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考察组的高度评价,很快以简报的形式在全县各个公社传开。“红星模式”、“小专家伊拉”这些词汇,开始被更多人所熟知。这给红星生产队和伊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声誉,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几天后,公社通讯员送来了一封来自县第一中学的信函,收信人是伊拉。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伊拉拆开了信封。
信是县一中一位姓吴的生物老师写的。信中写道,他们学校从县里的简报上了解到伊拉同志在沼气技术方面的实践和理论水平,深感敬佩。恰逢学校希望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计划在校园内也建设一个小型沼气池,既作为学生勤工俭学的项目,也作为生物、化学课程的实践基地。因此,冒昧来信,恳请伊拉同志能在方便的时候,前往县一中进行技术指导,并希望能聘请她作为该项目的“校外技术顾问”。
这封措辞客气、充满敬意的信,让张书记和王卫东都感到脸上有光。
“瞧瞧!县一中的老师都来信请咱们拉拉了!”张书记笑得合不拢嘴,“这可是大事!拉拉,你得去!给咱们红星队长长脸!”
王卫东也点头:“这是个好事,能让更多学生娃娃了解沼气,是推广的好机会。队里的活你先放放,公社那边我去打招呼。”
伊拉捏着信纸,心情有些复杂。高兴是肯定的,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更广泛层面,尤其是教育界的认可。但同时也感到压力。去县里中学指导,面对的是老师和学生,这和指导农村的社员完全不同,需要更系统、更理论的讲解。
“系统,看来我们得准备点更‘学院派’的内容了。”她在心里默念。
【收到,宿主。已调取基础微生物学、有机化学及生态循环相关基础知识,可协助宿主进行知识整合与表达转换。】
就在伊拉准备前往县一中的时候,公社书记又带来了一个更令人意外的消息。
“拉拉,省里的农业科技简报转载了咱们县关于沼气推广的报道!”公社书记扬着手里一份文件,兴奋地说,“虽然只是个小豆腐块,但这是上了省里的刊物!而且,地区科委下来通知,下个月要组织一个全区范围的‘农村新能源技术交流会’,点名要咱们公社,特别是你,去做典型发言!”
省刊!全区交流会!典型发言!
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队部里炸开了锅。张书记激动地直搓手,王卫东也咧着嘴笑。这意味着,伊拉和红星生产队的经验,将走出县城,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
“这是大好事,也是大考验。”公社书记看着伊拉,语气郑重,“拉拉,发言稿一定要准备好,既要讲出咱们的实际成效,也要有理论高度,还得经得起其他地区同行们的提问。需要公社什么支持,你尽管提!”
接连而来的认可和邀请,将伊拉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她不再仅仅是红星生产队的“小能手”,而是正在成长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土专家”。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她倍感压力,却也激发了更强的斗志。
在公社和队里的支持下,伊拉选了个日子,带着她那份补充修订多次、图文并茂的《手册》和一些实物样品,坐上了前往县城的拖拉机。
县一中比她想象的还要大一些,红砖墙,操场上还有篮球架。吴老师是一位四十多岁、戴着眼镜、面容和蔼的女教师,早早就在校门口等候。见到伊拉如此年轻,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被热情所取代。
“伊拉同志,欢迎欢迎!真没想到你这么年轻,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吴老师亲切地握着伊拉的手。
“吴老师,您过奖了,我就是跟着大家一起摸索。”伊拉谦逊地回答。
吴老师直接把她带到了准备好的场地——学校角落的一片空地,旁边就是学校的猪圈和厕所,取材方便。几位物理、化学、生物教研组的老师以及一些学生代表已经等在那里,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传说中的“小专家”。
没有过多的寒暄,伊拉直接进入正题。她先是简要介绍了沼气的基本原理,这次她用了更多学生们可能接触过的概念,比如“有机物”、“厌氧发酵”、“微生物”、“甲烷”,并巧妙地与化学课上的“燃烧”、生物课上的“分解者”联系起来。
然后,她拿出图纸,结合现场地形,讲解池型选择、选址要点、施工步骤。她讲得深入浅出,重点突出,特别是密封技术和安全规范,反复强调。老师们听得频频点头,学生们也若有所思。
讲到关键处,伊拉还会拿出带来的工具和材料实物传看,比如抹灰用的抹子、压光用的铁板、密封用的胶垫,甚至那一小瓶用于“气试”的肥皂水。
“大家看,这个池子内壁抹光,就要用到这种铁板,反复压,直到摸起来像鸡蛋壳一样光滑……”
“判断发酵是否正常,可以闻气味,正常是类似酒糟的味道,如果酸臭刺鼻,可能就是‘酸中毒’了……”
互动环节,老师和学生们提问踊跃。
“伊拉同志,温度对产气率的影响具体有多大?有没有定量关系?”一个物理老师问。
“目前我们主要是定性观察和经验控制,定量研究需要更精密的仪器,但肯定是正相关关系。”伊拉如实回答,并补充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除了粪便和秸秆,还有哪些废弃物可以用于沼气发酵?”一个生物老师问。
“理论上,很多有机废弃物都可以,比如餐厨垃圾、水生植物、甚至某些工业有机废水,但需要试验确定最佳配比和预处理方法,避免有毒物质。”
“伊拉姐姐,这个沼气点着了会不会爆炸啊?”一个胆大的学生问。
“问得好!”伊拉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纯净的沼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遇到明火会爆炸,所以安全第一!池子周围严禁烟火,进出料、检修时一定要通风,确保安全!”
她的回答既有实践支撑,又不乏科学思考,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吴老师感慨地说:“伊拉同志,你这一堂课,比我们光讲书本生动多了,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临走时,学校正式聘请伊拉为“校外技术顾问”,并赠送了她一支钢笔和几个笔记本作为纪念。伊拉摸着那光滑的笔记本封面,心里有种奇异的感觉,那是知识被尊重、劳动被认可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