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机场上空硝烟散尽,只留下焦黑的弹坑和几处仍在闷烧的日军飞机残骸,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短暂而残酷的屠杀。然而,这场战斗真正的影响,此刻才刚刚开始如同瘟疫般在日军的指挥体系中蔓延、发酵。
侥幸逃脱的日军飞行员带回了混乱而惊恐的报告。他们信誓旦旦地描述了一个戒备极其森严、火力凶猛到不可思议的“盟军前线机场”,以及那支如同鬼魅般突然出现、给予他们致命一击的“查理天使”战斗机群。损失是惨重而确凿的:超过十架宝贵的轰炸机和数架护航战斗机被击落,出击机群折损近半,却连对方机场的跑道都未能有效破坏。
这些报告被层层递交,最终摆在了日军西南太平洋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大将的案头。与下属指挥官们的惊怒交加不同,今村均盯着地图上那个坐标,眉头紧锁,陷入了更深的忧虑。
一次侦察失误?或许。但接踵而至的、如此迅猛精准的埋伏,以及“查理天使”那恰到好处的出现,让他嗅到了更不寻常的气息。这不像是一次偶然的遭遇,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紧接着,更详细的情报分析被送了进来。技术部门对侦察机在高空拍摄的、虽然模糊却已是多角度的照片进行了反复研判。有参谋提出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疑点:在遭到如此猛烈的地面炮火和空中打击后,根据照片比对,那个“机场”上停放的“飞机”,数量似乎……并没有明显减少?而且,缺乏大型爆炸和持续燃烧的迹象,这与通常轰炸机命中敌方停机坪后的景象严重不符。
与此同时,一份来自更高层级、基于无线电侦听和密码破译的评估报告也提到了盟军在澳大利亚方向可能隐藏的、未被完全掌握的航空力量,并特别标注了那支被称为“查理天使”的部队其不同寻常的作战模式和极高的效率。
各种信息碎片在今村均的脑海中碰撞、拼接。一个可怕的推论逐渐成形:那个“机场”,会不会根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诱饵?那些“飞机”,会不会是假的?盟军故意暴露这个目标,引诱皇军宝贵的航空兵前去攻击,然后利用预设的防空火力和精锐战斗机进行围歼?如果真是这样,那盟军在该区域实际拥有的空军实力,可能远比侦察所显示的要多!他们有能力在变出一个“幽灵机场”的同时,还能集结如此强大的打击力量,这说明其后方基地的实力深不可测!
这个想法让今村均感到一阵寒意。他回想起之前关于那艘神秘潜艇“海狼”,关于缅甸那支“东方旅”的零星报告,所有这些似乎都指向盟军方面,或者说那个叫林晓的中国人,极其擅长这种虚实结合、欺骗与打击并用的诡异战术。
“幽灵……”今村均喃喃自语。不仅仅是那艘潜艇,现在连天上的机群,也变成了难以捉摸的幽灵了吗?
出于极度的谨慎,以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今村均大将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首先,严密封锁此次空袭失利的真实原因和损失细节,对外仅宣称“与敌精锐空军发生激战,予敌重创”,以避免动摇军心和暴露己方的误判。
其次,立刻重新评估盟军在澳大利亚方向的全部空军实力。所有此前关于盟军飞机数量的估计都被判定为“严重低估”,新的评估报告必须将“可能存在的、未被发现的隐藏航空兵力”考虑进去,特别是那支“查理天使”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被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向上修正。
最重要的,是战略上的调整。方面军司令部下令,收缩部分前沿航空兵的突击力量,将更多的战斗机部队和防空兵力,用于保卫几个最重要的基地、港口和航运线,以防备那个“幽灵机群”可能发起的、不知会从何处而来的真正猛攻。原本计划用于其他方向进攻行动的航空兵力被暂缓调动,整个作战节奏因此而被打乱。
一时间,日军在西南太平洋的空中力量,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蛛网束缚住了。飞行员们出击时变得更加疑神疑鬼,草木皆兵,任何空中不明物体或是地面的异常反光都可能引发过度反应。指挥部的命令也趋于保守,再不敢轻易将宝贵的轰炸机群投入风险不明的区域。
而在盟军这边,通过破译的电文和前线观察,很快就察觉到了日军部署的异常变化。
“将军,您的‘纸飞机’计划,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查理兴奋地向林晓汇报,“根据我们的侦察,鬼子好几个前线机场的战斗机出动率明显下降,轰炸机部队也后撤了。他们好像真被我们吓住了!”
林晓看着情报汇总,脸上露出了预料之中的神情。他走到沙盘前,指着日军因此暴露出的防御空档:“他们自己用想象力,给我们画出了一片新的安全区。通知雷诺,海狼号的下一阶段活动区域,可以更大胆一些。还有,我们的运输机群,通往新几内亚的航线,压力也会小很多。”
“幽灵机群”的传说,如同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成功地牵制了日军大量的空军兵力,打乱了其部署,为盟军其他方向的行动创造了宝贵的战机。这场由林晓一手导演的心理战,其战果远远超出了击落十几架敌机本身。它深刻地诠释了,在战争中,有时无形的恐惧和错误的判断,比有形的刀枪更具破坏力。
然而,林晓也清楚,这种欺骗手段可一不可再。日军吃了大亏之后,必然会变得更加多疑和谨慎,甚至会采取更极端的手段来核实情报。他与那位看不见的对手——今村均大将之间的智力博弈,才刚刚进入更深层次的较量。大洋彼岸,新的风暴正在积蓄力量,而“幽灵”的传说,或许只是这场更大风暴来临前的一道诡谲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