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周边产品在国内的火爆热销,如同一个强烈的市场信号,印证了这档节目及其“兄弟团”Ip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然而,总导演杜仲基的目光,早已越过国内市场的热闹,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在他的蓝图中,《狂奔吧,兄弟!》不应只是一档风靡全国的国民综艺,更应成为一张传递当代中国年轻人活力与友情的文化名片。为此,他正式启动了筹划已久的 “扬帆出海”计划,而计划的第一步,便是制作海外特辑。
在项目内部战略会议上,杜仲基站在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用激光笔精准地圈定了首个目标区域——东南亚。
“为什么是东南亚?”他自问自答,向核心团队阐述其深思熟虑的决策依据:
“第一,文化亲近感。 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华人社群庞大且活跃。我们的节目内容中蕴含的家庭观念、团队精神、拼搏乐趣,很容易引发当地观众的情感共鸣,文化折扣较小。”
“第二,地理与成本优势。 飞行距离短,制作团队和艺人档期协调相对便利,制作成本可控,适合作为海外制作的‘试水’之旅。”
“第三,市场潜力巨大。 该区域是华语文化辐射的重要地带,成功登陆此地,不仅能提升节目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更能为未来更深层次的模式输出或联合制作奠定坚实基础。”
目标明确后,杜仲基并未急于敲定具体国家,而是组建了一个精干的先遣筹备组,由经验丰富的制片主任带队,赴几个候选国家进行实地考察。考察重点极为细致:
* 政治与法律环境: 拍摄许可的申请流程、无人机使用限制、公共场所拍摄的规定等。
* 文化禁忌与习俗: 确保游戏环节和成员言行不会无意中冒犯当地文化或宗教信仰。
* 场地资源: 寻找兼具地域特色、视觉冲击力和可操作性的场地——既有现代化都市景观,又有充满异域风情的古迹、市场、自然奇观,以满足“奔跑”、“追逐”、“解谜”等多种任务需求。
* 本地协作资源: 评估当地制作公司、安保、后勤支持的能力与价格。
* 潜在合作方: 接触当地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或流媒体平台,探讨播出与合作可能性。
经过一个多月的密集考察和评估,先遣组带回了厚厚一叠报告和大量影像资料。在最终决策会上,几个选项摆在桌面:
* 新加坡: 现代化都市,管理高效,安全系数高,但空间相对局促,特色不够鲜明。
* 泰国: 文化特色浓郁,旅游资源丰富,制作成本较低,但政治环境存在一定变数,且热带气候对录制是巨大挑战。
* 马来西亚(尤其是槟城、马六甲): 融合了中华、马来、印度、殖民等多种文化,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历史感又有生活气息,华人基础好,沟通相对便利。
* 越南(岘港、会安): 新兴旅游目的地,风景优美,成本有优势,但制作经验相对缺乏。
杜仲基仔细聆听了每个选项的利弊分析,反复观看了各地的实景素材。最终,他的手指点在了马来西亚,特别是槟城和马六甲这两个地方。
“槟城的乔治市,世界文化遗产,壁画街、娘惹建筑、现代艺术区,层次丰富,非常适合做‘城市追击’和‘文化寻宝’。”
“马六甲,历史底蕴深厚,荷兰红屋、圣保罗教堂、马六甲河道,场景独特,能拍出电影质感。”
“更重要的是,”他补充道,“这里的文化包容性极强,我们的节目气质能与当地环境很好地融合,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而且,马来西亚的华人观众基础扎实,有助于首播声量。”
地点选定,更复杂的创意策划随之展开。杜仲基给海外特辑定下了核心基调:
“不是简单的‘场地转移’,而是‘文化浸润’。”
他要求策划团队,必须将马来西亚独特的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到游戏环节中:
* 任务设计: 学习制作槟城炒粿条、辨认娘惹糕点的种类、根据马来传统蜡染图案寻找线索、在马六甲古董店里破解基于峇峇娘惹文化的谜题。
* 嘉宾邀请: 主动接洽马来西亚有影响力的华裔艺人或本地明星作为飞行嘉宾,不仅增加本地关注度,更能产生跨文化的互动趣味。
* 主题升华: 特辑的最终落点,不应只是游戏的胜负,而应是通过兄弟团与当地人和文化的互动,展现友谊跨越国界、快乐不分种族的主题。
同时,杜仲基也清醒地认识到挑战:
“语言沟通、饮食适应、酷热天气、庞大的器材和人员跨境调度……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出问题。后勤保障必须万无一失,医疗应急方案要做足预案。”
在杜仲基的亲自督导下,一个庞大而精细的《狂奔吧,兄弟!》马来西亚海外特辑制作方案逐渐成型。它不仅仅是一份拍摄计划,更是一份承载着文化传播使命的战略蓝图。当这份厚重的方案摆在星耀卫视高层面前时,获得了全力支持。台领导批示:“举全台之力,打造精品,成功出海!”
消息不胫而走,媒体和粉丝群情激动。“跑男出国录制”瞬间登上热搜,期待值被拉满。兄弟团七人得知消息后,也兴奋不已,纷纷开始“恶补”马来西亚的文化常识。
杜仲基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东方。他知道,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程。《狂奔吧,兄弟!》的旗帜,即将在异国的天空下扬起。这一次,他们奔跑的足迹,将印刻在更广阔的土地上,传递来自东方的欢笑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