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17章:松山杏山筑铜墙

锦州城头重新飘扬的大明龙旗,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北伐大军的血脉。捷报传开,从宁远到山海关,从朝堂到市井,一片欢腾。然而,在这胜利的喧嚣背后,真正的决策者们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冷静和清醒。

宁远,平虏大元帅行辕。

张世杰的目光越过眼前欢呼雀跃的报捷使者,落在了那幅巨大的辽东舆图上。锦州的陷落,只是砍断了清廷在辽西的一只臂膀,其心脏——沈阳,依旧在松山、杏山这两颗獠牙的护卫之后,强劲地搏动着。

“大帅,锦州已下,我军士气如虹!是否应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松山、杏山?”一名年轻的参谋官难掩兴奋地建议道。

张世杰缓缓摇头,手指精准地点在松山和杏山的位置。“骄兵必败。锦州之胜,在于‘稳’字。松山、杏山,比锦州更险,守军更多,且多尔衮、豪格主力犹在。若因胜而骄,冒然轻进,正中了他们下怀。”

他转过身,看向麾下核心将领与幕僚,声音沉稳而有力:“锦州模式,便是北伐的圭臬!下一步,对松山、杏山,依旧采取‘稳步推进,堡垒合围,火力决胜’之策!而且,要做得比锦州更彻底,更坚固!”

他目光扫过李定国、刘文秀、以及刚刚立下大功的祖大寿:“传令三军,休整三日,犒赏有功将士。三日后,主力前移,目标——松山、杏山!本帅将亲临前线,督建攻城阵地!”

“末将遵命!”众将齐声应诺,脸上充满了对接下来大战的期待与信心。

三日后,庞大的明军主力如同苏醒的巨龙,开始从锦州、塔山等多个方向,向着松山、杏山缓缓逼近。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军那杆绣着“张”字的帅旗,也随着大军一同北上。

张世杰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士气。他没有选择在后方安全的锦州城遥控指挥,而是直接将行辕设在了距离松山不到二十里的一处高地,这里被命名为“望虏岗”。

站在“望虏岗”上,松山、杏山两座依山而建、互为犄角的坚城清晰可见。山势险峻,城防坚固,远非锦州可比。城头上清军旗帜密布,巡逻士兵的身影隐约可见,透着一股森严的气息。

“果然是一块硬骨头。”张世杰放下千里镜,对身旁的李定国和祖大寿说道。

“大帅,松山守将主要是豪格,杏山则是多尔衮心腹把守。两城之间有一条峡谷通道,可互相支援。地形利于防守,不利于我军展开。”李定国禀报道。

祖大寿补充道:“而且经过锦州一役,多尔衮和豪格必然更加警惕,想要复制穴地爆破,恐怕难度极大。”

张世杰点了点头,目光深邃:“无妨。我们本就不指望奇袭。要的,就是堂堂正正,以泰山压顶之势,碾碎他们!”

他当即下令,召开前线军事会议。在临时搭建的中军大帐内,张世杰对着沙盘,做出了详细的部署。

“工兵营,作为全军先锋!”张世杰点将工兵营统领石根,“我给你双倍民夫和物料,你的任务,不是在城下挖一条地道,而是要在松山、杏山外围,给本帅挖出一座‘地上之城’来!”

他手指在沙盘上划出巨大的弧形:“以此地为起点,环绕两城,构筑三道连续的、相互连接的堡垒防线!壕堑要更深,土墙要更厚,炮位要更多!每一座堡垒,都要能独立支撑,又能相互火力支援!我要让松山、杏山,彻底变成孤岛!”

“末将领命!”石根黝黑的脸上满是坚毅,锦州的成功让他信心倍增。

“炮兵,”张世杰看向随军的格物院火炮专家和炮兵将领,“所有‘破城铳’,全部前移!在堡垒防线后方,选择最佳射界位置,构筑主要炮兵阵地。‘霹雳炮’分散配置在各堡垒中。集中全军最好的炮手,成立‘重炮旅’,由本帅直接调遣!我们的火药,要足够把松山、杏山的山头削平一层!”

“是!大帅!”

“步兵各镇,轮流参与筑垒,并负责外围警戒,严防敌军出城破坏!”

“骑兵,游弋外围,扩大侦察范围,确保后勤畅通,并警惕蒙古方向可能的援军!”

