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迟来的婚礼
十月的清河市,秋高气爽。秦墨坐在区域协调办办公室里,批阅文件的间隙,目光落在桌角那张泛黄的照片上——那是三年前和林芷若在图书馆门口的合影。照片上的她扎着马尾,笑得温柔。而如今,他们已经领证两年多,却连场像样的婚礼都没办过。
“秦主任,省委试点总结会的材料准备好了。”秘书小刘敲门进来,看到主任对着照片出神,会意地笑了笑,“领导,您和嫂子的婚礼,是不是该提上日程了?”
秦墨回过神,轻叹一声。试点工作进入攻坚期,他忙得脚不沾地,婚礼一推再推。林芷若从不抱怨,但每次看到同事办喜事时她眼中闪过的羡慕,都让秦墨心生愧疚。
当晚回家,秦墨郑重其事地提出:“芷若,我们办婚礼吧。”
林芷若正在整理书架,闻言手一顿:“怎么突然说这个?”
“不能再拖了。”秦墨握住她的手,“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果已经出来,正好有个空档。再拖下去,我怕...”
怕什么?怕辜负了这个默默守候他多年的女子,怕错过人生最重要的仪式,怕将来回想起来留下遗憾。
林芷若眼睛微红,轻轻点头:“好。”
消息传出,整个市委大院都动了起来。
老书记李国强亲自过问:“小秦的婚礼必须办好,这是咱们清河市的喜事!”
试点办同事更是热情:“主任您只管忙工作,婚礼我们来筹备!”
但秦墨坚持一切从简。他在笔记本上列出三条原则:不收礼金、不请无关人员、不占用工作时间。最后还补上一句:“婚纱照就在清河公园拍,不用去海南。”
林芷若看到这条噗嗤笑了:“你这哪是结婚,是开办公会呢。”
但她懂他——他是怕给人添麻烦,更怕落下话柄。
婚礼定在十月最后一个周末。请柬只发了五十份,都是至亲好友。没想到消息不胫而走,山阳县的群众派了代表来,非要“给秦县长送嫁妆”。
婚礼前夜,秦墨加班到十点。回宿舍时,发现林芷若父母从省城来了,正和试点办同事一起布置新房。简陋的市委宿舍贴满喜字,顿时有了家的温暖。
“墨儿,”林母拉着他坐下,眼中含泪,“若若跟着你吃了不少苦,以后要好好待她。”
秦墨郑重承诺:“妈,我会的。”
第二天清晨,秦墨被鞭炮声惊醒。推开门,他愣住了——楼道里站满了山阳县的乡亲。老寨主杨大爷捧着绣品,龙山乡的村民抬着自酿米酒,河口镇的药农带来晒干的山花...
“秦县长,听说您办喜事,我们自作主张来了。”杨大爷声音哽咽,“您为我们修路致富,我们得来送祝福!”
更让秦墨动容的是,试点涉及的三市十二县都派了代表。南平市交通局长送来跨市公交模型,临沂市环保干部捧着重生的兰花,连曾经最不对付的王局长都带着茶叶来贺喜。
婚礼简单而温馨。没有豪华酒店,就在市委食堂摆了几桌;没有婚庆公司,试点办年轻人自己主持。当主持人请新人讲话时,秦墨看着满堂宾客,百感交集。
“我和芷若领证两年多了。”他握着妻子的手,“为什么拖到今天?因为我知道,婚礼不只是仪式,更是承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芷若的支持让我走到今天。现在试点初见成效,我终于能兑现承诺——给她一个家,也给我们一份共同的生活。”
林芷若泪光闪烁:“我从来要的都不是婚礼,是一个心中有民、肩上有责的秦墨。今天,我看到了。”
最特别的环节是“三市送福”——南平、临沂、清河的代表共同送上特制地图,标注着试点惠及的每个村镇。老农王大爷颤巍巍上台:“秦主任,这地图上有我们村新修的路,新通的公交,新清的河水...这是最好的新婚礼物!”
婚礼第二天,秦墨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同事惊讶:“主任您怎么不度蜜月?”
他笑着指指墙上的试点进度表:“试点就是最好的蜜月。”
但细心人发现,秦主任桌上多了个相框,是婚礼上和林芷若的合影。照片背面有行小字:“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晚加班,林芷若来送饭。看着丈夫伏案工作的身影,她轻声对秘书说:“你看,他办公桌的角度,正好能看到我们新房的灯光。”
秘书恍然大悟——秦主任特意调换办公室,原来是为了加班时能看到家的方向。
月光如水,秦墨在日记中写道:“成家立业,家是根,业是叶。根深方能叶茂。从今往后,为民服务不单是责任,更是对家的守护。”
窗外,试点区的灯火连绵如星河。秦墨知道,前路还长,但有了家的温暖,再大的风雨也无所畏惧。
而这场迟来的婚礼,成为他人生新的起点——带着家的牵挂,走向更远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