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凌晨4时的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气温低至-25c,凛冽的寒风卷着沙砾呼啸而过,在枯黄的草原上划出一道道沟壑。这里被联盟选定为载人登月协同演练的核心区域——连绵的沙丘模拟月背环形山地貌,稀疏的低矮灌木复刻月面崎岖地形,而提前布设的灵能干扰场,则完美还原了月背复杂的灵能环境。此刻,10支身着黑色灵能作战服的突击小队正整齐列队,如同蛰伏的猎豹,等待着出征的指令。
每支小队由5名觉醒者组成,人均配备灵能动力靴、灵钛合金战术盾、极阳灵能步枪和便携式急救包,头盔内置灵能通讯器和夜视仪,作战服采用石墨烯-氮化硼异质结材料,既耐低温又能屏蔽部分灵能干扰。陈阳站在队伍最前方,一身黑色作战服上绣着银色的突击小队徽章,腰间别着灵能自卫枪,目光扫过面前的队员,声音在寒风中格外清晰:“本次演练模拟月背100公里灵能机动、隐蔽突袭仙族据点、伤员撤离全流程,目标是验证登月后灵能小队与机甲的协同防御能力。记住,这里的每一粒沙砾都可能是‘敌人’,每一次灵能消耗都要精准计算,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零失误完成任务!”
他抬手看了看手腕上的灵能战术表,上面显示着实时灵能浓度、环境温度和路线规划:“演练路线已上传至每个人的头盔终端,全程设置5个灵能补给站,每20公里一个,由林岚团队负责部署快速充能器。终点是马宏司令设置的模拟仙族据点,那里有灵能护盾、哨塔和‘敌方’守卫,我们要在不触发警报的前提下完成突袭,最后携带模拟伤员撤离。”陈阳顿了顿,加重语气,“特别注意,演练全程可能遭遇突发灵能干扰和极端天气,所有人必须严格遵守战术纪律,听从指挥,明白吗?”
“明白!”10支小队齐声回应,声音洪亮,穿透了呼啸的寒风。
凌晨5时,天刚泛起鱼肚白,演练正式启动。陈阳一声令下,10支小队如同离弦之箭,朝着第一个目标点疾驰而去。灵能动力靴启动时发出轻微的嗡鸣,鞋底的灵能晶体释放出柔和的蓝色光晕,为队员提供额外的推进力,让他们在松软的沙丘上也能保持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陈阳带领的第一小队冲在最前方,他一边奔跑,一边通过头盔终端记录着队员的灵能消耗数据:“队员A灵能消耗12%,动力靴输出稳定;队员b灵能消耗15%,战术盾处于待机状态;整体灵能储备85%,符合预期。”
灵能机动的关键在于平衡速度与能量消耗。月背灵能稀薄,无法像地球一样随时补充,因此每一次灵能输出都要精打细算。陈阳不断通过通讯器调整战术:“前方进入沙丘密集区,切换至低功耗模式,灵能动力靴输出功率降低30%,利用地形惯性滑行,节省能量!”队员们立刻响应,灵能动力靴的光晕变暗,脚步放缓但节奏不变,如同行云流水般穿梭在沙丘之间。
与此同时,位于20公里处的第一个灵能补给站内,林岚正忙着最后的调试。补给站是一个模块化的白色帐篷,内部搭载着3台快速充能器,外形如同小型饮水机,顶部的灵能接收天线正缓慢旋转,捕捉着空气中的游离灵能。“快速充能器采用轴子场探测器捕捉暗物质,通过量子芝诺效应冻结暗能量粒子,转化为可用灵能,3分钟即可将灵能电池从0充至100%。”林岚一边检查充能器的参数,一边向助手解释,“每台充能器配备两个充能接口,同时支持两名队员充电,灵能转化率达85%,完全能满足小队快速补给的需求。”
她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滑动,屏幕上显示着充能器的运行状态:“灵能存储量98%,输出电压稳定,低温适应模式已激活,-30c环境下可正常工作。”林岚抬头望向远处的沙丘,通过监控画面看到第一小队正快速接近,立刻下令:“准备迎接第一小队,检查充能接口,确保零故障!”
