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单论能力,杨宁的确出类拔萃。她的背景深厚,头脑精明,许多旁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在她手中却显得游刃有余。
她不仅拥有庞大的资本基础,更具备极高的战略眼光,很多事情在她策划下都能迅速推进并成功。
自这个任务发布之后,苏天汉对她的重视程度又提升了几分。
正想着,杨宁忽然开口:“苏探长,听闻你的地产公司发展迅猛,你是特别看好香江的地产前景吗?”
“谈不上看好,只是现在的地产市场几乎稳赚不赔,既然有机会,自然要抓住。”苏天汉淡然回应。
杨宁听后继续问道:“那你觉得这种火热的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世间万物皆有兴衰,地产自然也不例外。香江的市场完全是炒起来的,背后缺乏稳固的经济支撑,迟早会崩盘,这波热度撑不了太久。”
他接着说道:“一旦香江经济出现波动,整个地产市场便会引发连锁反应,价格虚高的楼盘最先受到冲击,下跌速度远超想象。”
这番话让杨宁颇为意外。
一位警察,竟能对地产市场有如此深刻的认知,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此刻在她眼中,苏天汉不再只是执法者,而更像是一位深谙经济走势的专家。
“苏探长果然目光独到。您这种模式非常聪明,房子还没建成就已售出,看似价格定得低了一些,但资金回笼迅速,可以迅速投入到其他项目,资金效率发挥到了极致,最终的利润远远超过传统开发商!”
杨宁由衷地赞叹道:“更关键的是,即便未来地产价格暴跌,您也早已锁定收益,只需完成交付即可,完全规避了市场波动的风险,这生意,可以说是稳如磐石。”
“只是求个稳妥罢了,没你想得那么复杂。房价也有可能继续飞涨。”苏天汉微微一笑,语气平淡。
杨宁再次发问:“那您是否认为香江的地产行业前景堪忧?”
“不是不看好,而是不看好现阶段的地产行情。香江本身条件优越,将来极有可能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同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依旧是内地与海外贸易往来的主要窗口,具备成为世界级港口的潜力。”
苏天汉继续说:“香江以后的经济会越来越兴旺,房地产也会跟着走高。但眼下几年支撑不住,迟早要经历一次大跌,之后才会逐步恢复,再慢慢上涨,远超现在的水平。”
“你对香江的见解,让我茅塞顿开!”杨宁又一次感到惊讶,“苏探长,做探长真是埋没你了。要是你专心经商,恐怕没人能跟你比肩。”
稍后,杨宁又补充道:“哦,不,我这话不对。你本身就已经非常成功,在担任总华探长的同时,还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实在令人佩服。”
苏天汉笑着回应:“我更佩服杨小姐,能经营这么大的集团,还能够处理那么多事务。”在商业话题上,杨宁仿佛找到了知音,接连抛出各种问题。
而苏天汉的每一次回答,都让她眼前一亮,许多原本困扰她的疑问一一解开,甚至一些拿不准的决策也有了方向。
毕竟,他掌握的是未来的趋势,用这种眼光来分析问题,自然一针见血,而且准确无误。
正因如此,杨宁提出的商业难题,在苏天汉面前都显得轻松应对。
短短半天时间,杨宁对苏天汉的看法已大为不同。
起初,她以为他只是个破案能力出众的探长,现在才意识到,他更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商业奇才。
但杨宁并未因此退却,反而更想挑战苏天汉,这种想法反而越发强烈。
如果能胜过苏天汉,她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会激发出更大的动力。
所以,她现在变得格外积极,恨不得马上展开行动。
而苏天汉心里也一直对杨宁保持警觉,这是一个极难对付的女人,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她的圈套。
正因如此,这场聚会结束之后,他也开始着手做一些安排。
对于杨宁,苏天汉决定暗中盯紧,掌握她的每一步动向和所作所为。
同时,他不能让杨宁察觉,必须做到隐秘细致。
这也意味着,苏天汉必须认真部署,不能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
但他最大的优势在于,杨宁并不知道他已经看穿了她的意图,这反而给了他从容布控的机会。
只要做得足够隐秘,就能全面掌握杨宁的行踪。
因此,苏天汉必须安排得力之人来执行这项任务,绝不能随便派几个人跟踪了事。
两天后的夜晚。
苏天汉走进了一家酒店的套房,麦理浩就住在这里。
他此番前来,是为与麦理浩会面,目的是为了将来香江可能发生的大变动,提前做好准备,铺好路。
奥力弗迟早会卸任离开,届时他手中的权力和影响力也将随之消失。
古语有云,再大的官,也比不上眼前管事的人。
无论奥力弗眼下多么风光,一旦离开香江,无论他去哪里发展,对苏天汉来说都没有意义。
只要奥力弗不再是港督,那他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苏天汉自然不会再将资源浪费在他身上。
麦理浩却不一样,眼下他看起来无足轻重,但数年之后,他会成为香江的掌权者。
更关键的是,他上任之时,将带着约翰国政府的明确指令,成立廉政公署,这将给整个警队系统带来巨大震荡。
不论廉政公署成立的初衷是什么,它确实打破了华人警察长期掌控警队的局面。
因此,苏天汉若想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稳住脚跟,甚至更进一步,就必须提前布好局。
麦理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棋。若能将他拉入自己的阵营,那未来的动荡中,便能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苏天汉才会在今晚主动前来与麦理浩见面,为的是完成这一关键布局。
这些天来,他做了不少铺垫,也让麦理浩开始动心,双方已有合作的初步基础。
今晚,就是收网之时。
此时的麦理浩,尚未意识到自己几年后会成为港督。而苏天汉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选择在这个节点提前投入,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回报。
“咦,苏先生,你怎么来了?”
麦理浩打开门,略显惊讶地问道。
苏天汉微微一笑,答道:“我听奥力弗说,麦理浩先生明天就要启程回约翰国,所以我特地过来见你一面。”
“麦理浩先生,这么快就要走了?不打算在香江多留几天吗?是因为这里没什么意思,还是我们招待不周?”
麦理浩连忙摆手:“不不不,香江很好,大家也都非常热情,我在这里过得很愉快。”
“只是假期结束了,也该回去上班了,等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香江。”
苏天汉心中不以为然,他清楚麦理浩来香江绝非单纯旅游。
也许麦理浩自己都未察觉,他日后将成为港督。他这次来香江,恐怕也是带着某种政治任务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