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清风观。
夜凉如水,万籁俱寂。山巅的观星台上,夜风拂过,带着远山草木的清新气息。
唐婉茹裹了裹身上略显单薄的衣衫,依旧一丝不苟地调整着眼前那架黄铜打造的简易窥管——这是蜀王太妃心爱之物,特许她夜间使用。
这是她每日的功课,也是她最大的乐趣。浩瀚的星空在她眼中,并非冰冷的光点,而是一幅充满奥秘与指示的巨大画卷。
师父们常说,星象关乎天命,关乎人世沉浮,需怀敬畏之心。
突然,她的动作顿住了。
在西南方的天幕之上,紫微垣的边缘,一点异样的光华毫无征兆地刺入她的眼帘。
那光芒初时微弱,如同萤火,但转瞬之间,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明亮、稳定,最终凝聚成一颗光华璀璨、隐隐带着尊贵紫气的星辰!
“这……这是……”唐婉茹眨了眨眼,几乎以为自己眼花了。她连忙揉了揉眼睛,再次凑近窥管,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确认方位。
没错!就在那里!一颗全新的、绝不应该出现在那个位置的帝星!
她的小嘴微微张开,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
按照太妃娘娘和观主师父的教导,帝星象征人间帝王,其位稳固,光华有其定数。
除非……除非王朝更迭,天命转移,否则绝无可能出现新的帝星。
她下意识地、几乎是本能地将视线猛地转向天空中原本那颗帝星的位置——代表当今大齐天子的那一颗。
然而,映入她眼帘的景象,让她更加困惑了。
那颗原本的帝星,依旧高悬于中天,光芒稳定,熠熠生辉,没有丝毫黯淡、摇曳的迹象!甚至……仔细观察,其光华似乎比往日更为润泽明亮了几分。
一颗在西南方突然崛起的、带着勃勃生机的崭新帝星。
一颗依旧稳坐中天、毫无衰败之象的原有帝星。
两星同辉,光芒并存,各自照耀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穹。
“怎么会这样?”唐婉茹彻底懵了,秀气的眉头紧紧皱起,小声地自言自语;
“我看错了吗?一定是看错了……一颗帝星对应一位君主,这是天地至理呀。怎么会……怎么会同时出现两个呢?难道……是我刚才偷吃的那块桂花糖,甜得眼花了?”
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心里七上八下,既害怕是自己学艺不精闹了笑话,又隐隐觉得刚才那惊鸿一瞥真实无比。在原地纠结了片刻,她最终还是决定去请教师父们。这么奇怪的事情,她小小的脑袋瓜实在想不明白。
她小跑着来到观主静修的精舍外,又转身去了蜀王太妃暂居的院落,将两位长辈都请到了观星台。
“师父,太妃娘娘,你们快看那里!”她指着西南方的那颗新星,语气急切又带着几分不确定,“那颗星……是、是帝星吗?我是不是看错了?”
清风观观主与蜀王太妃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两人的脸色几乎在瞬间同时沉凝下来。
她们修为高深,见识广博,只一眼,便确认了唐婉茹没有看错。
那确确实实是一颗新生的帝星!其势虽初成,却已有紫气环绕,光华之盛,直逼中天之主!
“双帝同耀,紫薇并悬……”观主低声沉吟,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古籍中……从未有过确切记载。”
蜀王太妃缓缓接口,语气同样沉重:“通常新帝星起,旧帝星必黯,此乃天命流转,新旧交替之兆。如今……旧星依旧灿烂,新星却已勃发……这……”
两位高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惊与不解。
这天象,完全违背了她们所知的常理!一国之内,怎会同时出现两位天命所归的君主?
这预示着什么?是天下即将陷入双雄并立的纷争,还是……某种更为奇特的、超越她们认知的变局正在发生?
这些话,关乎国本,牵动天下,太过惊世骇俗,是绝不能对外人道的天机。
沉默在观星台上蔓延。良久,蜀王太妃的目光缓缓转向一旁正因为师父们的严肃而显得有些不安的唐婉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微光。
她与观主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已然意会。
观主清了清嗓子,对唐婉茹说道:“婉茹,天象示警,玄机莫测。西南方向……或有异数。你既已观测到此星,便是与这段因果有了牵连。”
蜀王太妃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地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你收拾一下行装,不日便动身,前往西南南疆之地,去亲眼看一看,那片土地上,究竟生了怎样的变数,出了何等的人物。”
“啊?去南疆?”唐婉茹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放出单纯而兴奋的笑容,“好呀好呀!我早就想出去看看了!”
她完全没意识到这背后关乎天下大势的沉重考量,只当是一次有趣的远行。
看着雀跃不已的徒弟,清风观观主与蜀王太妃再次对视,眼中忧虑更深。让这个心思纯净如白纸的孩子去接近那可能搅动天下的风暴中心,是福是祸,她们亦难以预料。
但天意既然让她看到了这“双帝同辉”之象,或许,她的赤子之心,正是解开这个旷古谜团的一把独特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