清晨7时,第一小队顺利抵达第一个补给站。队员们脸上带着疲惫,呼出的白气在低温中瞬间凝结,但眼神依旧坚定。“按顺序充电,每人3分钟,同时检查装备状态!”陈阳下令,队员们立刻有序排队,将作战服上的灵能接口与充能器连接。蓝色的灵能流顺着接口涌入作战服的能量核心,头盔终端上的灵能储备数值快速攀升,从60%一路涨到100%。
“队长,我的灵能步枪瞄准镜有点偏移!”队员c报告。
陈阳立刻上前检查,发现是低温导致的轻微形变,他从战术包中拿出灵能校准器,对准瞄准镜的调节旋钮:“这是月背低温环境的常见问题,用灵能校准器重置参数即可。”校准器发出微弱的红光,扫描瞄准镜后,参数自动修正,“好了,再试一次。”队员c举起步枪瞄准远处的目标,精准命中,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林岚在一旁记录着充能数据:“第一小队平均充能时间2分45秒,灵能储备恢复至100%,装备状态良好,可继续推进。”她通过通讯器向陈阳汇报,“前方30公里处有灵能干扰带,建议切换至加密通讯频道,同时开启战术盾的抗干扰模式。”
“收到!”陈阳带领小队再次出发,头盔终端自动切换通讯频道,战术盾表面泛起淡淡的蓝光,进入抗干扰状态。
接下来的40公里,小队遭遇了更复杂的地形——连绵的低矮山丘和布满碎石的沟壑。这里的地形模拟月背的陨石坑区域,高低落差达10米,碎石下面可能隐藏着“陷阱”(模拟月背的塌陷区)。陈阳放慢速度,让队员们呈楔形队形推进,前方队员用灵能探测器扫描路面,确认安全后再前进。“队员d,用灵能步枪发射探测弹,确认前方沟壑是否有埋伏!”陈阳下令。
队员d立刻举起步枪,扣动扳机,一枚没有杀伤力的探测弹呼啸而出,击中沟壑底部后释放出蓝色的灵能烟雾,烟雾扩散后,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信号。“安全!”队员d汇报。陈阳点头:“全队快速通过,注意保持间距,防止触发连锁陷阱!”
小队成员如同猿猴般灵活,借助灵能动力靴的辅助,轻松跃过沟壑。陈阳的灵能战术表上,灵能消耗数据更新为:“全程40公里,平均灵能消耗35%,装备无故障,人员状态良好。”他将数据实时同步至地面指挥中心,同时提醒队员:“下一个补给站还有20公里,大家注意节省能量,接下来的路段灵能干扰会更强。”
上午10时,10支小队陆续抵达第三个补给站。此时,天空中的云层开始加厚,风力逐渐增大,气温进一步下降至-30c。林岚发现部分充能器的灵能接收效率有所下降:“报告陈队,受环境灵能波动影响,充能器接收效率降低10%,充能时间需要延长至3分30秒。”
“没问题,让后续小队提前做好准备,合理安排充电顺序,不要扎堆。”陈阳回应,同时检查着自己的灵能稳定手环,上面的同步率数值稳定在90%,“另外,让队员们检查手环参数,开启低温保护模式,防止灵能紊乱。”
林岚立刻调整充能器参数,同时通过通讯器通知所有小队:“充能时间延长30秒,充电时关闭非必要设备,集中能量补给。灵能稳定手环参数已更新,自动适配低温环境。”她蹲在充能器旁,用灵能探测仪检查接口,确保没有接触不良的情况,“所有充能器已调整完毕,可正常使用。”
经过短暂的补给,小队再次出发。此时,天空已经完全阴沉下来,狂风卷着沙砾打在战术盾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陈阳通过头盔终端观察着天气变化:“预计1小时后有暴雪,大家加快速度,在暴雪来临前抵达第五个补给站,也就是突袭前的集结点!”
