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时迟那时快,云栖月第二天就带领大家到岛外围去了。
云栖月便带领养父和哥哥们,云老四,林大爷,林老拐,二伯公,陈真伟,还叫上已经被族里老人喊回来的年轻人等,驾驶“海神号”来到雾栖岛边上3个群岛之间。
操纵甲板上停着的无数银色的纳米无人机,一时全部飞起在半空中组成一道闪亮的“星河”,看得众人都屏住了呼吸。
云老四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花了:“这、这是啥?会飞的小铁球?”
“是纳米建造集群,我带来专门用来建渔场的。”云栖月解释道,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调出渔场的设计图。
“咱们在外围的三个小岛之间建悬浮网箱,每个网箱直径15米,深8米,能抗十级风浪,还能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盐度和鱼群活动。
我还特意准备了2个hdpE圆形深水网箱(查了资料)用来养殖金枪鱼呢,周长160米,”话音刚落,无人机群就动了起来。
一部分无人机驮着钛合金框架模块,朝着三个小岛飞去,精准地在海面画出一个个圆形区域;另一部分无人机则潜入水下,用激光探测海底地形,不到十分钟就传回了数据:【海底平坦,无暗礁,水深30米,适合搭建悬浮基座】。
“先搭基座!”云栖月轻声下令。
两百架无人机立刻将钛合金模块拼接成圆形框架,模块之间的接口自动咬合,还弹出加固支架,不到一个小时,二十个圆形悬浮基座就稳稳地浮在海面上,银色的框架在晨光下泛着冷光。
“这也太快了!”陈真伟推了推眼镜,语气里满是惊叹。
“我在农科院见过最快的海上施工队,建一个网箱基座都要一天,这无人机半天就能建二十个!”
“接下来装网箱和管道。”云栖月继续操作,只见五十架无人机驮着高强度尼龙网,飞到基座上方,将网缓缓展开——这网眼细密,却异常坚韧,不怕冲撞。
同时,在海底地下把输水管也安装上,一端连接净化站,一端延伸到每个网箱,还预留了排污口,方便定期清理网箱里的残饵和粪便。
云川和几个年轻小伙看得手痒痒,忍不住问:“月牙儿(小妹),这无人机能让我们试试吗?我想给网箱装个投饵机!”
“当然可以。”云栖月把手机递给云川,
“按这个按钮就能操控投饵机模块,对准网箱上方的接口就行。”
云川紧张地按了下按钮,只见一架无人机驮着投饵机,精准地飞到一个网箱上方,机械臂轻轻一推,投饵机就卡进了接口,还自动弹出卡扣固定。
“成了!我装上了!”云川兴奋地跳起来,又操控无人机装好了第二个投饵机。
众人见状,也纷纷围过来,轮流操控无人机安装设备。
二伯公云福生虽然眼神不好,却也颤巍巍地操控无人机,给一个网箱装好了水质传感器,乐得合不拢嘴:“没想到我这老骨头,还能玩上高科技!”
忙到中午,渔场的主体结构已经成型。
三十个悬浮网箱在三个小岛之间连成一片,将净化海水输送到每个网箱;投饵机整齐地安装在网箱上方,水质传感器的指示灯闪烁着柔和的绿光,活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未来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