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了那句话,人比人气死人。
这时,管家匆匆来报:“王爷,宫里来人传旨,皇上宣王爷你进宫。”
萧逸尘叹了一口气,“我这皇兄真是看不得本王闲一会,这才多久啊?又宣本王进宫。”
凤九看着他一脸生无可恋的模样,在他肩膀上拍了拍,“谁叫你是他的好皇弟呢!他遇上了事,不找你商量,找谁商量呢!”
凤九替萧逸尘整理好衣衫随传旨太监进宫。
唐东看着进宫的人,不由得调侃道:“你俩这蜜里调油的日子过的那叫一个美滋滋啊?”
凤九得意一笑,“必须的,”她禀退了,春夏秋冬几人?
将声音压低,在唐东耳边轻声道:“有个好消息你想不想听?”
唐东挑了挑眉:“哦,那你倒是说说,看到底是什么好消息,让你如此兴奋?”
“我爸说有办法让我们可以回去。”
唐东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掏了掏自己的耳朵,
唐东的声音有点发飘,眼睛瞪得圆溜溜的,紧紧的盯着凤九:“你……你再说一遍?”
凤九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弯了弯嘴角,故意拖长了调子:“我说,我爸说,他们有办法让我们回去。”
唐东手里拽着的那张皱巴巴的纸,因为她的这番话,掉落了下来,他浑然不知。
他往前走两步,“小九,真的假的?你该不会是在这里寻我开心的吧!”
凤九拍了拍他的肩膀,认真道:“当然是真的,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不过具体办法我爸还在研究,还需要点时间。”
“谁知道等他的这个办法想出来,会是什么时候了?”
唐东眼眶都有些泛红,他在这古代过得虽然也不错,但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着回到现代。
“太好了,我要是真能回去,一定带着陈雅去看看我以前的生活。”唐东喃喃道。
凤九眨了眨自己的眼睛看向唐东,“你把你不是这个年代的人告诉我表妹了。”
唐东摇了摇头:“我打算在新婚之夜告诉她,怕把她给吓着,不嫁给我就亏大了。”
凤九坏坏一笑:“那你就不怕,你新婚之夜告诉她,她不跟你入洞房。”
唐东被他这话噎了一下,非常自恋的道:“以我对她的了解,她不会,就像我们后世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我唐东一表人才,又对她掏心掏肺,她怎么可能舍得放手,我这么好的夫君。”
凤九捂着嘴偷笑:“唐东,我发现你自卖自夸的本事,越来越炉火纯青了。”
“小九,你可别在这里瞎说,我什么时候自卖自夸了?我这叫自信。”
正说着,管家又来报:“唐公子,陈姑娘来了。”
唐东挑了挑眉:“她去粮仓肯定没找到我,所以来这里找我来了。”他下意识整理了下衣衫。
凤九看着他这样撇了撇嘴,“毛病真多。”
陈雅笑盈盈走进来,看到凤九,开心的飞起:“表姐,想我了?没有?”
凤九撸了撸嘴:“你表姐我不想你,但你未来的夫君想你了。”
“表妹,你来得正好,我正和唐东说他要当种植大户的事儿呢。”凤九打趣道。
陈雅脸颊微红,嗔怪地看了唐东一眼:“我正是为此事来的,我也想帮着一起,为百姓做些实事。”
“我可是一个合格的贤内助。”
唐东一听,心里满是感动,拉着陈雅的手:“有了你的支持,我更加有信心了。”
凤九看着这一幕,回到房间从空间里装玉米种子拿了五十斤出来,这些种子还是她在空间别墅里找到的,是佣人买来打算自己种植的,现在便宜了他们。
当初她就听自己的佣人说过,她乡下有个亲戚,承包了几百亩地种植玉米,叫她帮忙买种子,结果种子还没有送出去,自己就带着物资穿越。
不知道那佣人会不会以为见鬼了,自己买的东西居然不见了。
唐东看着凤九扛着东西出来,瞪大了双眼:“你这里得多少斤呐!”
凤九比了个数,“唐东的嘴角都快笑烂了,看来我这个种植大户还得全靠你,如果不是你这些种子的话,也不可能实现。”
秦雅看着袋子里面的玉米粒,“唐东这黄灿灿的东西,就是你说的可以解决温饱。”
唐东笑着点头,“没错,这玉米产量高,耐旱又高产,要是能大面积种植,百姓们就不愁没饭吃了。”
凤九把种子递给唐东,也把如何种植玉米的资料递了上去:“你可一定要种好,这可是关系到很多人的温饱呢!别浪费了我这些东西。”
唐东郑重地接过,“放心吧,有你给的种植方法,我肯定能行,这些好东西绝对不会浪费,我要把它们发挥到最大的价值。”
这时,陈雅突然开口,“陈家军去城外拉练,我听说城外有片荒地,我今日一早去看过了,土质看着还不错,或许适合种玉米,特意前来将消息告诉你。”
唐东眼睛一亮,“好,真是太好了,等我去考察下,如果合适,就把那片地包下来。”
凤九看着两人干劲十足的样子,笑着说:“你们这小两口配合得还挺默契,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行了,赶紧走吧,别在我这里撒狗粮了。”
“但你俩得注意,疫情还是有,注意防范,每天的药可千万别忘了。”
唐东揽过陈雅的肩膀,扛着玉米种子比了一个ok的动作,转身离开了摄政王府。
这时腊梅匆匆跑了进来,“王妃不好拉,绣房走水啦!”
凤九心头一紧,顾不上其他,立刻跟着腊梅往绣房跑去。
她远远地就看到绣房浓烟滚滚,火势猛烈,阿风和石头看见凤九的到来。
扑通一声跪在凤九的跟前,“王妃火势太猛,根本就扑不灭,这可如何是好?”
凤九心急如焚,大声喊道:“里面的人出来了没有。”
绣房的嬷嬷咳嗽着来到凤九跟前,“王妃,如烟还在里面。”
这个时候她特别庆幸,因为疫情很多人都回家没有在绣房,
她眉头紧皱,看着提水的下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