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利刃”的计划书送出去后,日子在一种表面平静、内里紧绷的状态中度过。陈朔和苏婉清埋首于浩繁的假电文编制工作,这需要他们不仅虚构内容,还要模仿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发报员的用语习惯和格式,是一项极其考验耐心和细致的话。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同仁堂药行的后门被有节奏地敲响。不同于平日伙计进货的动静,这声音短促而清晰,带着特定的韵律。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的沈清河立刻亲自前去应门。
门闩拉开,几个如同鬼魅般的身影悄无声息地闪了进来。他们穿着普通的市民服装,但身上那股经过严格训练和血火淬炼后形成的精悍气息,却难以完全掩盖。为首一人,身形挺拔,面容冷峻,正是曾从囚车上救出陈朔的“影刃”小队队长,代号“锋刃”。
“老沈,我们回来了。”锋刃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长途跋涉后的风尘,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沈清河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用力拍了拍锋刃的肩膀:“回来就好!路上还顺利吗?”
“甩掉了几条尾巴,费了点功夫,总算干净了。”锋刃言简意赅,目光扫过院内,“辰砂在吗?‘烛龙’有新的口信,需要我们当面传达。”
“在,一直在等你们的消息。”沈清河连忙将他们引入内室。
陈朔和苏婉清闻讯赶来,见到“影刃”小队众人,都感到一阵心安。这支精锐力量的回归,意味着组织的重视,也意味着接下来的行动可能进入更实质的阶段。
“锋刃同志,辛苦了。”陈朔上前一步。
锋刃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烛龙’收到了你们的报告和计划。对于你们锁定了敌人侦测中心的位置并获取了关键证据,‘烛龙’表示高度肯定。”
他顿了顿,继续道:“关于‘逆向利刃’计划,‘烛龙’认为其构想极具前瞻性和战略价值,原则上批准进行前期准备和可行性测试。”
陈朔心中一定,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但是,”锋刃话锋一转,语气更加凝重,“‘烛龙’也强调了此计划的复杂性与高风险性。大规模动员电台进行协同欺骗,涉及环节太多,任何一个节点出错,都可能暴露我们的意图,甚至导致部分电台位置被锁定。因此,在全面启动之前,必须进行小范围的、可控的实战测试。”
“实战测试?”陈朔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我们需要找一个合适的目标,用有限的电台,模拟‘信息风暴’的局部效果,观察敌人的反应,并验证我们的技术流程和组织能力。”
“没错。”锋刃赞赏地看了陈朔一眼,显然对他的快速理解能力十分认可,“‘烛龙’指示,由我们‘影刃’小队负责此次测试的行动安全与外围警戒,并由你,辰砂,全权负责测试的技术设计与指挥。”
压力再次回到了陈朔肩上。这不仅是对他计划的检验,更是对他个人能力的直接考验。
“测试目标如何选择?”陈朔问道,大脑已经开始飞速运转。
“不能直接针对礼和洋行的核心机房,那样太容易打草惊蛇。”锋刃显然也思考过这个问题,“‘烛龙’建议,可以选择一个梅机关已知的、但并非最重要的外围电台监测点作为目标。这样,即使引起对方警觉,他们也只会认为是常规的无线电干扰或偶然的信号冲突,不会立刻联想到我们已洞悉其核心计划。”
陈朔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可以。我们甚至可以利用这次测试,进行一次‘嵌套欺骗’。”
“嵌套欺骗?”苏婉清轻声问道,这个新名词让她感到好奇。
“对。”陈朔解释道,“一次完美的欺骗行动,其表层目的之下,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意图。 我们这次测试的表层目的,是验证‘信息风暴’战术的有效性。而深层目的,可以是借此向敌人传递一个精心设计的、关于我们某个‘虚拟’情报站位置的假信号,引诱他们调动力量去围剿,从而为我们真实的行动创造机会,或者消耗他们的精力。”
锋刃和沈清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叹。陈朔的思维总是比常人更深一层,仿佛能在复杂的棋局中,预见到十几步之后的种种变化。
“具体目标和欺骗内容,‘烛龙’授权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拟定方案。”锋刃说道,“你需要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测试计划。”
“给我一天时间。”陈朔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他转向苏婉清,“婉清,我们之前编制的那些假电文模板,可以派上用场了。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和修改,制作一份足以乱真的‘诱饵’。”
“好!”苏婉清立刻应道,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影刃”小队的回归,如同给紧绷的弓弦注入了新的力量,也让原本停留在纸面上的“逆向利刃”计划,终于要露出它冰冷的锋芒。一场在无形战场上进行的、真真假假的初演,即将拉开帷幕。
【第十一章完】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