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缕秋风溜进窗缝的时候,来来正蜷在沙发里赶稿。她下意识地拉紧薄外套,指尖在键盘上敲击的速度却不减。 deadline像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她无暇顾及季节的更替。
“妈妈,我好冷。”小来抱着胳膊从卧室出来,鼻尖冻得微微发红。
来来这才从稿子中抬起头,注意到女儿只穿着单薄的睡衣:“哎呀,怎么穿这么少?今天降温了。”
她起身关窗,透过玻璃看到楼下的梧桐树已经悄悄染上金边,几片早衰的叶子在风中打着旋儿坠落。秋天来得悄无声息,却又势不可挡。
“去把厚睡衣换上,”来来拍拍女儿的后背,“妈妈找厚被子。”
小来听话地跑回房间,来来则走向壁橱。她踮起脚打开顶柜,一股樟脑丸的清香扑面而来。最上面叠放着的正是冬被,裹在防尘袋里,像一只沉睡的巨兽。
来来使劲一拉,被子顺势而下,差点把她带个踉跄。
“好重...”她喃喃自语,将被子抱到床上。拆开防尘袋,一床大红底绣金色牡丹的厚棉被展现在眼前。这是母亲当年送的结婚礼物,说是特地找老师傅订做的,一斤棉花压一斤,结实暖和。
来来记得新婚那年冬天,这床被子确实暖和得让人不想起床。但如今抱着它,却只觉得沉甸甸的压手。
“妈妈,这就是冬天的被子吗?”小来已经换好睡衣跑回来,好奇地摸着被面上的刺绣,“好漂亮的花!”
“是啊,外婆送的。”来来微笑着,眼神有些恍惚。那年母亲抱着这床被子坐长途车来看她,脸上洋溢着骄傲:“这被子能盖十年八年,暖和着呢!”
如今十年转瞬即逝,被子依旧结实,送被子的人却已鬓生华发。
“我们来铺床吧!”小来兴奋地爬上床,帮着妈妈展开被子。
被子甫一展开,就扬起一阵细小的尘埃,在午后的阳光中飞舞。小来打了个喷嚏,咯咯笑起来。
两人各执被子一角,使劲抖开。被子沉重得超乎想象,来来手臂发酸,好不容易才铺平整。
“好了,今晚就能盖新被子了。”来来抹了把额角的细汗。
小来却已经钻进被窝,只露出一个小脑袋:“妈妈,好重啊!像被大象压着!”
来来被女儿的比喻逗笑了:“暖和就行,重一点不怕。”
“可是翻身好困难,”小来在被子底下蠕动,“像被裹成了蚕宝宝。”
当晚,来来体验到了女儿所说的“裹成蚕宝宝”的感觉。被子确实暖和,但也确实沉重。半夜她醒来,感觉胸口像是压着什么,呼吸都有些困难。起身一看,小来不知何时已经踢开了厚被子,蜷缩着睡在床角。
来来轻轻为女儿重新盖好被子,却见小来在睡梦中皱皱眉,又不自觉地踢开。
看来这被子确实太重了,来来想着,明天得想个办法。
第二天一早,来来就被女儿的喷嚏声惊醒。
“阿嚏!妈妈,我好像感冒了。”小来鼻音浓重,小脸睡得红扑扑的。
来来摸摸女儿的额头,还好没有发烧:“肯定是昨晚踢被子着凉了。那被子太重了,你不习惯。”
“它压得我喘不过气,”小来委屈地说,“我就梦见自己被大山压住了。”
来来心疼地搂住女儿:“今天妈妈就去解决被子的问题。”
送小来上学后,来来特意绕到小区里的家政服务中心。窗口坐着个打着毛衣的中年妇女,听说来来的来意后抬起头:
“弹棉花?现在哪还有弹棉花的哟!都是买新被子了。”她推推老花镜,“超市里有卖那种轻便羽绒被,又轻又暖和,也不贵。”
来来道谢后离开,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那床被子是母亲的心意,就这样弃之不用似乎不太好。
回到家,她打开电脑搜索“弹棉花”,跳出几条零星的信息,都远在城郊。正在发愁时,手机响了,是母亲发来的视频通话。
“来来,天气转凉了,记得把厚被子拿出来晒晒再盖。”母亲那头似乎也在忙活,背景里能看到晾晒的衣物。
“正为这个发愁呢,”来来把摄像头对准床上的厚被子,“这被子太重了,小来都踢被子感冒了。”
母亲凑近屏幕仔细看:“哎呦,这被子是该弹弹了。十年没弹过,棉花都结块了,当然重。”
“弹棉花?现在还有地方做这个吗?”
