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10月,“龙旗舰队”的身影出现在新几内亚岛东南部海域。旗舰“定国号”的舰桥上,林海生中将放下望远镜,指向一片被红树林和椰林环绕的天然深水湾:“就是那里!莫尔兹比港!准备登陆!”
“龙威”、“龙骧”两艘巡洋舰率先抵近海岸,舰炮对准岸上稀疏的土着村落和可疑的丛林区域,进行了一轮威慑性炮击!轰隆的巨响和冲天的烟柱,吓得沿岸的莫图人魂飞魄散,纷纷逃入丛林深处。
陆战第1团团长孙猛亲率精锐营,乘坐小艇,在舰炮掩护下,强行登陆莫尔兹比港西侧一片相对开阔的沙滩(即后世费尔法克斯区附近)。几乎没有遇到像样抵抗,只有零星几支骨箭从林中射出,被士兵们轻易挡开或无视。
首个登陆地选定莫尔兹比港天然深水湾北岸的一处高地,取名为镇海堡(意为镇守海疆)的据点。陆战队迅速构筑土木结构营垒,架设机枪阵地;而工兵和劳工们立即投入平整土地和修建简易码头工作(“镇海码头”)。
首批驻军 1500人(陆战1团主力),工兵及后勤 500人,安全处特工、勘探队员、医生等 100人。总计2100人。
同时在大夏安全处的带队指引下,陆战队针对重要的区域进行“排查”,并同步建设好据点:
黑金堡:位于镇海堡东北方约50公里内陆,拉里拉里河上游。安全处勘探队在此发现高品位砂金!立刻由1个陆战连(200人)押送300名从斐济带来的“劳工”和部分被俘的莫图人,建立武装据点,圈占金矿!人口:约700人(军人+劳工)。
南角哨站: 位于莫尔兹比港南端岬角(后世皮雷码头附近),建立灯塔和警戒哨所,监控航道。驻军:50人。
拉穆河种植园:位于镇海堡西侧拉穆河谷,肥沃湿热。强制“雇佣”周边部落开垦,试种橡胶、椰子、稻米。初期人口:200军人监管 + 500土着“劳工”。
.......
大夏人的到来和肆无忌惮的圈地、抓人,很快激起了土着部落的强烈反抗,其中最大的两个部落成为抵抗核心:莫图人和科伊布人。
一天深夜,莫图战士如鬼魅般从红树林和海滩摸近,发出震天战吼发起冲锋! 迎接他们的是突然亮起的煤气探照灯(工部新玩意)和暴雨般的子弹!埋伏在沙袋工事后的陆战队员,用“1876式步枪”和“火神炮四型”机枪编织出死亡火网!
哒哒哒哒——!砰砰砰! 冲在前面的莫图人成片倒下!旧式火枪的零星还击如同挠痒。试图从侧面迂回的队伍,撞上了预设的铁丝网和地雷(简易绊发式)!
战斗完全一边倒!不到一小时,莫图人的进攻彻底崩溃,丢下 超过500具尸体 和大量伤员,仓皇逃入黑夜。大夏军仅 十余人轻伤。孙猛下令追击,焚烧数个莫图人沿海村落,抓捕 上千名 妇孺老幼作为“人质”和劳力。
......
而另一边针对科伊布人的战队中,却遇到了真正的考验。
大夏军以山炮和臼炮轰击其部落聚集的山谷,引发山火和恐慌。接着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在熟悉路径的“投诚”土着向导(被武力胁迫)带领下,沿多条山脊和河谷,呈梳篦队形向丛林深处进。
科伊布人利用地形顽强抵抗。毒箭从看不见的树冠射下,滚石从陡坡落下,小股战士从侧翼突袭。大夏军出现伤亡(初期死伤近百)。
看见大夏军首次遇到这么大的伤亡,孙猛立即下令改变战术:火烧开路!工兵用炸药和煤油,焚烧可疑的丛林边缘,驱赶隐藏的敌人。遇到复杂地形或坚固工事,直接用山炮平射轰击!
一旦发现科伊布战士聚集点,机枪火力覆盖,步兵随后冲锋清剿,不留活口!对于俘虏,除了少数年轻女性,其余一律处决(震慑反抗)。
残酷的拉网清剿持续了一个多月。科伊布人虽然勇猛,但在绝对的火力和无差别的毁灭战术面前,抵抗被一点点碾碎。他们的主要村庄被焚毁,神圣的祭祀场所被炸平,族长和主要头领战死。
最终,残余的科伊布战士和族人(约数百人)逃入欧文斯坦利山脉更深处,从此一蹶不振。此战,科伊布部落及其盟友死亡超过1500人(包括大量妇孺),被俘约2000人(多为妇孺)。大夏军及斐济辅助军 伤亡约300人(主要为前期中伏和陷阱)。
在彻底粉碎两大部落的有组织抵抗后,大夏对东新几内亚(大致东经141度以东,北至马当madang,南括莫尔兹比港周边,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的统治再无阻碍。
.......
消息传回大夏国后,洪天佑结合当下和后世的情况,当即作出应对措施,以求快速融合新领土:
1.强制劳动体系:
男性土着: 16-50岁健康男性,被强制登记,编入“劳动营”。
金矿奴工:大部分(约 8000人)被送往黑金堡及新发现的矿区(如瓦乌wau、布洛洛bulolo),在皮鞭和枪口下开采金矿。条件极其恶劣,死亡率极高。
筑路苦力: 约5000人 被驱使修建连接镇海堡-黑金堡-拉穆种植园的碎石公路(“血泪之路”),以及扩建港口、修建堡垒。
种植园劳工: 约 3000人在拉穆种植园及新建的橡胶园、椰子园劳作。
2.女性“安置:
年轻、健康的土着女性(约5000人),被集中到镇海堡、黑金堡、种植园附近的“安置营”。
“婚配”: 由安全处和民政官员“分配”给大夏驻军官兵、移民矿工、种植园主做“侍妾”或“仆人”,美其名曰“促进人口融合”、“帮助土着提升生活”。实为系统性性剥削与生育工具。
“基因优化”: 洪天佑在内部指令中明确要求,鼓励大夏男子与土着女子结合生育后代,“以夏化夷,改良土着劣质血脉,充实我大夏人口基数”。生下的混血儿,强制学习汉语,接受大夏文化。
3. 高压管理:
军管:整个东新几内亚设为“大夏南洋特别总督区”,总督由孙猛兼任,实行严格军事管制。
隔离与镇压: 土着被严格限制在劳动营和指定保留地,禁止持有武器,禁止大规模聚集。任何反抗苗头,立即以最残酷手段镇压(公开绞刑、连坐屠村)。
资源掠夺:黄金、木材、橡胶、椰子等资源被源源不断运回大夏本土。勘探队继续深入内陆,寻找更多矿产。
捕捉奴隶:鼓励组建捕奴队(民间和官方合作模式,官方出武器,民间出人和钱)进入“内陆”,进行捕奴行动,用以解决劳动力短缺和“灭种”计划。
到1879年底,东新几内亚东南部这片富饶而原始的土地,已在大夏的铁血手段下彻底臣服。镇海堡升起了金龙旗,黑金堡的金矿昼夜不息地开采,拉穆河谷的种植园郁郁葱葱。大夏的“南洋第一哨”以无数土着的血泪和白骨为代价,牢牢地扎下了根。
洪天佑的目光,已经越过这片新占的土地,投向了更北方的群岛和更广阔的大洋。太平洋棋局上,大夏又落下一枚带血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