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辆传统自动驾驶载重汽车在行进时拖带大型专用拖车,可转换为工程施工供电车。拖车上搭载的四组营地保障系统包括:
大型辐射、污染物检测、洗消中心,确保环境安全。
大型营地基础设施运输拖车,为营地建设提供后勤保障。
大型智能设备移动蜂巢内,配备了三个设备维修\/装配智能机械,以及一台拥有大型折叠翼的起重无人机和二十四个灵活高效的亚智能自走工程机械,为设备维护提供支持。
大型施工物资储备库与拓展维修设备车间,确保施工物资的充足与设备维护的及时性。
半履带式工程指挥车缓缓前行,每行进一公里便停下,回收无人机和小型四足机械,接收测绘数据与地质结构信息,随后生成道路设计图,并提交施工设备与路面材料的申请。
今天,审批风无语委托智脑代为操作,自己开启了早睡晚起的呼呼大业。
申请获批后,四台大型数控履带式通用筑路机在指挥车的信号指引下轮番作业,清理出路面基础。
随后,两台大型数控铲车和十二台大型自动驾驶轮式自卸车相继进场,同样在指挥车的信号引导下展开作业。
路面被压实并初步平整后,指挥信号引导数控路面铺设机开始工作,特种耐腐蚀材料被均匀覆盖在新建道路表面。30分钟后,特种材料固化成型,道路修建完成。
分队级别的施工机械,如大型滑模摊铺机,每小时可高效地铺设宽度八米、长度一公里的特种耐腐蚀材料路面,确保了施工的高效、省时和节能。营地地面的建设与路面铺设的作业方式相同。
风无语在享用完早餐后,便悠然入睡,直至晚餐前夕方才醒来。
他打着哈欠,牙刷轻轻叼在嘴角,通过梳妆镜上的投屏,瞥见已如期竣工并按计划展开的新营地,心中满是满意,不禁加快了洗漱的步伐,打算在晚餐桌上与众人分享自己的辉煌战果。
农业生产无疑是幸存者们最为重视、投入精力最多的领域。
物资储备终有耗尽的一天。在地下避难所,人们最为关心的三大问题便是:现有物资还能维持多久?如何培育或养殖新的“代粮”以解决温饱?如何恢复被污染的土壤?
尽管存在若干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的代价高昂,远远超出了预期收益,使其难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施。最终,人们只能在有限的物资援助中无奈地挣扎与叹息。
风明月的理念直率而略显奢华,她主张不惜成本地展开农业生产,例如建造一座宛如水晶宫般的居所,内部设施一应俱全,足以确保一家四口的饮食无忧。
她的策略是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主张采用精耕细作的方式建设大棚农业。首先打造一小块试验田作为样板,然后逐步扩大规模,最终满足部分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
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持续发展下去。这种思路似乎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意味。
既然粮食短缺,那就开垦农田吧!成本太高?可是饿死的代价难道不高吗?我们拥有“资金”“人力”和“技术”。
今天能满足四个人的需求,明天就能满足四十个人,一个月后呢?一年后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风明月指挥的未来农业车队由五辆传统柴油载重汽车组成,行军时拖带大型专用拖车,拖车上搭载五个大型集装箱。
集装箱将被卸载,其装载内容如下:
一个大型智能设备移动蜂巢集装箱,内部配备了三个智能农业环境检测与控制系统模块,九个用于大棚安装、日常巡视与维护的亚智能自走机械,一套包含八组可更换的小型植物营养颗粒存储箱,以及一个大型的可回收、充气式防辐射隔离水箱。
两个可拓展大型集装箱,卸载后可横向拓展至五倍大小,并可搭建为上、中、下三层结构。每一层均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生产搁架的数量和植物生长空间,并增设了小型冷库以满足存储需求。
一个大型集装箱,搭载一套可拆卸半地下式农业生产大棚。该大棚结构独特,分为地下和地上共三层,每一层都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生产搁架数量和植物生长空间。
最后一个大型集装箱,卸载后即可投入使用。其内部集成了大棚能源中心、智能农业环境控制中心、空气过滤系统、水资源供给系统、营养液调配供给系统以及大棚内部洗消系统。
“枫林王室综合开荒试验田——污染环境下综合生存基地开拓实验”项目的核心就是农业生产大棚。
道路与营地建设围绕农业生产需求展开,军事力量也依据这些需求进行日常护卫,并负责物资和农产品的运输,以实现小型营地的无人化建设与高效生产。
当前实验性营地由以下设施组成:位于营地中央的大型集装箱——生产控制中心,以及围绕生产控制中心设置的两座扩展大棚和一座半地下大棚。
生产中心与三座大棚之间通过由多层防辐射材料保护的主通道相连,主通道内设有多种用途的集束管道。
这些管道负责传输各大棚的实时数据,发送生产与环境调节指令,并输送能源、营养液、洁净空气及生产用水。
大棚建成后,即处于全封闭状态。
经过充分的洗消与通风换气,内部智能农业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启动,依据水培植物特性接收中心指令,驱动设备执行相应操作。
半地下式大棚作为此次实验的重点,内部六层均为洁净的深层土壤混合营养液,计划栽培包括水稻、小麦、土豆、红薯、大豆、青草六种植物。青草是为下一步养殖业的开展做技术储备。
此次动用了战略物资储备库中的种子库库存资源,这表明计划的可行性已获智脑评估认可,并且,它也是该家庭四名成员重点关注的试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