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坛之后,镐京城内外的气氛愈发凝重。
百姓因周公的血誓与简文揭露,心中笃定,几乎一致倒向了周公。
镐京街巷之间,孩童歌谣相传:“周公有礼,诸侯无义。”歌声虽稚,却如利矢,扎进了关东诸侯的心口。
然而,这股声势越盛,诸侯越觉不安。
——
夜幕沉沉,镐京东郊的驿馆内,火光摇曳。
蔡、鲁、宋三国使臣秘密聚首,眉宇间皆带怒意。
蔡使狠狠拍案:“此事若不翻转,我家君侯岂非要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镐京百姓皆传蔡侯密谋,若回国之后,诸侯皆疑,蔡国如何立足?”
鲁使冷笑:“周公好手段,一纸简文,便将你蔡国置于风口浪尖。但你我皆知,此等谋划岂能只是一国之意?若非关东同心,岂敢妄动?”
宋使眯起双眼,缓缓吐出:“我等既已露迹,索性便要合而为谋。否则只怕今日退缩,明日便是孤身受戮。”
言罢,三人沉默良久。
灯火在案上竹简间跳跃,映照着他们的面庞,忽明忽暗,仿佛暗流翻腾。
——
与此同时,镐京城内,周公与召公、太公、毕公等核心重臣,于王宫大殿密议。
召公拱手道:“今日礼坛之举,固然大义昭然,但也将诸侯逼至绝境。若他们回国合谋,恐生变数。”
太公却冷哼一声:“蛇若藏草,未必不咬。今日既已揭其鳞甲,便是断其退路之机。与其纵其潜行,不如逼其出手,再以迅雷之势摧之!”
周公负手而立,神色沉凝:“太公之言虽烈,然孤之谋,不止在于摧,更在于笼。若诸侯中尚有犹豫之辈,孤必以礼与义收之。唯有如此,天下方可长治。”
殿上风声肃杀,烛火摇曳,映出几人坚毅的面庞。
——
三日后,镐京再有风声传出——蔡、鲁、宋三国使臣竟在夜里连骑而出,急赴关东而去。
消息传入朝堂,群臣哗然。
有人担忧:“此去必是召合同谋,欲再兴波澜。”
周公神色不变,只淡淡道:“去便去罢。关东若欲再起,孤自有法以待。”
他一边下令严守镐京,一边秘密命人分道追踪,欲知三国使臣行踪。
——
关东大地,风声渐紧。蔡、鲁、宋的归国使臣所言,皆带着镐京所受羞辱的痛楚,他们极力煽动君主:“周公欲削诸侯,王权独专,若不先发制人,日后大势已去!”
一时之间,关东数国议论再起,暗中派骑走书,密谋再合。
——
而镐京内,百姓的热情却愈加炽烈。
街市上,商贩们自发高挂“周公有礼”的幡旗,巷口孩童以竹竿插青布,模仿礼坛旗号,口中高喊:“大义在周公!”
周公立于高台远眺,看见这一幕,眼底掠过一抹复杂之色。
他缓声对召公道:“人心虽定,然孤不敢轻心。越是此时,越要谨防暗流。”
召公点头:“周公放心,镐京百姓已随公心,但关东必不甘休,终要有一场更大的试探。”
周公抬手,示意文士记录命令:“自今日起,孤将筹设‘巡礼’,以礼行关东。既为笼心,亦为试胆。”
——
这一刻,大殿内寂然,唯有笔墨落纸的沙沙声,仿佛宣告着下一步更大的谋局已然展开。
周公谋深,诸侯潜动,双方的暗河,正奔向不可避免的撞击。
——
关东诸侯的合谋暗流,如骤雨前的阴云,层层积压,愈加沉重。
蔡、鲁、宋三国归国后,诸侯间飞书络绎,密骑奔驰在山川之间,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心声——“若不合力,周公必削诸侯!”
