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城市尚未苏醒,但一场风暴已在无声中席卷。
警笛划破长空,红蓝灯光刺穿浓雾,数十辆特警车辆如铁流般压向城东一处不起眼的写字楼。
没有提前通报,没有媒体跟拍——这是一次代号“清源”的秘密行动。
“目标建筑三层至五层,确认为‘星启咨询’新据点,内部装有高频声波发射装置、脑电同步仪及AI情绪建模服务器。”小兰的声音透过耳麦传来,冷静得像一把出鞘的刀,“设备正运行第七阶段群体意识驯化程序,再晚十二小时,将完成首轮‘认知闭环’植入。”
话音未落,破门锤已轰然撞开主门。
现场如同一座精密的精神实验室:密闭冥想室排列整齐,墙上投影着柔和光晕;数百个头戴式接收器连接中央主机,循环播放那首被篡改的《归月吟》;而最深处的机房里,一排排硬盘闪烁着幽蓝冷光,存储着上万名参与者的心理弱点图谱与情绪波动曲线。
“找到了!”技术员猛地抬头,“这是他们的AI训练日志——系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感创伤自动生成‘救赎话术’,精准诱导信任,甚至能预测反抗概率并提前干预!”
与此同时,市检察院新闻发布厅灯火通明。
林检察官助理站上台前,手中文件厚重如碑。
镜头推近,标题赫然写着:《关于对“星启计划”组织者提起公诉的决定》。
“本案首次采用‘非物理性精神侵害’罪名。”他声音沉稳,掷地有声,“根据苏倾月女士提供的‘情绪干扰证据链’,包括心渊记录的情绪共振模型、音频频谱分析报告、受害者脑电异常数据等,我们有充分理由认定,该组织通过隐蔽技术手段实施大规模心理操控,严重侵犯公民意志自由权。”
台下哗然。
法学专家交头接耳:“精神控制也能定罪?这将改写我国刑法边界!”
直播弹幕瞬间炸裂:
【所以以后pUA、情感诈骗都能抓了?】
【苏神医不只是治病,她是在给社会做手术!】
【原来人心真的可以被入侵……还好有人能看见】
聚光灯转向角落。
老周伯拄着拐杖缓缓起身,满头银发在镜头下微微发颤。
他曾是重点高中逻辑学教师,退休后被骗走全部养老金,险些跳楼。
此刻,他望着摄像机,声音沙哑却坚定:“我教了一辈子逻辑,总说理性是人最高的准则。可现在我才明白——人心也有定律。一旦失守,理智就会崩塌。”
他顿了顿,眼角泛起水光:“谢谢苏医生……你让我找回的不只是钱,是我作为一个人的清醒。”
七日后,北京。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庄严肃穆。
苏倾月一身素雅旗袍步入会场,未施浓妆,也无张扬姿态,却让整个空间安静了一瞬。
她没有念稿。
只是轻轻按下遥控器。
大屏亮起——是阿强。
那个曾在雨夜里跪倒在她脚边、被洗脑操控的青年,如今穿着干净校服,站在教室讲台上,面对一群学生,声音虽轻却清晰:
“他们让我相信,我是废物,只能听命于人。他们用我妈的死折磨我,说我活该孤独终老……可苏姐姐来了。她没给我钱,也没替我说话。她只问了一句:‘你想记住真实,还是继续活在谎言里?’”
