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府内宅的备考生活,紧张中也不乏趣味。
老六乔兰菲和四房的乔海澜,年纪相仿,正是坐不住的年纪。
让她们规规矩矩练一个时辰的字,简直比登天还难。
这日,负责教习的老秀才让她们默写《千字文》的前八句。
乔兰菲咬着笔杆,眉头拧成了疙瘩,写着写着,竟把“天地玄黄”写成了“天池玄黄”。
旁边的乔海澜探头一看,噗嗤笑出声,结果自己手腕一抖,把“宇宙洪荒”的“洪”字,右边写成了“共”,成了“宇宙共荒”。
老秀才捻着胡须,看着这两份“杰作”,哭笑不得。
侍立在旁的青黛和丹霞也是忍俊不禁。
乔兰菁过来抽查时,看到这两份墨宝,也是莞尔。
她并未斥责,而是将两个小丫头叫到身边,指着错误之处,温声道:“菲儿,天地广阔,而非一池之水。澜儿,洪荒乃指远古混沌,水势浩大,这‘共’字从何而来?”
她随手用笔在纸上画出正确的字形,讲解字源典故,倒是让两个小家伙听得入了神,觉得这枯燥的文字似乎也没那么讨厌了。
乔兰蕊则展现出了惊人的定力。
她不仅文化课学得扎实,女红更是精益求精。
为了准备考核中可能需要的绣品,她主动向苏清韵要求增加练习时间。
素云和秋月轮番陪着,常常夜深了,她房里的灯还亮着,纤细的手指飞针走线,绣出的花鸟鱼虫愈发灵动。
“五妹,歇歇吧,仔细眼睛。”乔兰心时常过来探望,看着妹妹如此用功,又是心疼又是骄傲。
“大姐,我不累。”乔兰蕊抬起头,眼眸亮晶晶的,“二姐说得对,多学些本事,心里踏实。我想绣一幅好的,让书院的先生们也看看,我们乔家的女儿,不止会读书。”
她的勤奋也感染了乔兰菲和乔海澜,两人虽仍偶有偷懒,但比之初时,已是进步良多。
与此同时,张文瑾在户部的差事也渐渐上了手。
他顶着礼部尚书公子的名头,却无半分纨绔之气,做事勤勉,为人谦和。
户部王主事因着乔仲远的关系,对他倒也多有指点。
这日,张文瑾被分派协助核算一批江南漕粮的入库与损耗。
账目繁杂,涉及数目庞大。
他并未敷衍了事,而是带着小厮,亲自去仓廪核对,将往年同期数据、运输损耗惯例、乃至近期天气影响都考虑了进去,仔细比对,竟真让他发现了几处不甚合理的虚报和积年小漏洞。
他并未声张,而是将发现的问题、相关数据佐证以及改进建议,条理清晰地写成了一份文书,呈给了自己的上官——户部一位姓孙的郎中。
孙郎中起初并未在意,随手翻看,越看越是心惊。
这份文书数据详实,论证严谨,建议中肯,绝非混日子的庸才能写出来的。
他特意召来张文瑾问询,张文瑾对答如流,对其中细节了然于胸。
“后生可畏啊!”孙郎中心中暗赞,面上却不露声色,只勉励了几句,“做得不错,心思缜密。此事我已知晓,会酌情处理。”
虽未立刻有嘉奖下来,但张文瑾踏实肯干、能力不俗的名声,却在户部底层官吏中悄悄传开了。
这比他靠着父亲名头横行,更让人高看一眼。
休沐日,张文瑾终于又寻了机会,递帖子拜访乔府。
这次他心态已然不同,少了忐忑,多了几分沉稳自信。
在花厅与乔仲远、苏清韵叙话时,他能坦然说起在户部的见闻,谈及漕粮核算之事,虽言辞谦逊,但那份于细微处着手的认真和得出的见解,还是让乔仲远微微颔首。
乔兰心带着素云在一旁奉茶,听着他言谈,看着他眉宇间的神采,心中甜意暗生。
他果然是在努力,而且,做得很好。
张文瑾告退时,苏清韵照例让乔兰心相送。
走在连接前院与内院的回廊下,张文瑾看着身旁亭亭玉立的心上人,低声道:“兰心,我会继续努力,定不让你失望。”
乔兰心垂眸,轻轻“嗯”了一声,声音细若蚊蚋,却清晰地传入张文瑾耳中,让他心头一热,只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乔家姐妹在书山学海中跋涉,张文瑾在宦海初程中奋进,各自努力,却又彼此关联,共同描绘着属于他们的京城画卷。
而这份欣欣向荣的景象,落在某些有心人眼中,却愈发显得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