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水车?”
林阳脑子里转了一圈,才从新锅的喜悦中,把这件几乎快被遗忘的旧事给捞了出来。
当初为了应付老孟和郭睿的盘问,应付那旱情,随手画出来的东西。
没成想,自己都快忘了,他们还记挂在心上。
“自然记得。”林阳点了点头,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怎么,莫非是那水车出了什么岔子?”
“岔子倒是谈不上。”郭嘉的脸上露出一副饶有兴致的神情,“非但不是岔子,反倒成了一桩美谈。”
他放下茶杯,身子微微靠前,绘声绘色的开始给林阳说起这件趣事。
“澹之有所不知,自我军屯田日广,那龙骨水车便成了各处屯田营的宝贝。尤其去岁大旱,此物更是立下了功劳。只是,这器物精巧,寻常民夫只知如何使用。”
“虽各营有专精器械之人,但大多皆为按图造车之辈,也不知如何修缮。”
郭嘉顿了顿,像是在回忆当时的场景。
“数日前,许都城外新安营,最大的一处屯田营,那里的四架水车,不知何故,竟接二连三地停了。眼看数百顷良田等着浇灌,屯田的校尉急得是满嘴冒泡。他命人拆了其中一架,研究了数日,也没瞧出个所以然来,反倒弄坏了好些部件,越修越糟。”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时,营中一个负责喂马的少年,却站了出来,说他能修。”
“哦?”林阳眉头一挑,这转折,真有点出其不意。
见林阳兴趣越来越浓,郭嘉说到这里,都忍不住笑了,讲的更卖力了。
“那少年,年岁不大,不过十五六,生得又瘦又小,成日里与草料马粪为伍。他说他能修,那校尉哪里肯信?只当他是痴人说梦,当场便喝骂他,让他滚回去喂马,莫在此处添乱。”
林阳听着,不由点头,真的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了。
“谁知那少年,性子却是倔得很。任凭校尉如何喝骂,就是不走,只梗着脖子,反复说那几句话:‘此物之要,在齿轮咬合,在轴承润滑,不在木料之优劣。校尉所修,本末倒置,缘木求鱼耳。’”
“这几句话,把那校尉气的不轻,当场便要拔刀。”郭嘉摇了摇头,脸上笑意更浓,“恰在此时,令君奉司空之命,巡查屯田,正好路过。”
“令君?”林阳问。
“正是荀令君。”郭嘉点头,“令君见状,便拦下了校尉,问那少年,既知其要,可有把握修好?”
“那少年见了令君,倒也不怯场,只拍着胸脯说,给他半日功夫,若修不好,甘愿领罪。令君见他言之凿凿,又看他双眼清亮,不似狂悖之徒,便力排众议,允他一试。”
“结果你猜如何?”郭嘉卖了个关子。
“他修好了?”林阳顺着他的话问道,心里却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影子。
“何止是修好了!”
郭嘉一拍桌子,声音里满是赞叹,“那少年,也不需人帮忙,一人便钻入那水车之下,敲敲打打,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那架原本动弹不得的水车,竟活了过来,转得比以前还要顺畅!更绝的是,他还用几块废木料,给那水车的踏板处加了个小小的机括,踩起来省力了不止一星半点!”
“令君大喜,当即便免了那少年的马夫之役,将其纳入了新安营的工坊,做了一名匠人。如今,倒成了一段佳话。”
郭嘉说完,端起茶杯,等着看林阳的反应。
在他想来,这种奇闻异事,澹之听了,定然会抚掌称妙。
谁知道林阳听完,脸上的确是看的到兴奋,可半天没说话。
林阳拿指头在石桌上轻轻叩击,发出“笃、笃”的轻响,脑子里正在翻书。
“此人,是何方人士?”林阳开口问道。
“听令君所言,乃扶风人士,因战乱流落至此。”
扶风!
这两个字一入耳,林阳的心脏猛地一跳。
这人,莫非是?
他脑海里那本【历史篇章】的书页,哗啦一下翻到了某一页,一个名字清晰地浮现出来。
马钧,字德衡,雍州扶风人。
三国时期最顶尖的发明家、机械大师。
这个人,在林阳的记忆里,简直就是个bUG级别的存在。
后世称他为“天下之名巧”,可不是白叫的。
他改良过诸葛亮的连弩,能让连弩的威力与射速倍增。
他发明了能日行千里的“记里鼓车”,还有无论车子怎么转,车上木人手指永远指向南方的“指南车”。
他甚至还造出了能模仿百戏的“水转百戏图”,那可是古代版的机器人总动员。
而他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将当时笨重低效的“翻车”,也就是龙骨水车的雏形,改良成了可连续提水的高效率灌溉工具。
是了。
林阳脑子里“咯噔”一下。
龙骨水车!
他猛地想起来,自己当初随口胡诌,献上的那个“龙骨水车”之法,不正是马钧在历史上的杰作吗?
自己“发明”的龙骨水车,而它的真正主人,却成了那个修好它的人。
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这算不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
“奉廉兄,”林阳压下心头的波澜,“那少年,姓甚名谁?”
郭嘉想了想,似乎在回忆荀彧当时随口一提的话。
“似乎......是姓马,单名一个钧,至于是何字,我便不记得了。”
果然是他!
这个时代,社会风气简单的概括,可以说是重儒学、轻百工。
马钧这样的人,为官者未必能重视,大部分只会觉得他有些奇淫技巧。
但在林阳眼里,可不一样!
这个名字在林阳心中的分量,瞬间飙升到了和郭嘉、荀彧一个级别。
一个时代,最缺的是什么?
人才!
能征善战的将军,是人才。
运筹帷幄的谋士,是人才。
而像马钧这样,能以一人之力,推动整个时代生产力进步的“技术大拿”,同样是人才!
自己虽然决定了要做那执棋之人,但也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
政治、军事,有曹老板和他手下那帮人去操心。
而这开民智、攀科技树的重任,自己一个人,怎么会有那精力?
可若是有了马钧......
林阳的眼睛越来越亮,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超越时代的奇思妙想,通过自己传授,可以借助他手,一件件变成现实。
改良的耕犁,能让屯田的效率再翻一番。
更高效的织机,能让曹军的军服、帐篷供应不再捉襟见肘。
还有那威力巨大的连弩,还有那神乎其神的攻城器械......
这些东西,若能提前几十年问世,那对于曹操统一天下的大业,将是多么恐怖的助力?
“此子乃一奇才也!”林阳不由感慨。
郭嘉一愣,他只是当个趣闻来讲,没想到澹之竟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能得澹之如此评价,看来此子当真不凡。不错,令君也是这般说,还说此子虽不善言辞,却于格物营造之术上,有天授之资。”
林阳点点头,表示赞同荀彧的说法,顺口道:
“兄长,可否将此子引荐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