一条条命令清晰明确,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松山、杏山外围,变成了一片巨大的、喧嚣的工地。数以万计的明军士兵和民夫,在工兵的统一指挥下,开始了规模远超锦州时期的土木作业。

这一次,明军的筑城技术更加娴熟,效率更高。壕堑挖掘的深度和宽度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挖出的泥土被直接用来夯筑高大的土墙,土墙外层还用砖石和木栅进行了加固。一座座堡垒不再是孤立的据点,而是通过交通壕和支援火力点连成了一体,形成了具有极强韧性的纵深防御体系。

张世杰每日都会亲临筑垒一线巡视。他并非走马观花,而是会仔细检查壕堑的深度、土墙的夯实度、炮位的射界是否开阔。他甚至会亲自跳下壕堑,用手丈量,用脚踩实。

有一次,他发现一段新筑的土墙夯得不够结实,立刻沉下脸,将负责的工头叫来。

“这墙,挡得住建奴的箭,挡得住他们冲锋时的撞击吗?”张世杰用手拍了拍土墙,簌簌落下的土屑让工头面如土色。

“大帅……小的……小的立刻让人返工!”工头汗如雨下。

“不是返工!”张世杰厉声道,“是推倒重来!记住,你们手里垒砌的每一块土,都关系到身后袍泽的性命!谁敢懈怠,军法无情!”

此事传开,所有参与筑垒的官兵和民夫无不凛然,再不敢有丝毫马虎。整个筑垒工程的质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此同时,庞大的炮兵群也开始在前沿阵地后方展开。一门门沉重的“破城铳”被骡马和人力艰难地拖拽到预设炮位,工匠们忙着加固炮基,测算射角。弹药堆积如山,覆盖着防雨的油布。

站在“望虏岗”上放眼望去,明军的包围圈如同一道不断收紧的钢铁绞索,又像是一只正在编织巨网的蜘蛛,耐心而致命。堡垒如林,旌旗如海,一股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松山城头,豪格和多尔衮(两人因战事紧迫,暂时同在松山商议)望着城外那日新月异、规模宏大的明军工事,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这张世杰……是打算用土把我们埋了吗?!”豪格又惊又怒,一拳砸在城垛上。他从未见过如此“赖皮”的打法,不跟你正面交锋,就是不停地挖沟筑墙,让你空有武力无处施展。

多尔衮眼神阴鸷,心中同样震撼。明军这种完全依靠国力和组织能力,步步为营的打法,恰恰击中了清军的软肋。他们擅长的是机动、突袭、野战,而不是这种笨拙却无比坚实的消耗战。

“不能坐以待毙!”多尔衮咬牙道,“必须想办法破局!否则,松山杏山,就是下一个锦州!”

然而,望着城外那密密麻麻、防御森严的明军堡垒链,以及堡垒后方那若隐若现的庞大炮群,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在他心底悄然蔓延。

张世杰用他的行动,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他不追求速胜,他要的,是绝对稳妥的、毫无悬念的碾压。

在这铜墙铁壁般的包围和日益沉重的压力下,松山、杏山这两座孤城,还能支撑多久?城内的清军,那本就不稳的军心,又能维系几时?

一场意志与实力的终极较量,在这辽西大地上,悄然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灭世武修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游戏民国无渊大地万古神尊云澜乱世志我在明朝当国公汉天子我横扫异族时,三国诸侯还在摸鱼进击的刘备大明:朱元璋,咱家老五杀疯了万古杀帝北隋军神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人在水浒,正在造反当东方文化主宰世界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公子千秋苏厨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天下第一权臣暴君的粉嫩娘亲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大明闲人大秦海晏:嬴傒复辟记开局给古人播放九叔电影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封州王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公主,快请陛下赐婚吧诸侯争夺天下,你却偷偷发展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大秦镇王侯汉威四海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抗战之还我河山我在大宋贩卖焦虑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清泉明月大明铁骨大明武帝崇祯宋时行饥荒年,我靠投喂女帝,成为全球首富!
天才小说搜藏榜:闯旗大唐面首开局侠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煌煌帝国之大秦你呀就缺一味药三国之制霸寰宇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捡个王爷来种田武林帝国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你和本侯提和离,我转头娶公主枭起传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三国:刘备抛弃?我截胡糜夫人明末枭臣逍遥小里正三国之龙战八方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大唐极品闲人边荒枭龙大唐之最强驸马火爆爱妃开天鸿蒙诀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抗日小山传奇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大唐神级太子他逃她追,王妃逐渐黑化富婆启动计划迁徙的三国城堡万世秦疆大明1642长安烬长月烬明超次元战争游戏天灾年,我囤养了古代女将军塑晋锦衣卫创始人沙雕网友援北伐帝国猛将策马大明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三国之吕布天下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黄浦江的潮声开局明末建基业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东汉:格物致癫鬼才汪臧海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我,张角,开局祈雨被系统坑哭了我在明朝开连锁便利店九鼎圣王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局三国从赵云他哥开启诸天称霸女人越多我越强,先给我来十八个白马大祭师我当皇帝那些事儿大唐状元赘婿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帝业从捡垃圾开始五世同堂记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水浒宋江,开局我现在火气很大啊大唐:开局暴打宇文化及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重生1949海外争霸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再造山河三十年诗剑双绝,先揽芳心后揽江山大明博弈靖康逆转:易枫传梦主:从拾荒开始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朕的大学时代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明第一权术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