“有!怎么没有!”母亲突然来了精神,“你去找找,老城区那边应该还有弹棉花的铺子。这被子可是好棉花,弹松了还能再用十年!”
来来犹豫着:“可是...”
“别可是了,”母亲打断她,“好东西不能浪费。你知道这被子里的棉花哪来的吗?”
来来摇摇头。
“是你姥姥自己种的棉花!”母亲语气里带着自豪,“那年她特意留了最好的棉花,说要给外孙女做床婚被。现在超市买的被子哪比得上这个?”
来来怔住了,抚摸着被面上已经有些褪色的牡丹绣花,突然觉得这床被子沉重的不只是棉花。
结束通话后,来来下定决心要找到弹棉花的地方。几经周折,她终于在一个生活论坛上找到线索:城南老街区有个老师傅还在坚持手工弹棉花。
三
周六一早,来来抱着厚重的被子,带着小来踏上了去往老城区的公交车。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跑这么远?”小来好奇地看着窗外逐渐变化的街景。高楼大厦渐渐被低矮的老房子取代,街道变得狭窄而充满生活气息。
“去找一个神奇的师傅,”来来神秘地说,“他能让我们的被子变得又轻又软。”
“像魔法一样吗?”小来眼睛一亮。
“比魔法还厉害,”来来笑着点头,“是传统的手艺。”
按照论坛上的指示,她们在迷宫般的老街巷里转了好几圈,终于在一个拐角处听到了有节奏的“嘭、嘭”声。
“听!那就是弹棉花的声音。”来来拉着女儿循声而去。
果然,一家不起眼的小铺面里,一位老师傅正手持长弓,有节奏地弹打着棉花。雪白的棉絮在空中飞舞,像是一场温柔的雪。
小来看呆了,站在门口不敢进去。
老师傅看上去六十多岁,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他看见门口的母女,停下手里的活计:“弹被子?”
来来点头:“师傅,这被子能弹吗?”
老师傅走过来摸了摸被子:“好棉花!有些年头没弹了吧?”
“十年了。”来来有些不好意思。
“怪不得,”老师傅笑了,“棉花都睡实了。拆开弹松了就好,保证跟新的一样。”
他利索地开始拆被罩,露出里面已经泛黄结块的棉絮。
“哇,里面的棉花好像云朵!”小来好奇地凑近看。
“本来就是云朵,”老师傅逗她,“天上的云朵掉下来,就变成了棉花。”
小来信以为真,睁大眼睛:“真的吗?”
来来和老师傅都笑了。
“老师傅,您弹棉花多少年了?”来来问。
“整整四十五年喽!”老师傅一边拆线一边说,“十六岁就跟父亲学这门手艺,弹过的棉花比你们吃的米还多。”
“现在还有很多人来弹棉花吗?”
“少啦!”老师傅摇摇头,“都买现成的了。只有些老人家还认这个老理儿,说弹过的棉花更暖和。”
他拿出一个长长的竹弓,开始有节奏地弹打棉花。随着“嘭嘭”的声响,结块的棉花渐渐变得蓬松,空气中飞舞起细小的棉絮。
小来看得入迷,不知不觉头发上沾了不少棉絮,像白了头。
“小姑娘,来试试?”老师傅邀请道。
小来怯生生地走过去,老师傅手把手教她如何持弓,如何发力。小小的手臂勉强举起长弓,学着他的样子轻轻弹打。
“对,就这样,轻轻的,让棉花醒过来。”老师傅耐心指导。
来来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阳光从门口斜射进来,照在飞舞的棉絮上,形成一道道光柱。老人和孩子的身影在光晕中显得格外温暖。
等待弹棉花的间隙,来来带着小来在附近的老街转转。
与新城区的繁华不同,这里的一切都像是按了慢放键。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手艺人安静地做着活计,连猫都慵懒地打着盹。
“妈妈,这里好像另一个世界。”小来紧紧拉着妈妈的手,眼睛却好奇地四处张望。
“是啊,妈妈小时候就在这样的街上长大。”来来有些感慨。时光在这里仿佛停滞了,保留了她记忆中的样子。
她们在一家老式点心店买了桂花糕,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吃。小来第一次尝到这种传统点心,小口小口吃得特别珍惜。
“好吃吗?”来来问。
小来用力点头:“比超市买的好吃多了!有真的桂花香味!”
