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辰的指尖在终端屏幕上划过,北郊地块的照片一张张刷新。铁门锈蚀的痕迹、围墙裂缝的走向、电线杆距离厂区的距离,全部被标注成红色坐标。他看完最后一张图,合上设备,目光落在办公桌角落的对讲机上。
“周博。”他开口,声音不高,“把昨晚收缴的东西,全摆到校广场去。”
周博站在操作台前,耳机还插在接口上。他转过身,手指迅速敲击键盘,调出监控录像片段——五名小偷撬锁时的动作被慢放三倍,工具特写逐帧定格。他选中三组最清晰的画面,拖进剪辑模板,生成短视频预览。
“直播推流准备好了。”周博点头,“摄像头架在旗杆下方,角度能拍到整个展台。”
杨辰没再说话,只轻轻抬手,做了个下压手势。
十分钟后,校广场中央多了一张长桌。二十部手机整齐排列,屏幕朝下,背面贴着标签:**王某,江大东区宿舍3栋614**。三十个钱包摊开摆放,身份证件露出半截,姓名与住址清晰可辨。五把匕首并列置于玻璃罩内,刃口向上,寒光未褪。
赵虎穿着黑色战术夹克,站在展台一侧。他拿起喇叭,声音沉稳而有力:“这些,是上周偷东西的人留下的!敢在我们地盘动手,就是这个下场!”
人群围拢过来,起初只是零星拍照。几个女生凑近钱包展区,低声议论:“这不就是隔壁班那个谁?”“天啊,我室友丢了的充电宝也在上面。”
一名男生举着手机直播,镜头扫过匕首时特意放大:“家人们看清楚了,这不是玩具,是真的刀。就藏在食堂后巷的垃圾箱夹层里。”
赵虎走到玻璃罩前,伸手一指:“这把最长的,是在一个学生外套口袋里摸出来的。当时人还在排队买饭,一点感觉都没有。”
围观者倒吸一口冷气。
周博盯着后台数据,发现转发量增长缓慢,话题分散在“江大抓贼”“校园安全”等多个词条下。他摘下耳机,快步走到杨辰身边:“热度起不来,得集中引爆。”
杨辰靠在二楼窗框边,视线掠过人群头顶。他注意到不少女生在朋友圈发图,配文大多是“吓死了”“以后不敢放口袋了”。
“找三个粉丝多的学生。”他说,“每人两百,让他们带标题发——‘江大小偷终结者’。”
周博立刻拨通电话。
不到五分钟,一位艺术系网红发布动态:“亲眼见证江大小偷终结者行动!所有失物编号陈列,连偷东西的人都被扒得明明白白!”附图九宫格,中心正是那排匕首。
另一名体育特长生转发并加评:“建议全校巡逻队参考这套流程,比保卫处贴告示有用多了。”
第三位校园资讯博主直接制作了对比图:左边是以往失窃案通报文字,右边是本次展台全景,并打上标题:**从被动报案到主动震慑,江大治安进入2.0时代**。
十分钟内,#江大小偷终结者#冲上本地热搜第三。微博阅读量突破百万,抖音相关视频总播放逼近千万。有校外媒体账号转载报道,称“高校自主安防新模式引发关注”。
商户群开始躁动。
“你们那个App真能防偷?”张记麻辣烫老板发来语音,“我现在门口天天摆摊,现金都不敢放店里。”
“我们签了独家协议的商户,享受全天候安保覆盖。”陈磊不在现场,但消息由周博代为回复,“今晚就能安排巡线。”
又有烧烤摊主问:“能不能挂个牌子?就说我们是‘终结者计划’合作户。”
周博看向杨辰。
杨辰站在窗后,身影逆光而立。楼下有人抬头拍摄,无意中将他摄入画面。照片传开后,配文迅速变成:“幕后大佬注视全场”“原来真是有人在管事”。
他没有动,也没有说话,只是抬起右手,轻点终端屏幕。
一条新指令发送出去:**热度维持十二小时,重点投放生活类社交平台,目标人群:在校生、周边商户、外卖骑手**。
周博收到指令,立即调整推送策略。技术组启动自动脚本,在十个校园社群同步发布问答帖:“你知道小偷是怎么被抓住的吗?”“为什么这次能追回所有赃物?”每条帖子都附带展台实拍图和赵虎宣讲片段。
舆论风向悄然变化。最初是猎奇围观,后来演变为对“高效处置”的认可。有学生发帖说:“以前丢个耳机都找不到人,现在偷一次被抓现行,连带同伙都被挖出来。”
也有质疑声出现。
“这不是黑社会那一套吗?”一名男生小声嘀咕,“又不是警察,凭什么公开别人身份证?”
旁边人反驳:“人家没打没骂,东西都交保卫处了。你倒是清高,你钱包被偷的时候怎么不去找正义?”
争论声被更大的讨论淹没。越来越多商户主动联系运营团队,询问如何加入“安全合作计划”。一家奶茶店甚至提出愿多付百分之五佣金,只为挂上“终结者联防单位”标识。
赵虎收起喇叭,示意死士开始拆展台。匕首装入密封箱,贴上封条;手机和钱包分类打包,准备移交校方备案。整个过程安静有序,无人喧哗。
周博关闭直播后台,摘下耳机。屏幕最后一帧画面定格在展台空桌,阳光斜照,灰尘在光柱中缓缓浮动。
他伸了个懒腰,低声说:“成了。”
杨辰仍站在窗前。终端震动,弹出新消息:**北郊地块产权核查通过,无抵押查封记录,可启动收购程序**。
他看了一眼,合上屏幕,左手无意识摩挲腕表边缘。
楼下人群已散去大半,只剩几个学生蹲在展台原址拍照。其中一人举起手机,镜头对准二楼窗户。
闪光灯亮起的瞬间,杨辰微微侧头,身影被切割成明暗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