队员们立刻加快节奏,灵能动力靴的输出功率提升至80%,在狂风中艰难前行。陈阳的灵能战术表上,灵能消耗数据开始快速上升:“50公里处,灵能消耗55%,环境灵能浓度下降至30标准单位,低于地球平均水平。”他提醒队员,“尽量减少灵能武器的待机功耗,战术盾只在必要时开启,保存能量应对突袭。”
中午12时,10支小队终于在暴雪来临前抵达第五个补给站,也就是模拟仙族据点附近的集结点。这里距离终点还有10公里,周围是茂密的低矮灌木,正好可以隐蔽待命。陈阳让队员们原地休整,自己则通过头盔终端连接地面指挥中心,与马宏取得联系:“马司令,第一小队已抵达集结点,请求确认模拟据点的最新情况。”
马宏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带着一丝赞许:“不错,比预定时间提前了20分钟。模拟据点设有三层灵能护盾,外层为电磁防护,中层量子纠缠屏障,内层暗物质引力场,与仙族主力舰的护盾结构一致。据点内有10个模拟哨塔,配备灵能探测仪,还有20名‘敌方’守卫,手持灵能武器,巡逻周期为15分钟。你们的任务是突破护盾,摧毁核心控制塔,然后携带2名模拟伤员撤离。”
马宏顿了顿,补充道:“我在据点内设置了灵能信号屏蔽器,通讯距离会受限,你们需要依靠自身的战术配合完成任务。另外,据点周围埋设了感应地雷,触发后会激活警报,增加撤离难度。”
“收到!”陈阳挂断通讯,立刻召集各小队队长开会,“现在分配任务:1-3小队负责突破灵能护盾,使用灵能爆破弹炸开缺口;4-6小队负责摧毁哨塔和信号屏蔽器,为通讯和撤离扫清障碍;7-10小队负责突袭核心控制塔,抓捕‘敌方’首领,同时寻找模拟伤员。行动时间定在下午1时,趁‘敌方’换班的间隙行动,明白吗?”
“明白!”各小队队长齐声回应,随后返回各自队伍,传达战术部署。
下午1时,暴雪如期而至,鹅毛般的雪花夹杂着沙砾,能见度不足5米。这正是突袭的最佳时机——暴雪可以掩盖脚步声和灵能波动,干扰“敌方”的探测。陈阳一声令下,10支小队分成三组,向模拟据点悄悄摸去。
1-3小队的队员携带便携式灵能爆破弹,匍匐前进至护盾边缘。这种爆破弹采用多频灵能技术,可针对不同护盾频率调整能量输出。“外层护盾频率0.8mhz,匹配爆破弹参数!”小队队长低声下令,队员们立刻调整爆破弹的频率旋钮,随后将爆破弹贴在护盾上,按下延时引爆按钮,迅速撤离。
“3、2、1,引爆!”随着一声闷响,蓝色的灵能爆炸光芒在暴雪中闪过,外层电磁防护盾如同破碎的玻璃般瓦解。紧接着,中层量子纠缠屏障暴露出来,队员们立刻换上针对1.7mhz频率的爆破弹,再次引爆,屏障瞬间崩溃。内层暗物质引力场的破解难度最大,队员们将三枚爆破弹同时贴在不同位置,同步引爆,引力场出现紊乱,最终在强大的能量冲击下打开了一个直径5米的缺口。
“护盾突破!”通讯器中传来汇报,陈阳立刻下令:“各小队按计划行动,注意隐蔽!”
4-6小队迅速冲进缺口,利用哨塔之间的盲区快速移动。灵能哨塔上的探测仪在暴雪和灵能干扰的双重作用下,探测范围大幅缩小,队员们借助战术盾的掩护,接近哨塔底部,用灵能步枪精准射击哨塔的能量核心,一个个哨塔相继瘫痪。与此同时,队员们找到信号屏蔽器的位置,用灵能切割器将其摧毁,通讯恢复正常。
7-10小队则直扑核心控制塔。控制塔高10米,周围有4名“敌方”守卫巡逻。队员们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两名队员故意制造声响,吸引守卫注意力,另外两名队员从侧面迂回,用灵能麻醉弹将守卫制服。随后,队员们冲进控制塔,与内部的“敌方”守卫展开激战。灵能步枪的枪声、战术盾的碰撞声在塔内回荡,队员们配合默契,交替掩护,很快控制了局面,成功“抓捕”了“敌方”首领。
“核心控制塔已占领,发现模拟伤员!”队员们汇报,随后将两名穿着红色标记服的模拟伤员抬上便携式担架。
就在这时,意外突然发生。暴雪越来越大,风速达到每秒20米,灵能通讯器突然发出刺耳的杂音,随后信号完全中断。“通讯中断!”陈阳的头盔终端上,所有小队的信号都变成了红色,“该死,暴雪导致灵能信号衰减,通讯链路断了!”
没有了通讯,各小队失去了联系,无法协调撤离。陈阳立刻冷静下来,想起了特训时的应急方案——灵能手语。这种手语并非简单的手势,而是通过灵能作战服上的微型灵能发射器,在手势动作的同时释放特定频率的灵能波动,即使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短距离交流。
陈阳立刻做出一系列手势:左手握拳举过头顶,代表“集结”;右手伸出三根手指,代表“三分钟后在缺口处集合”;随后手掌向下压,代表“保持隐蔽”。附近的队员看到后,立刻通过同样的方式将信号传递给其他小队。灵能手语在暴雪中快速传递,原本分散的小队逐渐向缺口处集结。
与此同时,地面指挥中心内,林岚发现了通讯中断的问题。“报告马司令,灵能通讯信号完全中断,10支小队失去联系,推测是暴雪导致的灵能信号衰减!”林岚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操作,试图恢复通讯,但屏幕上的信号波形图一片混乱。
马宏眉头紧锁:“月背经常出现类似的灵能干扰和极端天气,通讯中断是大概率事件,必须立刻解决!”
