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王府后园的海棠结出了粉白的花苞,在煦暖的风中微微摇曳。然而,王府工坊内的气氛,却比这春光更加炙热。
王大柱提出的“提花格”与“混纺”构想,如同在老师傅们沉寂多年的心湖里投下了巨石。起初的疑虑和畏难,在王大柱不断的鼓励、草图示意以及资源支持下,逐渐转化为挑战难题的激情。
尤其是芸娘,她对那“提花格”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天赋。她整日泡在工坊,与几位专精提花工艺的老师傅反复商讨,用细绳在简易的框架上模拟经纬交织,试图将王大柱那抽象的“立体几何花纹”概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提综顺序。翠儿则在一旁协助记录、配色,两个小姑娘常常为了一个微小的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然后又携手继续尝试。
而王大柱自己,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复合梭”的研制上。他深知,无论是“提花格”还是未来的更多复杂织物,都对引纬速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梭子,已经渐渐成为制约效率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书房里,灯火常常亮至深夜。王大柱面前摊开着画满复杂结构的图纸,旁边还放着几个手工粗糙的木质模型。他时而凝神思索,时而用炭笔在纸上修改,时而拿起小刀对模型进行细微的调整。那“复合梭”的核心在于内部几个微小的弹性卡榫和联动机构,要求极高的精度,以当下的手工条件,制作起来极其困难。
“相公,夜深了,先用些宵夜吧。”周婉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丝面走进书房,看着王大柱专注的侧脸和眼底的淡淡青色,心疼地劝道。
王大柱放下手中的炭笔,揉了揉发胀的额角,接过碗,笑道:“有劳婉娘。只是这梭子几个关键之处总是差一点,心有不甘。”
周婉娘走到他身边,看着桌上那些她看不太懂的图纸和模型,轻声道:“妾身虽不懂这些机巧之物,但也知万事开头难。相公既有巧思,又肯下功夫,假以时日,定能成功。”她的目光温柔而坚定,给予王大柱无声的支持。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极轻微的“嗒”的一声,若非王大柱内力精深,几乎难以察觉。
两人神色微动,对视一眼。周婉娘悄然吹熄了书桌上的烛火,只留远处墙角一盏小灯,室内顿时昏暗下来。
王大柱屏息凝神,内力流转,感官提升到极致。他能清晰地听到窗外夜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一道极其微弱的、几乎与风声融为一体的呼吸声,就在书房外侧的屋檐下!
有人窥探!
他没有立刻声张,而是对周婉娘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自己则如同灵猫般悄无声息地移动到窗边,透过窗纸的细微缝隙向外望去。月光朦胧,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黑影紧贴在屋檐下的阴影里,若非刻意寻找,极难发现。
是谁?织造商会派来的探子?还是那位孙员外郎的人?目的为何?是探查“复合梭”的进展,还是另有所图?
王大柱心念电转,并未打草惊蛇。他悄悄退回周婉娘身边,低声道:“外面有人,身手不弱,像是专业的。”
周婉娘心中一紧,握住了王大柱的手。
王大柱反握住她微凉的手,示意她稍安勿躁。他沉吟片刻,故意提高了声音,对周婉娘道:“婉娘,这新梭子制作太难,几个关键部件屡试不成,看来还得从长计议,或许得另寻他法了。”他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沮丧和放弃之意。
周婉娘立刻会意,配合地叹息道:“相公也不必过于焦虑,身体要紧。既然此路难通,暂且放下也好。”
两人又故意说了几句关于家常琐事的话,王大柱才道:“罢了,今日就到这里,歇息吧。”
他拉着周婉娘,装作正常熄灯就寝的样子,弄出些许声响后,便屏息等待着。
窗外那细微的呼吸声停顿了片刻,似乎在确认室内情况,随后,便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远去了。
又等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确认窥探者已然离开,王大柱才重新点亮灯火。
“看来,有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关心这‘复合梭’。”王大柱面色沉静,眼中却闪过一丝冷意。
周婉娘忧心道:“他们会不会对工坊不利?”
“暂时应该不会。”王大柱分析道,“此人只是窥探,并未有其他动作。而且我故意示弱,说研制受阻,或许能麻痹他们一时。但我们必须加快进度了,同时,工坊和家里的防卫还需加强。”
翌日,王大柱便将昨夜之事告知了苏静蓉和林红缨。
林红缨一听,顿时柳眉倒竖:“好大的狗胆!敢夜探王府!相公,你放心,我今晚就带人埋伏在周围,定叫那厮有来无回!”
苏静蓉则更为冷静:“红缨妹妹稍安勿躁。对方身手不俗,且目的明确,只为窥探,并未行破坏之事,可见其背后之人颇为谨慎。我们若大张旗鼓埋伏,反而可能打草惊蛇,甚至激化矛盾。”
她看向王大柱:“相公昨夜应对得当,示敌以弱,为我们争取了时间。当务之急,一是暗中加强警戒,尤其是书房和工坊核心区域;二是尽快取得实质突破,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方能无惧任何窥伺。”
王大柱点头赞同:“静蓉所言有理。红缨,防卫之事,你与静蓉商量着办,明暗结合,既要有效,又不过度引人注目。工坊这边,我会督促老师傅们加快‘提花格’的试制,至于‘复合梭’……”他顿了顿,“我另想办法。”
他心中已然有了计较。既然手工制作困难,或许可以尝试利用水力?京城周边有河流,若能设计一套简单的水力传动装置,驱动一些简易的打磨、钻孔工具,或许能解决精度问题。这又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摸索的新方向,但值得尝试。
暗夜下的窥探,如同一根细刺,扎入了王府看似平静的生活。但也正是这份外部的压力,促使着王大柱和整个王家,以更快的速度,向着未知的技术领域奋力前行。春寒料峭中,变革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围绕着的暗影,也愈发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