画面停顿一秒。
少年抬起头,眼中带着久违的光:“他们让我相信谎言,但苏姐姐让我记住真实。”
会议室陷入长久静默。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委员摘下眼镜,默默擦拭眼角。
最终,会议表决通过:启动“民间情绪哨兵计划”试点工程,由傅氏基金会联合教育部共同推进,在全国百个社区设立心理安全观测点,培训具备基础情绪识别能力的志愿者队伍。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傅司寒早已悄然布局的“天网+心渊”融合系统正式上线。
外观是街角常见的公益广告屏,实则内嵌微型生物传感器与AI情绪算法,能实时捕捉人群中的焦虑、恐惧、集体亢奋等异常心理聚集现象。
一旦检测到类似“星启计划”的早期征兆,系统立即触发预警机制,直连公安与心理干预团队。
成效立竿见影。
三天内,成功拦截三起预谋型情感诈骗案,其中一起涉及千万级集资骗局,嫌疑人尚未收网便因参与者集体产生怀疑而主动终止活动。
网友纷纷调侃:
【现在的骗子太难了,刚动心思就被系统标记,连话术都没机会说完。】
【建议改名叫“苏神医之眼”,比天网还灵!】
【你说她一个千金小姐,怎么连人心都管上了?】
风起云涌之间,一切似乎尘埃落定。
然而就在行动结束当晚,刑侦支队办公室,小兰脱下伪装多日的志愿者马甲,将证件轻轻放在桌上。
她转身走向等候在外的苏倾月,夜风吹乱了她的短发,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明。
“任务完成了。”她笑了笑,从口袋里取出一枚黑色U盘,递过去,“但有些事还没完。”
苏倾月接过,指尖触到一丝冰凉。
“他们在最后一次加密通讯里提到一个人。”小兰声音压低,眸光微闪,“一个从未露面、却掌控全局的‘织手’。”
她顿了顿,仿佛在斟酌字句。
“他说过一句话——”夜色如墨,城市灯火渐次熄灭,唯有刑侦支队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一角。
小兰站在走廊尽头,风从半开的窗灌进来,吹得她肩头微凉。
她望着苏倾月,眼神复杂,有敬意,有担忧,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沉重。
“任务完成了。”她轻声说,将那枚黑色U盘递出,指尖微颤,“但有些事还没完。”
苏倾月接过U盘,金属外壳冰凉刺骨,仿佛握住了某个沉睡多年的秘密。
她凝视着小兰,没有追问,却已读懂了对方未尽之语——这场胜利,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
回到住处,她反锁房门,拉上窗帘,将U盘插入笔记本。
屏幕一闪,加密程序自动破解,画面跳转,竟是一段尘封已久的影像档案。
镜头里,一个年轻女子站在实验室中央,白大褂衬得身形清瘦,眉眼如画,却又透着不容靠近的冷峻。
她正调试一台精密仪器,身后墙上挂着一块金属铭牌:神经认知干预项目组·沈青梧博士。
苏倾月呼吸一滞。
那是她的师父——沈青梧,那个在乡下小镇教她针灸、教她破译代码、教她看人心律动的女人。
原来,她不只是隐世高人,更是三十年前国家神经科学计划的核心人物。
而背景中的实验室,赫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紧急叫停的“心智织网”工程旧址。
她的手指缓缓抚过屏幕上那枚熟悉的徽章——银线缠枝莲纹,中央嵌着一颗暗蓝水晶。
这是她成年礼时,师父亲手交给她的信物,说是“守心之钥”。
如今,它静静躺在抽屉深处,仿佛早已预知今日重逢。
“原来这条路,她早就走过一半……”她低语,嗓音轻得像风掠过古琴弦。
那一夜,她为刘老师团队做完最后一次“心渊”能力培训。
闭目调息时,意识如江河入海,万千情绪在她感知中流淌:焦虑、悲伤、执念、悔恨……忽然间,第八颗星方位——长江流域某小镇方向——传来一阵尖锐刺痛!
不是普通的负面情绪。
那是集体恐惧,高度同步,规律波动,伴随着一段极其细微、几乎不可闻的音频信号,像是某种古老童谣的变调回响。
她猛地睁眼,冷汗滑落鬓角。
电脑屏幕自动弹出一张地图,AI情绪热力图疯狂闪烁,最终锁定一处偏僻坐标:【京北·清溪镇·育婴堂旧址·信号源】。
窗外,月光洒落如霜,庭院里的老槐树影婆娑摇曳,恍惚间,似有无数细碎呢喃自地底浮起——那是百年前被遗弃女婴的哭声?
还是织娘们在月下低吟命运之线?
苏倾月站起身,指尖轻触随身携带的银针包,一枚枚寒光凛冽的细针在布袋中微微震颤。
她望向黑暗深处,眸光渐冷。
“师父,你说人心是最大的迷宫。”她低声呢喃,声音却坚如磐石,“可若有人拿它当牢笼,那就由我来——替你关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