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大营之中,虽因阵斩黄盖、潘璋,士气高涨,但有探子回报最新军情:“禀主公,江东水军都督朱治,已率两万水军及大量粮草辎重,进入柴桑水寨!”
吕布听罢,眉头微皱,挥退探子,对帐内众人道:“诸位都听到了。虽阵斩黄盖老儿,挫敌锐气,然则太史慈、朱治援军已入柴桑,太史慈收拢败兵,加之周泰、凌操等将,柴桑守军兵力反而更胜之前,柴桑……急切之间,怕是难以攻下了。”
帐内一时沉默,诸葛亮轻摇羽扇,沉吟片刻后,率先打破沉寂:“主公,柴桑已成僵局。我方虽暂不能下,然张绣将军已据庐陵,兵锋直指豫章。亮以为,或可暂缓对柴桑之攻势,主力南下,与张绣将军合兵一处,先取豫章郡。豫章若下,则我军对江东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局势可大为改观。”
诸葛亮此议,可谓稳妥之策。然而,坐在诸葛亮身旁,其貌不扬的庞统却微微摇头,他看向吕布,声音不高却语出惊人:“孔明之策,虽稳,却恐迁延日久。主公莫忘,周瑜周郎此刻正在会稽平叛!若待其迅速剿灭孙暠,整合兵马,挥师来援,届时我军顿兵坚城之下,形势将急转直下!”
吕布闻言,神色一凛,这正是他内心深处最大的担忧。他目光锐利地看向庞统:“士元既如此说,可有良策?”
庞统站起身来,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手指直接越过了柴桑,点向了东北方向,那个标志着江东权力中心——秣陵的位置。“主公,统确有一计,行险而求速胜!只是……此计颇为凶险,非大魄力、大决心者不可用也。”
帐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庞统身上。吕布沉声道:“士元但说无妨!”
庞统深吸一口气,清晰地说道:“太史慈战略必然是凭借柴桑坚固城防,拖住我军主力,等待周瑜回援。他绝不会再轻易出战。我军若继续在此纠缠,正中其下怀。”他手指重重地点在秣陵之上,“然太史慈、朱治此番援救柴桑,尽起吴郡、丹阳之精兵,此刻秣陵、吴郡一带,必然守备空虚!孙权所能倚仗者,不过长江天险与周瑜之援军耳。”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吕布:“我军何不效仿昔日项羽破釜沉舟、韩信暗度陈仓之故智?留下部分兵马,多立旗帜,虚张声势,继续牵制太史慈。主公则亲率大军主力,偃旗息鼓,绕开柴桑,沿江南岸疾进,避开江东水军主力巡逻区域,直扑秣陵!打孙权一个措手不及!”
此言一出,帐中皆惊!诸葛亮和徐庶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庞统继续道:“此计之要,在于一个‘奇’字,一个‘快’字!攻其治府,且出其不意!若能一举攻克秣陵,擒获孙权,则江东群龙无首,可不战而定!届时周瑜纵有通天之能,亦回天乏术!”
但他话锋一转,面色凝重:“然此计凶险之处亦在于此。我军绕过柴桑,深入敌境,粮道必然被断,无法维持长久补给。此行,需轻装简从,携带少量粮草,就地筹措部分,但主要需速战速决,必须在粮尽之前,攻克秣陵!否则,前有坚城,后有柴桑守军与可能回援的周瑜,我军将陷入绝境!可谓孤注一掷!”
帐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庞统这大胆至极的计策所震撼,目光齐齐投向吕布,等待他的决断。
吕布双目微闭,脑海中飞速权衡着利弊。庞统的计策无疑极其冒险,一旦失利,深入敌境的主力大军将面临灭顶之灾。但正如庞统所言,继续顿兵于柴桑坚城之下,等周瑜大军回援,局势将更加被动。破局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出其不意,直捣黄龙!
这时,一直沉默的徐庶缓缓开口,他先是向庞统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随后对吕布说道:“主公,士元此计,虽险,却实为打破目前僵局之上策!江东之精华,尽在吴会,其根基在于孙权坐镇之秣陵。若能以雷霆之势兵临城下,其震动远非一城一地之失可比。”
他话锋一转,补充道:“然,为策万全,庶以为,需调遣部分水军协同行动。主力奔袭的同时,可命甘宁、文聘将军抽调部分精锐战船,沿江伴行,或于江北择地策应。如此,即便陆路攻势受挫,一时未能攻克秣陵,我军亦不至于陷入绝境,尚可借助水军之力,迅速渡过长江,北撤至淮南境内。此举,可为我奇袭大军留一条退路,免去后顾之忧。”
徐庶的补充,如同给庞统那过于冒险的计划加上了一道保险,让此计的可行性大增。
吕布之前的犹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决断与豪情。他霍然起身,声如洪钟:“好!好一个‘孤注一掷’!士元此计,正合我意!若事事求稳,如何能成不世之功?当年项羽破釜沉舟,方能大破秦军;今日我吕布,便行此险招,直取秣陵,与那孙权小儿见个真章!”
他目光扫过帐内众将,看到黄忠、魏延等人脸上虽有凝重,但更多的却是被激起的昂扬战意,心中更是大定。
“元直所虑周全,水军策应,确有必要!”吕布当即下令,“来人!”
帐外亲兵应声而入。
吕布沉声吩咐:“即刻选派得力之人,乘坐快船,连夜渡江,前往对岸我军水寨,传我将令:召甘宁、文聘,速来大营议事!有紧急军务相商,不得有误!”
“得令!”亲兵领命,快步离去。
吕布重新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长江南岸,划过柴桑,直指东北方向的秣陵,对帐内众人道:“诸位,且稍安勿躁,待兴霸、仲业至此,再详细商议进兵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