“明白!”林岚立刻启动备用方案,激活部署在演练区域的信号中继器。这种中继器采用引力波谐振腔技术,可在电离层中开辟临时通讯通道,不受灵能干扰和天气影响。“信号中继器激活,开始扫描小队位置!”林岚的眼睛紧盯着屏幕,“已捕捉到第一小队的灵能信号,正在建立通讯链路!”
信号中继器启动后,发出一道微弱的引力波,穿透暴雪和灵能干扰,找到了正在集结的小队。陈阳的头盔终端突然恢复了信号,林岚的声音传来:“陈队,通讯已恢复!我已调整中继器参数,扩大信号覆盖范围,你们可以正常通讯了!”
“太好了!”陈阳松了一口气,立刻通过通讯器下令:“所有小队,立即向缺口处集结,携带模拟伤员撤离!‘敌方’增援即将到达,速度要快!”
各小队迅速响应,抬着模拟伤员向缺口处撤退。此时,模拟据点的“敌方”增援已经赶到,灵能步枪的子弹在身边呼啸而过。陈阳带领队员们组成防御阵型,战术盾在前,灵能步枪在后,交替掩护撤离。“队员E,用灵能手雷阻挡追兵!”陈阳下令,队员E立刻抛出一枚灵能手雷,手雷爆炸后形成一道蓝色的灵能屏障,暂时阻挡了“敌方”的追击。
撤退途中,模拟伤员的“伤势”突然加重(预设情节),需要紧急处理。队员们立刻停下脚步,打开便携式急救包,利用灵能急救仪为“伤员”止血、稳定生命体征。灵能急救仪通过释放温和的灵能,促进细胞修复,在月背环境下能有效处理常见外伤。“伤员生命体征稳定,可以继续撤离!”急救队员汇报。
陈阳带领小队继续前进,终于在下午3时成功撤离至安全区域。此时,暴雪渐渐停歇,10支小队全员集结,模拟伤员也安全转移,演练圆满完成。队员们虽然浑身沾满了沙砾和雪花,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充满了兴奋和自豪。
陈阳检查着最终的演练数据:“全程100公里灵能机动,平均灵能消耗68%,补给站充能效率82%;隐蔽突袭成功率100%,未触发警报;伤员撤离耗时45分钟,符合预期。”他将数据同步至地面指挥中心,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地面指挥中心内,马宏看着演练的实时画面和数据,对身边的张杰和林岚说道:“这次演练非常成功,灵能小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应急处置能力都达到了预期。陈阳记录的灵能消耗数据,为后续登月任务的能量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林岚的快速充能器和信号中继器,在极端环境下表现稳定,解决了月背补给和通讯的关键问题。”
林岚笑着回应:“快速充能器在低温和暴雪环境下,充能效率只下降了8%,比预期的好。信号中继器的引力波谐振腔技术,确实能有效抵御灵能干扰,接下来可以优化体积,方便登月携带。”
张杰补充道:“我已经将演练数据同步至全球灵能数据中枢,结合‘揽月-2号’的飞行数据和‘人皇-3型’的研发参数,正在优化灵能小队与机甲的协同算法,确保登月后能实现无缝配合。”
马宏点了点头,目光望向窗外的天空:“很好!这次演练为载人登月任务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接下来,我们要加快‘凌霄-3型’机甲的量产和地月通讯链路的测试,同时针对演练中暴露的问题,优化灵能设备和战术方案。月背的挑战远比演练复杂,仙族的威胁也从未远去,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不断完善准备工作,就一定能在这场探索与守护的较量中取得胜利!”
夕阳西下,四子王旗的荒漠被染上了一层金色。10支灵能突击小队正收拾装备,准备返回秦陵基地。他们的身影在余晖中拉长,如同一个个坚定的守护者,为即将到来的载人登月任务,默默积蓄着力量。而在遥远的月球背面,仙族的阴影依旧笼罩,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终将照亮这片沉寂的土地,开启太空探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