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巅的论道,持续了悠悠数千载。林玄与三清就“开天辟地”之设想、“三才契机”之玄妙,乃至各自道途的精微之处,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探讨。双方皆感获益匪浅,林玄对混沌开辟的构想愈发清晰,三清也对自身成圣之路的等待多了几分明悟与平和。
数千年后,林玄感觉此番昆仑之行已圆满,便再次向三清辞行。三清知缘法如此,不再强留,亲自送至山门,约定日后机缘再聚。
林玄下了昆仑,并未直接返回北冥,而是继续在洪荒大地游历,感悟这新生天地的细微变化。他行至洪荒中部,一条浩荡大河之畔,但见河水奔流不息,滋养两岸沃土,生灵繁盛。他正驻足观望,感受那水之润下、生养万物的道韵,却见河畔另一端,一道沉稳厚重、与大地气息浑然一体的身影,正是土之祖巫——后土。
后土似乎也并未刻意寻人,只是独自漫步于河畔,目光深邃地望向奔流的河水与广袤的大地,眉宇间带着一丝化不开的迷茫与思索。她周身散发的慈悲与厚重气息,与这生机勃勃的河畔景象相融,却又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隔膜。
林玄心中微动,缓步上前,拱手一礼,声音平和:“后土道友,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后土闻声转头,见是林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回礼,语气依旧带着祖巫特有的直率,却也多了一份沉稳:“原来是林玄道友。道友不在北冥清修,怎有闲暇游历至此?”
林玄微笑道:“洪荒新貌,处处生机,贫道心有所感,故四处走走。观道友神色,似有疑难萦绕于心,不知可否言说一二?”
后土闻言,沉默片刻,目光再次投向那无尽的大地与河流,轻叹一声,道:“不瞒道友,近日吾心中确有一惑,难以排解。自女娲道友造人成圣,言及人道将兴,巫妖当退。吾巫族生于大地,长于大地,本应最为贴近这方天地。然……”
她顿了顿,组织着语言,眉头微蹙:“然,吾近日愈发感觉,这洪荒世界,看似圆满,生机勃勃,却仿佛……缺了点什么至关重要的东西。并非力量不足,也非生灵不繁,而是一种……一种归宿之感,一种循环之序。万物生于大地,最终归于何处?魂灵飘荡,恩怨难消,这天地间,似乎少了一个能承载这一切的‘地方’。”
后土的目光中流露出深深的困惑与一种莫名的责任感:“吾能感受到大地的悲悯与承载之德,却感觉这份承载似乎并不完整。就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有源头,有流程,却看不见最终的归宿,令这奔流显得有些……虚浮不安。吾隐隐觉得,这与吾巫族,与吾自身之道,有着莫大的关联,可具体为何,却又如雾里看花,捕捉不到关键。故此才离了盘古殿,四处游历,希望能寻得一丝启示。”
林玄静静地听着后土的话,心中已然明了。后土所感,正是洪荒天地自开天以来便存在的一个巨大缺失——轮回之所的空白!万物有生有死,然死后魂灵无依,或消散于天地,或化为厉鬼怨魂,积累业力煞气,这正是导致天地劫气滋生、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根源。而后土,身为土之祖巫,秉性慈悲,与大地最为亲和,她正是感应到了这份天地的不圆满,这份需要由“大地”来补全的职责!
林玄没有直接点破天机,而是引导性地问道:“后土道友慈悲,感天地之缺。依道友看来,这天地万物,自诞生至消亡,其魂灵精粹,当如何安置,方能使生死有序,天地清宁?若有一处,能纳万物终末,化戾气为祥和,使魂灵有所归,因果有所偿,洪荒是否会更趋圆满?”
后土闻言,娇躯猛地一震,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林玄的话语,如同惊雷般在她心神中炸响,瞬间照亮了那一直笼罩在她心头的迷雾!
“魂灵有所归……因果有所偿……化戾气为祥和……”她喃喃自语,周身的大地气息开始剧烈波动,与整个洪荒大地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共鸣。她仿佛看到了无数生灵死后魂灵无助飘荡的景象,看到了天地间积累的无边业力与怨气,也看到了一个模糊却至关重要的、需要由她来完成的使命——为这天地,建立一个最终的秩序与归宿!
后土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而清明,她对着林玄深深一揖:“多谢道友点醒!吾……似乎知道该怎么做了。此事关乎洪荒根本,吾需立刻返回盘古殿,与兄长们商议,更要……静静感悟大地本源之呼唤。”
林玄还礼道:“道友心怀苍生,此乃洪荒之幸。贫道预祝道友,早日明悟大道,补全天地。”
后土不再多言,对林玄点了点头,身形便融入大地之中,瞬间消失不见,显然是心急如焚地赶回巫族圣地。
林玄望着后土消失的方向,心中了然。六道轮回现世的契机,恐怕已经不远了。而这,必将对洪荒格局产生深远无比的影响。他的游历,也因此遇合,而增添了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