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时无法突破无根台的禁锢,杨锦索性安下心来,每日潜心钻研符箓术,偶尔与常冰燕聊天解闷。
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两人早已无话不谈,称呼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常冰燕不再那般生疏客气,而是亲切地直呼,言语间多了几分随意与亲近。
这日,杨锦继续钻研符箓术,忽然灵机一动,从怀中取出家传的护命符。
这枚符箓是除黄老道知晓凶手外,唯一能查出杀害他父母真凶的线索。
几日的钻研,杨冲从符箓术中得知,这护命符实则也是符箓术的一种,按照其玄机,或许不能称之为,只能说其中暗藏了某人的一丝气息。
而这气息遇到它的主人便会产生相吸的效果,符箓会发出微光或者异动。
这与长生诀中既黑玉内的光华有异曲同工之妙。
“长生诀”中的内力气息,本是一主之息,因黑玉分块,而暂时分离,所以待遇到相同气息时黑玉时,自然会相互吸附。
产生黑蓝色光华,而恰恰杨锦将这股气息吸入丹田,才得以今天之成就。
杨锦凝视着手中灰暗的护命符,闭目凝神,按照符箓术的法门,轻轻将其置于掌心。
顿时感觉到其中有一股强劲的气息流动。
依照符箓术上的记载,此人应当尚在人世,否则气息失去主人滋养,早就消散于天地之间。
而若想体死,真气长久保存,就应当如长生诀一般,将其藏入特定的载体之中。
杨锦越发觉得,那位留下黑玉中混沌之气的老者,定然通晓这符箓术的奥妙。
他一边把玩着手中的符箓,一边翻阅符箓术,片刻后一个大胆的念头涌上心头。
杨锦让常冰燕找来纸笔,按照书中的符样,费了半日功夫,终于绘成一道追踪符,不由得喜形于色。
随即他又取出那枚护命符,试图从中抽取一丝那人的气息,然而费尽周折,始终未能成功。
正在杨锦苦思冥想之际,常冰燕见他对着符牌发呆的模样,不禁莞尔一笑。
杨锦抬头看向常冰燕,皱眉道:
常姑娘可是想起了什么开心的事?
常冰燕摇头否认,
杨兄对着一个牌子发呆的模样,着实有趣!
杨锦闻言一怔,随即恍然大悟,向常冰燕拱手道:
多谢常姑娘指点迷津!
这番没头没脑的话,让常冰燕更觉好笑。
杨锦却已顾不上说笑,原来符箓术上教的是如何从人身上抽取气息,故而无法成功。
而这气息早已存于物体之内,与人当然不同。
以他目前的修为,尚不足以从符牌中直接抽取气息,唯一的办法就是将符牌烧化,让其中的气息因没有载体,而自然逸出。
这样自己就可以将其收入准备好的物品之中!
杨锦从行囊中取出一块玉佩,又拿出火折子将符牌点燃。
起初只见浓烟滚滚,待符牌烧至将尽时,其内的那缕气息已无一点寄存之处。
忽然,一缕忽明忽暗的气息随着最后的火霄飘荡而上。
杨锦屏气凝神,手中施展符箓术中的吸灵术,手指对着虚空一阵描画后,又对着那缕即将升腾的气息指尖一点。
只见那缕气息竟真随指尖而动,杨锦连忙用另一只手取来刚写好的符咒,指尖轻划抽出一缕气息,随即画符施术,将那缕气息神奇地注入符箓之中。
他又取出玉佩,指尖在玉上轻画符印,指尖灵动将剩余的气息引入手中的玉石之中。
做完这一切,杨锦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这一幕正好被湖畔的常冰燕看到,焦急地问道:
杨兄,你没事吧?
杨锦一怔:常姑娘何出此言?
常冰燕见他竟不自知,连忙解释道:
杨兄方才对着空气和玉石指指点点,莫非这无根石会扰乱人的心神?
杨锦闻言失笑,摇头道:
我正在研习这符箓术上的法门。
常姑娘可曾见到方才符牌中飘出的气息?
常冰燕一惊,正色道:
只见初始时的那缕轻烟,其余并未得见。
杨锦闻言一怔,难道只有自己能看见符箓中的气息?
他连忙翻阅符箓术,才看到书上记载:能看见气息,说明灵台已开,已入符箓术第三阶境界。
但距离十阶圆满还相差甚远,杨锦不禁苦笑。
随即将其告知对岸的常冰燕,她听到后却是震惊地半晌都说不出话来,心中暗忖:
宗主修炼二十年,才说刚入符箓术的门径。
没想到杨兄短短数日就已修炼到三层境界,这简直匪夷所思。
看来宗主口中的天命之人果然气运非凡,竟能在短短数日内参悟其中奥妙。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不过这份机缘万千之人,也只有独此一份,也只有羡慕的份了。
而石台上的杨锦此时屏气凝神,将自己写好的追踪符拿在手中,按照符箓术念动真言,随后用火折子将其点燃。
随着符箓燃烧,那缕保留的凶手气息四周顿时包裹着一层若隐若现的浓厚灵气。
随着杨锦道了一声“去”,只见它缓缓向上升去,竟丝毫不受无根台吸附之力的影响。
它越往上升,气息渐渐隐去,一瞬后,消失不见。
但当杨锦闭上双眼,却能凭借自己绘制的符箓的模样,清晰地感知到它的存在,此刻它已越飘越远,待找到它的主人后,杨锦定然能感知到。
此次成功施展符箓术,让杨锦欣喜不已。
转头却看到常冰燕闲来无事,在旁练习剑法。
她的剑法灵动飘逸,招招凌厉,但并不是没有破绽之处。
杨锦修习天宗剑法和无上剑意已久,对剑术有了更深的领悟。
见常冰燕的剑招,也有意出言指点了几句。
常冰燕冰雪聪明,顿时会意。
有杨锦这样的剑法高手指点,她的剑法不知不觉间弥补了破绽,杀招也变得更加锐利,令她欢喜不已。
然而接下来的几日,杨锦却不似先前那般轻松。
从今日饭后开始,不知为何石台上的气息变得异常强悍,无根水中的吸力也非同往常。
杨锦将用完的碗筷放入飞鹤盒中时,那盒子刚触水面就要沉入湖底,若非杨锦眼疾手快,飞鹤必定沉入湖底。
这让刚刚适应几日的两人又忧愁起来。最重要的是,如果飞鹤不能渡湖,杨锦迟早会饿死在此处。