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人猜测,这十六位皇子、皇女,或许正是嬴政设下的诱饵,专等他们这些旧贵族自投罗网。
就等着他们冲动行事,嬴政便可用一两个子女的性命,换取他们这些反秦残余的集体覆灭。
这个想法一出,立刻得到了不少人赞同。
确实,这个推测合情合理,完全符合他们对嬴政冷酷无情、残忍暴虐的固有认知。
于是,众人对刺杀皇子、皇女一事,兴致便越发淡了。
但随即又有人提起,大皇子扶苏也在此次巡行的十六人之中。
难道对扶苏也不动杀心吗?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顿时沉默。
若此番巡行的是太子扶苏,而非如今的皇子身份,那自然另当别论。
哪怕搭上他们所有人的性命,也值得和扶苏同归于尽。
说到底,这些旧贵族对昔日太子扶苏的憎恨,甚至还在嬴政之上。
嬴政最多只是灭了他们的国家与家族,但他们尚存一线生机,仍有翻身的可能。
而当年身为太子的扶苏,却是在制度上、权力上彻底摧毁了他们的特权阶层,使他们与普通百姓无异。
这种打击,比灭国更令人难以接受。
然而,如今外出巡行的终究只是皇子扶苏,而非当年那位权势滔天的太子。
比起那个曾将他们打入尘埃、助秦走向极盛的太子,如今的皇子扶苏,极有可能是天象异变后导致秦国动荡、给予他们复国希望的关键人物。
倘若他们杀了扶苏,是否会让大秦未来的走向发生改变?
如果是的话,那未来的大秦,是会因此变得更强,还是更弱?
他们原本可能的复国之路,是否也会随之消失?
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不杀扶苏,担心他会逐渐成长,变成昔日的太子,再度让秦国鼎盛;
若杀了扶苏,又怕这大秦的未来因此而变,从而彻底断送他们翻盘的机会。
于是乎,所有六国旧贵族都在犹豫是否要对长公子扶苏下手。
最终,这群六国遗贵反复权衡,还是决定先按兵不动,观望一阵再说。
有人提出,或许那秦王嬴政之所以让扶苏出巡天下、慰问百姓,正是为了避免背负杀子之名。
如此一来,反倒给了他们一个铲除扶苏的机会,借此削弱大秦根基,动摇其未来。
他们绝不能让那暴君如意!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刻引来不少附和之声。
就这样,一帮意图复国的六国旧贵族再次聚首,除了推杯换盏、吃喝玩乐之外,什么大事也没做成。
这让原本精心筹划、组织这次聚会的张良大为震惊,满心失望。
他本以为六国覆灭是天命难违,但如今亲眼看到这些贵族的表现,再与大秦那些官员对比一番,他心中顿时有了新的想法。
他甚至觉得,六国若不亡,反倒显得有些不合常理。
意识到这些“盟友”不仅靠不住,日后还可能拖自己下水后,张良果断选择独自行动,并开始思考其他能动摇大秦根基的办法。
这一天,天幕再度显现,上至秦王嬴政,下至黎民百姓,全都放下手中事务,各自以最舒服的方式准备观看。
譬如嬴政这一次就做了充分准备,不仅命人准备了便于群臣记录的竹简和笔墨,还让少府属下的膳食官准备了点心饮品,供百官边看边用。
一些住在府邸中的王公贵族,则更为随意,竟把床榻搬到院中,免得仰头太久伤了脖子。
床边还摆满了酒食瓜果,宛如一场露天宴席。
至于普通百姓,更是姿态百出:有人躺地,有人攀树,有人靠墙,场面热闹非凡。
就在众人翘首以盼之时,【大秦·长公子扶苏】与【大秦·秦太宗扶苏】的天幕缓缓浮现,仿佛凭空显现。
望着那熟悉的光影,嬴政心中一阵唏嘘。
过去半月,他尝试了多种方式,如筑坛祭天、在宗庙焚香祷告,只为求得天幕回应,得知长生之法……
可无论他如何努力,那高高在上的天幕始终沉默无语。
哪怕他是横扫六合、统一天下的大秦始皇帝,也并未因此获得任何优待。
这让嬴政渴望长生的愿望受到了极大打击。
“罢了,既然长生之事一时难求,那便暂且放下。”
“先借天幕之助,稳固大秦江山,使其千秋万代。”
“等日后根基稳固,再图长生不迟。”
他也只能如此自我安慰。
而此刻,天下各地的百姓也纷纷欢呼:“出来了,出来了!天幕又出现了!”