来来笑着擦掉女儿嘴角的碎屑:“因为这是手工做的,用料实在。”
回到弹棉花铺子时,老师傅已经弹好了棉花,正在重新缝制被罩。
“快好了,”他抬头笑道,“小姑娘,来看看你的云朵。”
小来跑过去,惊讶地发现原来厚重结块的棉花变得蓬松柔软,体积也大了不少。
“好像!”她惊叹道。
老师傅手法娴熟地将弹好的棉花重新缝进被罩,最后几下针脚特别密实:“这样就不容易跑棉了。”
完工的被子叠起来显得蓬松了许多,老师傅拍了拍:“好了,保证又轻又暖和。”
来来接过被子,果然轻了不少,抱在手里软乎乎的。
“师傅,多少钱?”她问。
老师傅摆摆手:“看着给吧,现在这活儿难得,有人还记得这门手艺我就高兴。”
来来坚持付了合理的价钱,又额外买了一个老师傅手工做的棉枕芯。
临走时,老师傅突然说:“等等。”他走进里间,拿出一个小布包递给小来:“送给小姑娘的。”
小来打开一看,是一只用零碎棉花做的小兔子,栩栩如生。
“谢谢爷爷!”小来开心地抱在怀里。
回程的公交车上,小来一直抱着棉花兔子,时不时摸摸旁边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
“妈妈,为什么老师傅不住到我们那边去呢?”她突然问。
“因为那里是他的家啊,”来来解释道,“每个人都有自己舍不得离开的地方。”
小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儿又说:“那我长大了也要学弹棉花!”
来来笑了:“为什么呀?”
“因为能让东西变好,而不是扔掉买新的,”小来认真地说,“老师傅说的。”
来来惊讶于女儿的理解力,将她搂进怀里。窗外,夕阳给城市镀上一层金色,秋意正浓,但心里却暖洋洋的。
当晚,重新弹过的被子铺在了床上。
“妈妈,真的变轻了!”小来在床上打滚,被子像云朵一样覆盖在她身上,“而且好软好舒服!”
来来也躺下试了试,确实轻软了许多,但保暖性似乎更好,像是被温暖的云朵包裹着。
“这才是姥姥送的被子的真正样子。”她感叹道。
小来钻进妈妈怀里:“妈妈,给我讲讲姥姥和棉花的故事吧。”
来来搂紧女儿,开始讲述:“姥姥小时候住在乡下,那里每家每户都会种棉花。春天播种,夏天看着棉花开花,秋天收获...”
她讲述着母亲曾经告诉她的棉花故事,那些关于土地、劳作和收获的记忆。小来听得入神,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看着女儿熟睡的容颜,来来轻轻起身,给母亲发了条消息:“被子弹好了,又轻又软,小来很喜欢。谢谢妈妈。”
很快,母亲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好好盖着,暖和着呢。”
来来放下手机,重新躺回女儿身边。被子轻软温暖,散发着阳光和棉花的清香。她想起白天老师傅的话:“好东西要珍惜,能用就不要扔。”
在这个什么东西都追求新潮、快速消费的时代,这种惜物的观念显得尤为珍贵。一床被子,弹一弹又能用十年;一件衣服,补一补又能穿四季。这不是吝啬,而是一种智慧,是对物和人的尊重。
夜深了,来来在小来均匀的呼吸声中渐渐入睡。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一片棉花田里,母亲和姥姥正在采摘棉花,阳光明媚,白云朵朵...
第二天一早,小来罕见地没有踢被子,睡得香甜。
“妈妈,我做了一个梦,”她醒来第一句话就说,“梦见睡在云朵上,软软的,暖暖的。”
来来笑了:“那就是我们的新被子啊。”
那天之后,小来逢人便说:“我家的被子是云朵做的!”引来小朋友们羡慕的目光。
来来也变了,她开始学着修补而不是丢弃。小来的玩具熊破了,她找来针线缝好;自己的毛衣肘部磨薄了,她绣上一朵小花加固;甚至学会了用旧衣服改造成环保袋。
秋天渐渐深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但那床弹过的被子始终温暖如春。有时周末清晨,母女俩会赖在床上,享受被窝里的温暖。
“妈妈,为什么弹过的被子更暖和呢?”小来问。
“因为棉花舒展开了,能留住更多空气,空气是最好的保温层。”来来解释道。
小来想了想,说:“就像人的心一样,打开才能留住温暖,对吗?”
来来惊讶地看着女儿,将她搂进怀里:“小来说得对,心打开了,才能留住温暖。”
这个秋天,来来学会的不仅是如何让被子变轻变暖,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有些老手艺、老道理依然珍贵,值得传承下去。
窗外,秋风萧瑟,但屋里温暖如春。一床老被子,连起了四代人的温暖,也将继续陪伴她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
来来想着,明年春天,要带小来回老家看看,看看姥姥和那片生养了棉花的土地。让女儿知道,温暖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自于土地,来自于劳作,来自于爱和传承。
而被子里的棉花,不过是这种种温暖的载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