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咬牙应战,两军在荒野上展开惨烈厮杀。秦军士气低落,又遭突袭,很快便落入下风。
“将军,突围吧!”副将浑身是血,急声道。
章邯环视战场,见自己的部队已被分割包围,败局已定。
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巨鹿水淹,黑风峪伏击,如今又被项羽追上,一连串的失败让他心力交瘁。
就在他犹豫时,项羽已突破亲兵防线,直冲而来。
“章邯!看看你的士兵!”
项羽大喝,“他们因你一念之差,将全部葬身于此!”
章邯望去,秦军士兵在楚军的围攻下苦苦支撑,每时每刻都有人倒下。
这些大多是被征发的刑徒,本就可悲,如今却要在这荒原上毫无意义地死去。
项羽放缓语气,声音依然洪亮:“你若投降,我保证不杀一人,善待俘虏。你若顽抗,今日此地便是你们的葬身之处!”
这话不仅是对章邯说的,更是对刑徒军说的。刑徒军士兵听到后,抵抗明显减弱,目光中流露出求生的渴望。
章邯握剑的手微微颤抖。他想起远在咸阳的家人,赵高掌控下的朝廷已非他效忠的对象,这些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士兵。
“我若降,你当真不杀一人?”章邯沉声问道。
“项羽一言,重于九鼎!”
项羽策马前行,直视章邯,“我敬你是条好汉,何必为暴秦殉葬?天下苦秦久矣,将军难道不知?”
章邯长叹一声,这一刻,他仿佛老了十岁。
想起自己为秦朝东征西讨,却因几次败绩就险些被朝廷问罪;赵高专权,胡亥昏庸,大秦早已不是昔日那个扫平六国的强秦。
“铛啷”一声,章邯的佩剑落在冻土上。
“我...愿降。”
三个字,耗尽了他全部力气。
战场上顿时寂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位曾经的秦军主帅身上。随后,幸存的秦军纷纷放下武器,许多人跪地痛哭,不知是为失败悲哀,还是为劫后余生庆幸。
项羽大笑,声震四野:“好!从今日起,章邯将军及其部下,便是我楚军一员!”
夜色降临,楚军大营灯火通明。项羽设宴款待章邯,态度恭敬有加。
“章将军用兵如神,项羽佩服。若非水淹巨鹿,胜负犹未可知。”项羽举杯道。
章邯苦笑:“败军之将,何以言勇?项将军不必过谦。”
酒过三巡,项羽屏退左右,正色道:“章将军可知我为何执意追击?”
章邯摇头:“请将军明示。”
“如今盟军中,我、刘邦、赵戈三方势力相当,互相掣肘。”
项羽目光锐利,“此非长久之计。我欲终结乱世,必须整合力量。将军在秦军中威望甚高,若有你相助,收编秦军残部易如反掌。”
章邯心中震动,这才明白项羽的深谋远虑。他不仅要击败秦军,更要吞并秦军壮大自己。
“将军志向远大,章邯佩服。”
章邯谨慎回应,“然刘邦、赵戈岂会坐视将军壮大?”
项羽冷笑:“所以需要将军配合。明日我便派人传讯,只说章邯残部溃散,我收降卒两万。实际人数...”
“实有近四万。”章邯接口
“且多是久经战阵的老兵。”
项羽满眼惊喜,随即恢复平静:“好!此事必须保密。待刘邦、赵戈察觉,为时已晚。”
二人密谈至深夜,达成了默契。章邯保全部下性命,项羽得精锐之师,各取所需。
此时,巨鹿城中,赵戈与刘邦对坐议事。
“项将军追击章邯,已三日无消息。”
刘邦眉头紧锁,“我心中不安。”
赵戈肩伤未愈,脸色略显苍白:“我已派多路探马,应该很快会有消息。倒是王离的北部军,据报已过邯郸,不日将抵达巨鹿。”
刘邦叹气:“内忧外患啊。若项羽追击失利,我军将面对王离的精锐之师;若他大胜而归...”
“若他大胜而归,必实力大增,届时你我处境堪忧。”赵戈接话。
二人心照不宣。联军表面的团结下,暗里早已分心。
就在这时,韩信匆匆入内,面色凝重:“二位将军,刚收到探马急报,项羽已击败章邯,收降卒两万,正班师回巨鹿。”
刘邦手中茶杯一晃,热水溅出:“两万降卒?消息可确凿?”
“探马亲眼所见,楚军押解大批俘虏南返。”
赵戈与刘邦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忧虑。项羽本就兵力最强,如今又得两万降卒,其实力将远远超过他们。
“不对。”赵戈突然道
“章邯残部至少有三四万人,即便溃散,也不应只有两万降卒。”
韩信点头:“将军明察。我也觉得数字有疑,但探马坚称只见约两万俘虏。”
刘邦站起身,踱步片刻:“除非...项羽隐瞒了真实人数。”
帐内一片寂静。这个猜测若是真的,意味着项羽已开始为独霸天下做准备。
“我们必须早做打算。”刘邦沉声道。
赵戈点头:“当务之急是应对王离的北部军。这支秦军精锐不同以往,需三方合力方能对抗。”
“若项羽已有异心,如何合力?”刘邦反问。
赵戈沉思良久:“我有一计。明日项羽归来,我们当众推举他为联军统帅,统一指挥对抗王离。”
韩信不解:“将军,这不是增强他的权威吗?”
“福兮祸所伏。”
赵戈意味深长,“统帅之位,既是权力,也是责任。若胜,皆大欢喜;若败,他需承担主要责任。况且...统一指挥也意味着他的兵力部署将更加透明。”
刘邦恍然大悟:“妙啊!如此既可稳住项羽,又可窥探其真实实力。”
计议已定,三人各自准备。走出营帐时,刘邦忽然拉住赵戈:“赵将军,若有一天项羽真要对我们下手...”
赵望远望北方星空,轻声道:“那就只能各凭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