“上次扶苏殿下设立了农部与工部各六司,这次不知有没有成效。”
“要是真有效果,咱们说不定也能沾点光。”
“扶苏殿下才智过人,肯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他手下那么多能人异士,现在恐怕都研究出不少新农具了。”
“哎,老李,你不是做木工的吗?”
“如果天幕里真有新农具,你看看能不能照着做出来。”
百姓们围坐一处,议论纷纷,满怀期待。
在旧韩之地,之前反秦聚会无果而终的张良,此刻正一边观看天幕,一边手执笔墨,随时准备记录。
他已不再对其他六国贵族抱有幻想,决定继续独行其道。
而要达成目标,情报的收集就尤为重要。
天幕中所展现的扶苏未来,无疑能提供大量未知信息。
或许,其中就藏着那一线转机!
对于张良的观点,年少的项羽也表示赞同,他也觉得其余六国的贵族全都是一群无用之人。
此前被叔父劝说读了几天书,待兴趣消磨干净后,他们叔侄又收到一个偷偷送来的消息,说是残余的六国贵族要聚会。
起初,少年项羽对这次聚会还挺期待,想瞧瞧叔父口中那些与他们志同道合的六国贵族到底是什么模样。
结果去了之后,除了一个名叫张良的人讲的几句话有点意思之外,
其余的人叽叽喳喳说了一整天,全是废话,毫无实际内容。
若不是叔父拦着,他当时真想把这些说了一天却啥决定都没做出来的人揍一顿。
同时,少年项羽突然对他叔父曾讲过的吴起之事,有了几分新的体会。
不怕敌人强大,就怕队友无能!
在项羽看来,吴起除了在个人武力上不如自己外,在战场上的本事还是相当可以的。
如果当年没有那些楚国腐朽贵族的拖累,恐怕其他六国中能胜过吴起的将领少之又少。
但最终,吴起却死在了这些楚国贵族手中。
这件事让少年项羽明白了一个道理——打仗之前,先得清理废物队友!
只要没有这些拖后腿的,哪怕就他一人,也能扭转战局,对抗强敌。
但要是有废物队友在,搞不好他们还会跟敌人一起把他给干掉。
所以,人终究还是得靠自己,这些六国贵族根本成不了事!
将来反秦之时,若是这些六国贵族肯听从安排,那他就当作没看见他们。
若他们不服从,那他便连他们一并收拾。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少年项羽对其他六国贵族彻底没了兴趣。
而眼下唯一还能引起他注意的,大概就只有天幕中的太子扶苏了。
当然,倒不是他觉得太子扶苏有多出色,
纯粹是因为叔父总在他耳边念叨,说让他多学学扶苏的为人和处事方式,听得多了,反倒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一边想找扶苏的毛病,一边也更加留意起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来。
此外,诸如沛县的刘季、樊哙,还有萧何、曹参,以及淮阴的韩信等人,此刻也都在各自沉思中抬头望着天幕。
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天幕并没有继续播放【大秦·长公子扶苏】的内容。
而众人凝神注视着天幕,冥冥之中传来一则信息:
【大秦·长公子扶苏】天幕首次播放时,已经播到了他们这个世界扶苏二十岁那年。
只有等【大秦·秦太宗扶苏】天幕中的扶苏也走到二十岁,【大秦·长公子扶苏】才会继续播放后续内容。
听到这个消息,原本正拿着笔墨竹简记录的张良,当场就把手中的东西摔了出去。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面无表情地将它们重新捡起。
而众人也终于意识到,什么叫做“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长公子扶苏前二十年的经历,在【大秦·长公子扶苏】天幕中,首次播放时不到半个时辰就讲完了。
而太子扶苏前二十年的事迹,在【大秦·秦太宗扶苏】天幕中,首次播放就连续播了四五个时辰,才讲到他刚满六岁的阶段。
按这个进度,想看到太子扶苏二十岁时的画面,恐怕还得等上一年半载。
不过细细一想,这种差距倒也不奇怪。
毕竟长公子扶苏从五岁到二十岁这十五年里,大多时间都在读书。
后面两三年虽然也能上朝听政,但也只是旁听而已。
直到二十岁才正式亲政。
结果刚一掌权,就在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争议中惹恼了始皇帝,还被当众训斥了一番。
这便是长公子扶苏前二十年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