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
宜——祭祀,安葬,纳畜,分居
忌——诸事不宜
“什么封建迷信!老子爹今天过生日,诸事都顺!”
姜福禄一边嘟囔着,一边不耐烦地挠了挠他那大屁股。
撕下了那黄历后就顺手填进了路子
虽然现在还早,不过七八点钟。
但这姜家的老宅里,早已热闹非凡。
专门请来的大席师傅,挽起袖子,在灶台边忙碌起来。
空气中弥漫着炒菜的香气,旁边的两棵大树上,也挂上了红色的鞭炮,就等着点火呢!
而附近的村民,也纷纷的前来帮忙,身影在院子里穿梭,为这本就拥挤的日子增添了热闹。
不过……
“三嫂子,你也来帮忙啊!”
“不来不行啊……你说是吧!”
“哎!谁说不是呢,过个寿就算了,还得送礼!”
“我家那口子还挺高兴的!这老家伙”
“小点声,小点声!来男人了。”
……
帮忙是帮忙,可又有多少真心实意呢?
而今天的主角——姜礼德,这位整个姜家庄的老‘祖宗’。
此刻正端坐在太师椅上。
脸上虽满是层叠的褶子,却难掩内心的雀跃。
或许是因为自己最爱的大儿子回来了。
还是为今天的生辰?
亦或是两者皆有?
此刻的他身着一件崭新的蓝粗布褂子,头上一顶瓜皮帽,双手则悠闲地插在厚厚的棉花袖子里。
与身旁几位年纪相仿的老家伙,闲聊着家常。
这幅景象,倒真有几分早年间,那些尚未被打倒的地主老财们围坐一堂,密谋着今年又要给底下的佃户们增添多少租子的氛围
而姜家大门外,姜福利的早已到位。
尽管一条胳膊还被缠着,吊在胸前。
那份平日里惯有的精气神却丝毫不减。
他同样换上了一身半新的衣裳,脸上挂着职业性的笑容,迎接每一位前来祝寿的客人。
在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那眉眼间也有几分相似。
负责高声唱报宾客送来的贺礼。
“李老二,送苞米面一斤!”
“吴家村大队长,送富强粉五斤!”
“公社贾会计,送猪肉一斤!”
……
姜佑宁在那远处,听见这贺礼一份份被报出,似乎透着一股子的喜庆。
但是!
“这正常吗?”
姜佑宁不禁想问。
在这个年代,即便是城里人,操办一场寿宴,也绝少有如此“上杆子要礼”的架势。
更何况是现在的农村。
而且不提这礼了,就是眼下这场寿宴,规模也不能说不盛大。
光是桌子,光外面!
姜佑宁看来就不下于30桌。
下了多么大的血本,置办如此大的排场,无疑需要不少的粮食,不少的钱,不少的票。
那么,这笔钱,出自谁的身呢?
更何况,这桩热闹非凡的寿宴,其目的也绝不仅仅是为了给办的!
俗话说得好——
鱼找鱼,虾找虾,耗子身上纹青蛙”
苍蝇从来成堆聚,王八专找鳖亲家。
平日里,想要巴结姜福禄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
而今日这寿宴,不就是一个绝佳的敲门砖吗?
更何况,这些摆在明面上的“礼”,不过是锦上添花。
真正沉甸甸的,是在递上贺礼的时候,藏在其下的那一封又一封薄薄的信封。
这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厚礼”。
姜佑宁站在人群外围,内心不断的思索着。
而嘴角,也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冷笑。
而她的身后,赵主任一边不住地看向姜佑宁手中那东西。
“佑宁啊!送这东西真的好吗?”
姜佑宁不以为然地回了一句,“包的!我这还花了钱了!”
提起这个“礼物”,姜佑宁的心里就一阵肉疼。
为了它,她足足花费了一块钱!
这钱虽然对她而言算不得什么,但花得实在是不值!
赵主任忍不住吐槽道。
“你这钱也是浪费,还不如给自己买几两肉呢!补补身子呢!”
姜佑宁讨好地笑了笑,“赵姨教训的是!下次我给他送个火柴盒!”
【虽然没有下次了!】
两人又往前走了几十米,院子的两边,赫然站着一群身材魁梧的民兵。
他们看上去像是在维持秩序,可那身边就是一杆杆的长枪。
只要一伸手,那长枪就能上了肩!
赵主任见状,长长地松了口气,姜佑宁之前的担心果然不假。
“这个姜福禄,还真是把公社的民兵当成他的私兵了。”
赵主任压低声音,对着姜佑宁说道。
姜佑宁也点了点头,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民兵。
“我估摸着这些人也没少收他的好处。小心点吧!见机行事!”
赵主任深以为然,她拍了拍自己的腰间,“你也别太冲动了!凡事有我在!”
“我已经让公安,还有我手底下的办事员化妆进来了。”
今日各村都有人来,不少都是生面孔,正好是办事员们潜入的最佳时机。
随后,她又看了一眼不远处茂密的树林。
“咱们俩看情况合适的话,就发信号!尽量的不要让枪响了!伤了其他人!”
姜佑宁点了点头,今天不仅仅是有那些坏鳖种,还有些无辜的人。
而那枪可是不长眼的!
“走,咱们进去!”
姜佑宁在前,赵主任跟在后,缓缓地向院内走去。
经过人群时,姜佑宁的身影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甚至有人情不自禁地捂住了身上的伤口。
还有一些人对着姜佑宁指指点点的,眼神中充满了怨恨和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