——
陈国王宫,夜宴密谋。
灯火煌煌,殿中聚集了蔡侯、鲁侯、宋侯等数国使者。
金樽流转,酒色掩盖着寒气,然而殿内的气氛,却冷冽如冰。
蔡侯面色铁青,厉声道:“自吾子弟入镐京,竟被礼乐所化,今欲自留不返,此岂是臣国之耻?周公之谋,已明矣,他欲以礼夺人心,以义笼天下。若我等再观望,恐将无立国之地!”
鲁侯眉头紧锁,缓缓点头:“蔡侯所言不虚。然刀兵一动,非同小可。若败,宗庙俱焚。”
宋侯猛然起身,目光冷冽如刃:“不动则死,动或有生!周公设礼坛,已昭告天下,关东为乱臣。今日若不反击,明日便是臣服。吾宋国誓不为奴!”
一时之间,殿内群声附和。有人拍案,有人咬牙,皆言:“合兵试周公!”
——
然而,正当他们谋划之时,殿外暗影中却有两道目光闪过。
那是周公所派密探,他们悄然潜伏,记下每一字句,随后踏夜而去。
——
镐京王宫。
密探伏地奏报:“蔡、鲁、宋等国已暗定合谋,欲以兵试镐京,声言不久即合力出动!”
群臣色变。有人惊呼:“若诸侯合兵,镐京虽固,恐难一时支撑!”
姜子牙却长笑一声:“恰合我意!若不露出獠牙,焉能借礼破之?周公早有巡礼之谋,今诸侯自陷罗网!”
周公目光冷冽,缓声道:“孤既立礼坛,天下人心在我。关东若欲兴兵,孤便以‘巡礼’先发,以义之名,行兵之实。若诸侯敢逆,则为不敬王室;若不敢动,则人心尽失。此战,无论刀兵是否交锋,孤必取胜!”
殿上寂然,群臣齐声应诺。
——
数日后,镐京南郊。
大周巡礼仪仗浩浩荡荡,旌旗漫天,鼓乐震地。
周公亲执王命,率文武百官,随数万甲士,向东而行。所至之处,百姓夹道,呼声震天:“愿随周公!”
消息如风,传入关东。
蔡侯闻报,拍案而起:“周公敢至关东,分明是耀武扬威!”
鲁侯却心生惧意:“他以巡礼为名,若我等出兵,便是逆天理!此一战,胜之不光,败则更辱。”
蔡侯冷笑:“若退缩,便是自断声威。今日唯有合兵,方可试其虚实!”
于是,关东诸侯终下狠心,调兵聚会,誓要截周公巡礼于途中!
——
东郊平原,乌云翻涌。
周公巡礼仪仗行至半途,忽有斥候飞报:“前方蔡、鲁、宋、许诸国联兵,号称十万,拦截于东平原!”
军阵一时骚然。有人担忧:“诸侯果然起兵,若大战于此,恐难全身而退!”
周公却稳坐车辇,神色不改,朗声道:“礼以安国,义以御乱。今日孤以巡礼之名而来,关东若敢出兵,便是逆天与逆民。传令——设坛于原,立礼不退!”
于是,大周军士在原野中央,迅速筑坛立幡,鼓钟齐鸣,旌旗猎猎。周公亲登祭坛,持玉圭向天誓曰:
“孤受王命,巡礼天下,以安社稷。凡逆之者,逆礼!凡拒之者,逆义!凡敢试之者,逆天!”
声若洪钟,震动天地。
对岸诸侯联军望见此幕,顿时人心震动。
鲁侯犹豫,许侯面色惨白,宋侯却咬牙喝道:“莫被虚言所惑!他不过以礼掩兵!”
蔡侯亦高声催军:“鼓之!试其虚实!”
于是,关东军鼓雷动,铁骑轰鸣,双方气机如同山海撞击,整个原野瞬间杀意冲天!
——
这正是:
关东合谋兵欲试,周公设局礼当锋。
鼓角声悲天地裂,风云际会定雌雄。
——
至此,巡礼与刀兵已在原野正面对撞,一场席卷关东的风暴,正在骤然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