节上,澜城师范大学、澜城工业大学等 5 所高校主动找咱们对接,希望能将非遗课程纳入学生社团活动或选修课。上周我已经和其中 3 所学校初步敲定了合作方案,下个月就会启动‘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包括讲座、工作坊和校园非遗展,覆盖学生群体预计超过 1.2 万人。”
林墨接着拿出线上传播数据报表,投影幕布上的折线图一路向上:“第二,线上传播成果。咱们提前在澜城本地生活平台、短视频账号和公众号发布了文化节预告,累计曝光量达 50 万 +。文化节期间,# 雪乡非遗澜城绽放 #话题登上本地热搜榜第 8 位,相关短视频播放量突破 300 万次,其中小宇教游客做木雕的视频单条播放量就有 56 万,还吸引了 12 个本地自媒体账号主动来采访报道。”
他顿了顿,指着另一份数据:“咱们的官方公众号关注人数从之前的 5000 人增长到 1.8 万人,其中 80% 是澜城本地用户,且女性用户占比 62%,年龄集中在 18-45 岁,这和咱们的目标客群高度匹配。线上商城的订单量也翻了三倍,现在每天都有 20-30 个线上订单,大多是文化节期间关注的用户,复购率目前能达到 15%。”
张晓雅则展示了合作资源拓展的清单:“第三,合作资源拓展。除了企业和高校,咱们还和澜城文创园区达成了深度合作,园区不仅给咱们的小店续租了一年,还提供了 10 万元的非遗推广补贴,条件是咱们每月要在园区内开展 2 场公益体验课。另外,咱们还和澜城本地的两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他们会将咱们的工作室纳入‘澜城文化体验游’路线,预计每月能带来 300-500 名游客。”
李宇说:“原材料方面,我下周回雪乡的时候,会和当地的供应商沟通,争取缩短运输周期。同时,我也会在澜城考察几家本地供应商,对比原材料质量和价格,确保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会议结束后,大家立刻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苏晴联系了三家快递公司,经过对比,最终选择了一家性价比高且有易碎品运输经验的公司,物流成本预计能降低 5%-8%。张晓雅则在澜城美术学院发布了志愿者招募公告,短短三天就收到了 80 余份申请,经过筛选和面试,最终确定了 20 名志愿者,下周就会开展首次培训。
李宇回雪乡后,不仅和当地供应商达成了缩短运输周期的协议,还在澜城找到了一家本地供应商,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价格比雪乡供应商高 5%,但运输周期缩短了一半,正好可以作为补充。林墨则对成本进行了重新核算,优化物流和原材料供应后,预计整体成本能降低 12%,利润率会进一步提升。
小宇则拍摄了一系列短视频,包括 “3 分钟教你剪春燕”“木雕钥匙扣制作教程” 等,发布到短视频平台后,反响热烈,其中一条教程视频播放量突破 100 万次,还吸引了几家短视频平台主动联系,希望能合作推出 “非遗教学” 系列专栏。
半个月后,“雪乡非遗体验周” 活动如期启动。线上直播首秀就吸引了 5 万余人观看,直播间互动频繁,不少观众留言表示想报名线下体验课;线下小店和合作高校的体验课场场爆满,限定版文创产品上线当天就销售一空。活动期间,又有 5 家企业和 2 所高校与工作室达成合作,推广进度再创新高。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坐在小店门口,看着夕阳下的澜城街景,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沈玉薇拿出最新的推广进度报表:“截至目前,咱们在澜城的合作企业达到 13 家,合作高校 5 所,线上粉丝突破 3 万人,文创产品月销售额稳定在 20 万元以上。接下来,咱们可以考虑向周边城市拓展,比如先从离澜城最近的苏城入手,复制澜城的推广模式,逐步实现‘都市非遗联盟’的目标。”
林墨点点头:“不过,向周边城市拓展前,咱们得先巩固澜城的成果,完善运营体系和师资团队,确保有足够的能力支撑跨城市推广。另外,还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苏城的文化特色和消费习惯,调整推广策略,不能盲目复制。”
大家都表示赞同。虽然推广进度喜人,但他们也清楚,前路还有很多挑战。不过,只要他们继续保持初心,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让雪乡非遗在更多城市绽放光芒。
夕阳渐渐落下,澜城的街灯次第亮起,温暖的灯光照亮了小店的招牌。团队成员们并肩坐在门口,聊着未来的规划,眼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非遗推广的道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就一定能实现梦想,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