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一凡听到这声如释重负的叹息,嘴角不禁微微上扬,感受着归家后的那份轻松与愉悦,脸上自然而然露出舒心的微笑。
青石铺就的小院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几株绿植点缀其间,为这简陋的院落增添了几分生机。
一张石桌摆在中央,桌上已摆好几碟简单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卓一凡走到桌边,拉过一条凳子坐下,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细细咀嚼后不住点头。
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自己的灵魂无比的贴合当前的环境,他本能的向厨房喊道:
“苏伯,可以开饭了,再等会儿菜可就凉了,吃凉的对您的胃不好。”
厨房里的苏伯答道:“少爷、小姐先用,我烧个汤就来!”
这时,小丫头卓芸萱蹦蹦跳跳地从屋里跑出来,一屁股坐在卓一凡旁边,伸出两只小拳头,盯着他问道:“猜猜哪个手里有铜板?”
卓一凡看也不看就说:“左边。”
小丫头咯咯笑道:“猜错了,笨蛋哥哥,每次都猜不到!”
她拿起筷子开始狼吞虎咽,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哥哥,你这次去狩猎怎么这么久啊?我都快担心死了!”
卓一凡笑着轻轻揉了揉苏芸萱的头,说:“有点事情耽搁了,下次不会了。”
苏韶刚也走了过来,坐在桌边,拿起筷子,一边吃一边看向卓一凡说:“大哥,这次狩猎收获如何?”
卓一凡放下筷子,神色轻松地说:“这次狩猎我的修为略有突破,虽然耽搁了些时间。一会儿我打算试试制符,有预感应该会很顺利。”
“太好了!哥哥成了制符师,看谁还敢欺负咱们!哼!”
就连正在吃饭的苏韶刚也笑吟吟地放下筷子,端起水杯道:“预祝大哥制符成功!”
小丫头也凑热闹道:“干杯!干杯!苏伯,您听到了吗?哥哥要成大符师啦!”
苏伯笑着端着一碗汤放在石桌中央道:“听到了,这是好消息啊!要是……咳咳。吃饭!吃饭!”苏伯掩饰道。
卓一凡兄妹三人并未在意,只是夸赞今天的汤做得真好喝。
或许是因为卓一凡完美融合了宿主的记忆,与家人相处时情感自然流畅,没有丝毫隔阂。
虽然家道中落,毕竟只要人还在,一切皆有可能。
晚饭后,卓一凡像往常一样检查弟弟和妹妹的制符进展。
13岁的他们尚未觉醒灵觉,只能在普通纸张上练习基础符箓的绘制技巧。
但是,一个机敏聪慧,一个沉稳内敛,两人都对制符有着独特的感悟与心得。
卓一凡越看越感到欣慰,对他们的练习给予了认真的点评和表扬。
同时提醒他们切勿骄傲自满,要继续保持勤奋修炼,争取早日凝聚灵觉,开始修炼家传的道法。
在仔细叮嘱过弟弟妹妹后,卓一凡与苏伯详细交代了家中和店铺的各项事务,随后步入制符室,轻轻关上房门,开始认真准备制作符箓。
先点燃一炷凝神香,开始静心打坐修炼。
元婴初期的神识强度内视,先天巅峰气血持续冲击筑基期瓶颈的过程清晰可见。
卓一凡并未急于释放气血突破筑基,而是选择不断压缩气血,以巩固自身的炼体修为。
直到子时来临,他才收功,开始反思自身状态。
自成功制作出第一张符箓以来,五年间他完成的初级符箓寥寥无几。
卓一凡收敛心神,仔细审视着桌上摆放的那些制作失败的符箓。并不需要重新温习符箓的相关知识,因为家传的制符技艺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反复观察、思考、推敲,却依然毫无头绪。
卓一凡决定改变思路,试图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去解析制符的记忆,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那些记忆如同凡·高的画作般,充满了抽象与艺术的特质,仿佛是一堆难以解读的乱码。
卓一凡自从穿越以来,一直有一个困惑:自己虽然拥有高深的修为,但除了健康和延寿,似乎别无他用。
他甚至不敢想象,一群恶奴手持刀枪棍棒围攻未来已是合体期的自己,而自己只能抱头蜷缩,任由他们肆意殴打,十天半月后,这些恶奴却因积劳成疾而纷纷累死……
记忆中,这个世界因为凶兽和邪灵的侵蚀,几乎人人炼体,但也仅仅停留在凭借体魄搏击凶兽和抵御邪祟吞噬灵魂上,如炎黄星一样并没有超凡脱俗的大能存在。
而凶兽和邪灵通常能够抵御物理攻击,因此,热武器的发展受到限制,科技水平仍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
符箓因其制作工艺复杂,需依靠口传心授,加之蕴含着独特的“神性”特质,因此在制符师十分罕见。
而符箓的使用必须依赖制符师或修道者的激活,因此制符师被视作这一领域的顶尖人才,备受尊崇与敬畏。
而修道者唯有成为符师的追随者,方能以自身能量激发符箓。
人们逐渐发现,经过修道者加工的符材以及制作符箓时产生的少量边角料,具有一定的驱邪功效。
因此,售卖修道者符材的店铺变得至关重要,甚至与粮食、水和空气并称为人类生存的四大基本要素。
梳理着脑海中的记忆,卓一凡修炼道家心法,进入冥想状态,渐入佳境。
大量的符道感悟如潮水般涌入脑海,与此同时,来自炎黄星的丰富知识也悄然融入其中:
符头、符胆、符脚共同构成了符箓,而符箓可以理解为在特定材料上书写咒语而形成的符咒。
修道者在修行过程中,遵循与大道或神明约定的体系功法,从而制作符箓。
其中,符头象征着所借用的特定大道或神明的力量;符丹则详细描述了这种力量的契约内容;而符脚通常借助风雨雷电等自然力量,以增强咒语的镇压或驱邪效果。
符咒本质上是由修道者通过修炼自身的精、气、神,并融合宇宙能量而形成的“神界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